日前,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人民政府與保時捷工程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正式舉行。根據合作協議,嘉定區江橋鎮政府將依托政策支持、人才吸引及產業資源協同等舉措,助力保時捷建設并運營其位于嘉定的中國研發中心,開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技術的深度研究與測試。
“此次簽約是保時捷本土化研發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將持續強化在華研發及數字化能力,以更貼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技術與產品。”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勵馳(Alexander Pollich)在簽約儀式上表示。
據了解,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的首期工程將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屆時可容納逾300名工程師。該中心將聚焦面向中國市場本土的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主要負責智能網聯汽車功能開發驗證、電動汽車及高壓技術研發和測試、原型車及功能測試驗證等眾多領域的研發業務。
官方信息顯示,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將通過整合保時捷在中國的相關核心實體,同時創新性納入本土采購與質量保障職能,構建完整研發鏈路體系。保時捷方面認為,此次整合實現了“本土研發、本土采購及本土質量控制”三位一體的重大升級。“通過深度整合研發力量,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將促進跨部門協作,加速決策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研發中心成立后的首個技術落地成果,首款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信息娛樂解決方案,計劃于2026年搭載至保時捷車型。
實際上,保時捷的本土化布局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加速。去年12月,保時捷宣布,保時捷中國增設技術部門,致力于推動技術創新與本地化戰略深度融合。今年上海車展上,保時捷宣布其中國研發中心已完成戰略性架構升級。
加速本土化布局背后,保時捷的業績和銷量都在承壓。
根據保時捷此前披露信息,2025年的銷售回報率預計下降到10%至12%。同時,因產品線調整,今年或將損失8億歐元(約合62.4億元人民幣)。
在銷量層面,2024年,保時捷全年共交付31.07萬輛新車,同比減少3%;且僅中國市場出現下滑,2024年銷量約5.69萬輛,下滑幅度為28%。保時捷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新車約為7.1萬輛,同比下滑8%,中國市場仍是“拖累”業績的主要區域之一。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奧博穆在不久前的2024年財報會上透露,中國市場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一定程度上會對銷量產生影響,這將會是一個較為長期的情況。保時捷在中國市場會堅持“質大于量”的戰略,主動優化經銷商網絡,并計劃到2027年前逐步縮減網點規模至大約100家。
在潘勵馳看來,2025年是重新校準之年,保時捷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并在2026年重啟進擊模式贏回中國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