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犯罪手法層出不窮的嚴峻形勢下,金融安全防線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考驗。作為反詐的關鍵防線之一,金融機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守護資金安全、有效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犯罪,近年來,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銀行”)通過警銀協作、多維宣傳等方式增強人民群眾防范意識和防騙能力,并持續強化科技賦能,搭建覆蓋網銀、手機銀行、柜面等各渠道各類產品反詐模型,形成嚴密的風險防護網,有效攔截涉詐資金的轉移。
據悉,2025年1季度,渤海銀行已對疑似受害人采取保護性止付3620戶,成功挽回潛在損失2203.92萬元,為許多家庭守護住了幸福的“根基”。
智能風控 筑牢“第一道防線”
近年來,渤海銀行以科技賦能,運用實時風控技術,敏銳捕捉并識別欺詐行為,實現對賬戶異常交易的監測和預警,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不斷優化反詐模型,構建起反詐“資金鏈”治理智能風控體系,實現精準防控。
不久前,家住長春的王先生遭遇網絡詐騙,多張銀行卡內資金被不法分子盜刷。危急時刻,渤海銀行總行智能反欺詐系統實時監測到其賬戶POS交易異常,立即觸發預警機制,為后續攔截爭取了黃金時間。
渤海銀行長春分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緊急對接王先生獲得授權,迅速組織對涉案賬戶實施保護性止付,并協助客戶完成報警流程。通過總分行高效協同,渤海銀行成功阻斷該客戶后續資金損失37萬元,同時協助攔截他行資金損失20萬元,最大程度降低了客戶損失。
王先生的經歷并非個案。近期在南京也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資金保衛戰”。一位面色蒼白的老年客戶在民警陪同下來到渤海銀行緊急求助,其賬戶內20萬元存款即將面臨被轉走的情況。
據客戶講述,自幾天前接到冒充抖音客服的詐騙電話,被誘導點擊不明鏈接后,手機銀行遭遠程操控,20萬元定期存款被轉為活期。當班柜員一邊安撫老人情緒,一邊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確認資金仍在賬戶后立即采取緊急掛失處理。
系統記錄顯示,該客戶開戶時,經辦柜員針對其年齡特征主動建議調低非柜面交易限額,這一前瞻性風控措施為后續攔截提供了重要保障。詐騙分子通過境外POS機發起轉賬時,銀行智能風控系統實時監測到異常交易并自動阻斷。最終客戶資金分毫未損。
“人防”聯動 高效提升安全效能
“技防”的高效,也同樣離不開“人防”的靈活。渤海銀行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反詐“尖兵”隊伍,持續用專業和智慧,筑起了保護客戶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近日,安徽合肥的張女士收到了一條保單質押貸款受理成功的短信,確認自己和家人未辦理過類似業務后,張女士便與對方聯系。對方自稱是某平臺官方客服,告知張女士開通的直播帶貨功能試用期將過,后續會產生每月八百元的會費,隨后便以幫助張女士確認綁定扣款銀行卡信息為由,要求其下載指定的詐騙APP,并對張女士手機進行了遠程操控。
察覺異常的張女士趕忙聯系了渤海銀行合肥分行,銀行工作人員立刻意識到張女士可能遭遇到了新型電信詐騙,隨即啟動三級聯動機制——首先對客戶賬戶進行凍結,防止資金轉移風險;核實客戶保單信息,立即與對應保險公司聯系,請求配合盡快完成該筆保單質押貸款止付;與總行業務部門啟動聯系機制,將客戶情況和要求反饋保險公司總部。
由于當時已經處于非工作時間,經過多方溝通協調,終于在貸款資金發放前成功對該筆貸款進行了止付,阻止了犯罪分子資金轉移,為客戶挽回了大額資金損失。
數字金融時代,“技防+人防”深度融合是筑牢金融安全屏障的新解法。未來,渤海銀行將持續強化智能風控技術應用,深化跨部門、跨機構協作機制,通過數據共享、流程優化、宣教結合等方式,將科技手段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筑牢金融安全防線,為群眾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