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在島內政壇風云再起之際,民進黨正處于一場近乎生死存亡的選戰邊緣。林俊憲一句“6席以下民進黨就完蛋了”,不僅道出“大罷免”補選的緊迫形勢,更揭示出一整套權力重組與黨內紛爭的連鎖效應。如今,隨著島內輿情與派系斗爭的逐步升溫,2026年的高雄市長選戰,儼然已成為民進黨是否能夠維系執政正當性的一場保衛戰。而從最新態勢看來,這場“保衛戰”,恐怕早已兵敗如山倒,難以回天。
從結構層面來看,臺立法機構的主控權爭奪,絕非簡單的席次比拼,而是一場關乎資源調配、政策推行與執政合法性的“權力煉金術”。如果民進黨在“大罷免”補選中連基本盤都守不住,無法跨越“6席”門檻,那就不只是林俊憲所謂“完蛋”,而是整個綠營政治架構將面臨系統性失靈。從卓榮泰到賴清德,從行政團隊到黨務系統,一條條人事與政治的骨牌正等待崩塌。
吳子嘉的判斷并非空穴來風。當補選告敗,卓榮泰是否下臺、賴清德是否仍保有“指定提名”特權,就成了檢驗民進黨政權正當性的現實考題。一旦答錯,黨內派系立刻反噬。曾經靠著“新潮流”壟斷中樞話語權的賴清德,在接下來高雄市長提名戰中將面臨空前阻力。特別是高雄這塊“鐵票區”,早已不是民進黨可以安心放馬的“自家后院”,而是即將引爆全面內斗的“定時炸彈”。
我們不妨仔細剖析高雄的“四搶一”提名格局:賴瑞隆、許智杰、邱議瑩、林岱樺。表面上看似百花齊放,實則四分五裂、各懷鬼胎。賴瑞隆與許智杰同屬“新潮流”菊系,若其中一人出線,派系資源必傾斜甚至外溢,易引發邱議瑩及其他基層派系強烈不滿。而邱議瑩雖無明顯派系背景,但獲得“涌言會”力挺,一旦被排除出局,其背后的地方組織與民代勢力恐不會善罷甘休。至于林岱樺,卷入助理費案,基本上已成棄子,卻依然在提名戰中攪局。
更致命的是,一旦賴清德失去“指定提名”權,民進黨中央將淪為各派系博弈的競技場,高雄地方將不再是團結選戰的橋頭堡,而是派系火并的血腥角斗場。選民看在眼里,怎可能不生厭棄?此時此刻,只要國民黨稍有戰略操作、穩住基本盤,高雄政權極可能就此易手。吳子嘉一語道破,柯志恩根本不需上街拜票,只需“躺在家里”,等著綠營內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而從島內整體政治生態觀之,高雄選戰的敗北,可能就是民進黨地方治理全面崩盤的“信號彈”。不只是高雄,臺中、桃園、臺南、基隆等地,民進黨在2022年已連失多城;若2026連高雄也守不住,那將是民進黨地方版圖的“最后一根稻草”被抽走,全面潰敗就將接踵而來。更重要的是,這種“坍塌效應”不只發生在地方政權,還將穿透整個綠營權力系統,撼動賴清德2028年連任大位的正當性與可能性。
民進黨當年靠著“派系整合”、“地方鐵票”與“抗中保臺”三板斧打天下,如今這三板斧全線熄火。“抗中”成了政治疲勞話術,“派系整合”已裂解成各自為政的權謀游戲,而地方鐵票更是在一樁樁政爭、貪案、丑聞中逐漸流失。吳子嘉之所以反復強調“贏不到6席就完蛋”,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以現實結構告訴全島民眾:民進黨若繼續靠舊邏輯維穩,只會迎來更大規模的政治崩解。
回頭看2020年蔡英文連任成功、賴清德高舉改革大旗之時,綠營權力結構如日中天;但短短數年間,因權力分贓不均、政策失焦與派系貪腐,徹底讓民眾幻滅。如今不只“反感值”飆高,連島內深綠基本盤都在焦慮:這個黨還能帶我們走下去嗎?
因此,若民進黨真想“保高雄”,早該摒棄派系利益綁架下的偽團結幻象,停止拿“指定提名”當成派系分贓的遮羞布。然而事實卻是,這個政黨早已失去改革勇氣,只剩權斗本能。當連高雄都將拱手讓人之際,島內民眾只會更清楚地看見,所謂“進步價值”不過是權貴自肥的包裝紙;所謂“本土信仰”不過是派系內斗的動員旗幟。民進黨若執迷不悟,不僅將親手送出高雄政權,更將徹底失去民心。相較之下,藍營若能穩住節奏、有效整合,順勢而起接管民心回流,不僅高雄市長穩操勝券,甚至有可能引爆“去綠化”浪潮,重塑臺灣政治版圖。而這一次,綠營沒有第二次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