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關稅戰烈度升級以來,中國香港非但沒有身中“流彈”,反而受惠吸納了不少資金,港股的表現也好于全球多個主要市場。今年3月發布的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國香港力壓新加坡排名第三,照此發展態勢,在金融領域繼續穩壓新加坡是大概率事件。
長期浸泡在燈紅酒綠里的香港已經習慣了賺快錢,當關稅戰仍一眼望不到盡頭,中美博弈讓作為自由經濟和貿易的長期支持者、處于夾縫之中的中國香港,日子反而好過一些。
中國香港本身不是對美業務可有可無的小角色。2024年,美國對中國香港的商品貿易順差達219億美元,中國香港為美國提供了近14萬個工作崗位,從農業到制造業再到時尚業,對此最桀驁的MAGA小將也得低頭說一聲“謝謝”。
2024年,開設在中國香港的美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和當地分支機構達1390家,在中國香港擁有7.7萬名員工,還有更多的員工在為中國香港或在美國有商業利益的跨國公司工作——這些都是妥妥的高薪工作,任你是驢是象,高薪面前一律平等。
中國香港永遠是懂得在監管縫隙里跳舞的變形者,一直有著狡黠的小智慧。就像太平山上的中式豪宅,窗戶外還掛著略顯土氣的晾衣桿,但香港人并不在乎,把利益留在手里才是最實在的。
早前的中國香港以中國內引外聯的窗口姿態,得了體面,也吃盡紅利。而現在中美對抗的火藥味越濃,中國香港的離岸屬性就越值錢。
香港星光大道上矗立著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塑像,在1971年的一次采訪中,李小龍說過這樣一句話:“be water,my friend。(像水一樣,我的朋友)”
中國香港正是一灘“活水”,中國企業借它流向世界,全球資本經它潤澤內地市場,現在的中國香港要做的不只是修水壩,還要建好樞紐,從而收放自如。
一直以來,中國香港做得最到位的一件事,就是幫內地守好錢袋子,而其得到的,則是在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在與新加坡搶奪金融資源的激烈競爭里占據了一絲上風。
這并不容易,擁抱西方世界,左右逢源的新加坡才是全球資本和富豪群體心儀的保留地,在全球金融中心第三名的爭奪戰里,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已經多次換位。
最新的數據顯示,出于分散風險的原因,國際資本正加速配置到中國香港市場,與過去兩年相比,最近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獲得外資認購比例顯著上升;外國金融機構正在擴大在港業務規模及增聘人手,并從其他地區增調高層人員赴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