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家套路有多深?
當龍蝦炒面的師傅叫“龍蝦”,芒果炒粉的師傅自稱“芒果”,一時不知道這是玩梗還是詐騙了。
連曾被買爆的國貨之光白象方便面也爆出“叛變”消費者的消息了。
近日,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在超市買了白象的“多半袋”面,結果回家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多半”袋面,包裝角落里幾乎很難注意到的“多半”注冊商標標識,讓網(wǎng)友認為自己被耍了。
白象的“多半”商標點燃了更多網(wǎng)友的怒火,話題#白象多半桶方便面的多半是商標#很快沖上熱搜榜首,24小時內(nèi)閱讀量突破1.6億。
“玩心眼”、“抖機靈”、“偷換概念”、“虛假宣傳”,評論區(qū)網(wǎng)友群情激憤,紛紛把白象從購物清單中拉黑。
白象食品注冊過的商標也被扒了出來,宣告無效的商標“多半袋2代”、“一半袋”等,淪為了網(wǎng)友吐槽的笑柄。
而諸如成功注冊的“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等等,似乎進一步坐實了白象靠注冊商標忽悠消費者的罪名。
面對洶洶輿情,白象很快發(fā)出致歉聲明。聲明表達的意思很明白:
一是在售的“多半”產(chǎn)品,是增加了分量的大份量產(chǎn)品;
二是注冊“多半”商標的初心,是為與常規(guī)份量產(chǎn)品做區(qū)分,便于消費者選購;
三是對給消費者造成誤解表示歉意;
四是將盡快調整“多半”產(chǎn)品包裝。
以跡論心,盡管白象稱用“多半”的初心,是為了區(qū)分產(chǎn)品,方便消費者。但很顯然,這和“壹號土”“千禾0”玩的把戲如出一轍,即打商標注冊擦邊球誤導消費者。
盡管,把已注冊成功過的“多半”放在包裝上,確實也不違法違規(guī),但這樣的“小聰明”,也確實很容易讓消費者和大眾厭惡,產(chǎn)生被忽悠、被愚弄的感覺。
人們熱捧白象,主要是敬重它實在的品格,以及爆棚的社會責任感:
當年,河南遭遇洪澇,白象捐款捐物,甚至直接將倉庫的方便面都捐了出去,那份樸實感,那種奉獻精神,博得了眾多網(wǎng)友好感;
當年,“白象三分之一員工是殘疾人”話題沖上熱搜,讓人知道,白象的市場份額不高,但社會責任感卻很強;
民族品牌、國貨之光、良心企業(yè)……就這樣,靠著人品的積攢,白象被流量捧上了道德的神壇。
得肯定的是,在輿情爆發(fā)后,白象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和道歉,這給企業(yè)的危機管理加了分,但消費者對其品牌信任度修復仍需觀察。
白象在商標上做的不夠完美,但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就事論事的討論問題就好。
對于白象,我們既不用過度神化,也不應該惡意打壓,應該給它健康發(fā)展的空間,允許它犯錯誤,給予企業(yè)改正的機會。
所以,不管是否被冤枉,此次的商標風波可以給正在大殺四方的白象提一個醒,市場的最終裁判者,永遠是千千萬萬個手握方便面、認真閱讀包裝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