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成立以來,希望教育集團秉承“感恩·陽光·嚴謹·責任”的辦學理念,始終如一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各院校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展示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豐碩成果,總結凝練辦學經驗,傳播品牌聲音,希望教育微信公眾號開設《希望品牌》專欄,分模塊、有重點地分期介紹集團各院校在黨政建設、專業建設、辦學經驗、美育教育、師資建設、學生培養等方面的成效成果。
“很多人以為工程測量就是扛著儀器測測畫畫算算,但其實遠不止于此?!?/strong>四川天一學院工程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是“涵蓋地形測繪、施工放樣、變形監測、GIS應用等核心技能,同時融入BIM技術、無人機航測等前沿方向”。
產教融合,真崗實練
為深化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四川天一學院與國內測繪行業龍頭企業——南方測繪集團正式簽約,共建智能測繪產業學院。雙方從實踐教學、技術創新、就業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測繪行業輸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強強聯合,共育測繪精英。南方測繪集團是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測繪裝備研發、空間地理信息應用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作為學校重點發展專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共建產業學院,雙方將發揮優勢,實現“專業鏈對接產業鏈、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實戰型人才。
真崗實練,賦能學生成長。產業學院采用“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由企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引入真實測繪項目進課堂。學生將參與到企業真實項目實訓,如地形測繪、工程放樣、無人機航測等,在課堂中積累實戰經驗;“智能測繪產業學院”的成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行業最新技術和項目,真正實現畢業即就業、上崗即上手。還有企業一線工程師進校授課,學校教師赴企業實踐,王牌“雙師型”教學團隊作為學生的雙導師賦能學生成長。
崗課賽證,全面賦能
以賽促學 以賽強技。在職業教育領域,技能競賽是檢驗教學質量的“試金石”。競賽項目往往緊跟行業新技術,如近年新增的無人機航測、三維激光掃描等賽項,學生通過參加競賽可以了解行業新方向,學習新技術,提高創新能力。通過競賽,學生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更培養了團隊協作和臨場應變能力。
近年來,學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理念,將技能競賽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
在競賽組織方面,專業建立了完善的“三維一體”培養體系。一是課程體系對接競賽標準。專業團隊深入分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賽項規程,將競賽內容分解轉化為教學模塊,重構了《控制測量》《數字測圖》《工程測量》等多門核心課程的實訓項目。例如,在《控制測量》課程中,專業完全按照省級測繪競賽標準設計“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實訓項目,確保教學與競賽無縫銜接。
二是打造階梯式競賽訓練體系。每年5月啟動“測繪技能競賽組”選拔,實施“基礎培訓——專項強化——模擬實戰”三階段培養。新生入學即接觸測繪儀器操作,大一下學期開始針對性訓練,大二上學期開始綜合性訓練,形成良好的梯隊傳承機制。
三是校企共建競賽保障平臺。與南方測繪等企業合作,投入最新款全站儀、GNSS接收機等設備。企業工程師定期來校開展技術指導,將工程案例轉化為訓練題庫。2024年引進“虛擬仿真測繪訓練平臺”,使備賽效率提升50%。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學生連續多年獲得四川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地理空間信息采集與處理賽項一二三等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測繪地理信息虛擬仿真技能競賽二等獎等。這些成績充分體現了專業在實踐教學和技能培養方面的優勢。獲獎學生唐同學表示:“比賽經歷讓我掌握了最新測繪技術,現在實習單位直接讓我負責項目測量工作?!?/strong>
證書加持,拓寬就業渠道。專業深入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制度,構建了完善的職業認證體系,為學生就業提供有力支撐。專業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將“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處理”“無人機操作應用”“BIM建?!?/strong>等多項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實現課證融通。
通過系統化的證書培訓,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權威認證,就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持有“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處理(中級)”證書的畢業生,平均起薪高于普通畢業生。特別是同時擁有無人機操作證和BIM證書的復合型人才,備受中鐵、中建等大型企業的青睞,部分優秀學生未畢業就被提前預定。實現“以賽促學、以證賦能”的良性循環。
從課堂到崗位無縫對接
學校工程學院已建成5000余平方米的綜合實訓中心,配備總價值200余萬元的教學設備,包括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GNSS接收系統和無人機等主流測量儀器,完全對標行業實際需求。實訓中心下設水準測量、角度測量、多功能綜合、施工管理和手工繪圖五大實訓室,構建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使用與企業完全一致的儀器設備開展實訓,如利用全站儀進行地形測繪、GNSS系統實施動態放樣、無人機開展航測建模等,確保“課堂所學即崗位所用”。實訓中心還定期更新設備并引入虛擬仿真技術,既夯實傳統測量基本功,又緊跟智慧測繪發展趨勢,培養出“零適應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構建了“教學——實訓——就業”一體化培養體系,真正實現從課堂到崗位的無縫銜接。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采用“理論教學+項目實訓+企業實踐”的三段式培養模式,將企業真實項目案例融入日常教學,確保學生所學即所用。與南方測繪、唐鐵檢測公司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企業工程師深入專業教學,學生從大二開始就能參與實際工程項目。
此外,專業還特別打造了“雙導師制”培養方案,由企業技術骨干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將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引入教學全過程。通過“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的遞進式實踐體系,學生畢業時平均已具備6個月以上現場工作經驗。這種“從課堂到崗位無縫對接”的培養模式,不僅縮短了學生崗位適應期,更讓畢業生成為企業“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的技術骨干,真正實現了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過渡。
編輯 |楊喜敬審核|代宗宏
來源 |四川天一學院
@希望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