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2025年六五環境日南充市主場宣傳活動在南充國潤排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潤水務”)舉行,現場正通過一場場沉浸式生態體驗,無聲詮釋著“美麗中國我先行”這一主題,深度感受南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轉型成果。
走進南充國潤排水有限公司,環評審批“三減三專三審”流程示意圖格外醒目。這項源于市委“1558”工作思路的改革,已成為南充環保服務的核心標簽——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專班對接、專窗受理、專項通道,初審、聯審、終審聯動。市生態環境部門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配合環保“六個一”服務保障機制和“23條工作措施”,企業辦件效率提升40%以上。
在文峰凈水廠深度處理車間,水流經過精密過濾后匯入嘉陵江。國潤水務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已在南充完成水務項目投資超17億元,建成64座廠站串聯起全域水網,覆蓋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作為川內首個“精細化、社會化、低碳化”標桿廠站,日均處理規模達35萬噸,“光伏+水務”的創新實踐,其年減碳量相當于植樹12萬棵。
在隨后開展的“送法入園”宣講活動中,新環保法條文被拆解為“企業減排十問”,園區管委會與電子、汽車零部件企業代表逐條探討。“臭氧防控關鍵期,錯峰生產是必然。”參與活動的某企業代表說,年初落實錯峰生產,短期成本有所增加,從長期來看贏得發展空間。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南充市圍繞市委“1558”工作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建成沿江23公里生態修復帶、8處濕地公園、12個水質監測點,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優,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和升鐘水庫穩定保持二類水質,全市12個國省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森林覆蓋率達41.8%,大美南充藍天白云常現、綠水青山常駐。
當前,南充12大工業園區構筑千億級產業矩陣,聯動航空港、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特色集群,打造川東北工業新高地,各園區通過差異化定位形成互補聯動,成為推動南充“制造強市”戰略的核心載體。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現已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開發區實踐路徑,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漸提升。
南充的綠色答卷上,政企民的筆觸從未停歇——從環評審批的“減法”到光伏水務的“加法”,從嘉陵江沙盤上的治理邏輯到送法入園的共識落地,南充市正用智慧與擔當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華章,讓綠色成為城市最動人的色彩,讓生態成為百姓最普惠的福祉。(易青海、唐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