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制造業從中國回流美國,特朗普出了很多政策,做了不少努力。
努力就會有成效,于是美國制造業開始回流中國了。
4月4日,中國宣布對部分稀土相關物質實施出口管制,因為這些稀土是軍民兩用的,必須防止這些稀土被制作成武器。
4月13日,馬斯克發文提醒對此無所謂的美國人,稀土本身并不稀有,可以隨便開采,但中國的冶煉加工能力無可替代。
但美國人依然對此無所謂,甚至特朗普對此也無所謂。
一晃就是2個月過去了,美國終于對這件事有所謂了,因為工廠開始停工了。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因為中國實行了稀土出口管制,不少擔心因此停產的美國大型制造商考慮把零部件生產線轉移至中國。
要把制造業搬回中國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擔心稀土供應不穩定引發生產線的停產。
中國的理由非常合理,出口的稀土不能被用在美國的F35和導彈上。
這件事引發了全球的瘋狂嘲諷,主要嘲諷對象就是特朗普。
中國汽車確實沒進去美國市場,但美國的汽車工業自己流出來了。
最近特朗普突然氣急跳腳的原因就是因為稀土,因為大量的企業代表突然涌入白宮要求特朗普解決稀土問題,否則只能把生產線搬離美國,因為馬上就停產了。
這些企業代表告訴特朗普,自己的庫存還只剩下“數周”,如果再買不到稀土,生產線就只能被迫關閉。
這不是美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對風險進行了故意夸大,而是事實。
《華爾街日報》之所以突然發了這篇報道,以及全球開始突然討論這件事,不是因為那些企業主對特朗普的抱怨,而是真的有生產線開始停產了。
6月5日,庫存還不如美國的日本汽車企業鈴木,宣布因缺少稀土原材料而被迫關停生產線。
根據美國媒體自己的報道,在整個美國的范圍內,五角大樓的稀土庫存還夠用半年,但民間企業的庫存最多不超過2周。
為了防止自己生產線被迫停止的情況發生,美國的企業主絞盡腦汁,除了給特朗普施壓之外,還開始想辦法自救。
稀土可以被用在各行各業,第一個著急上火的之所以是美國的汽車行業,是因為汽車行業對稀土的用量較大,而且大量的必須零配件都需要用到稀土。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機,因為電機依賴的是電磁驅動,而稀土的全稱是稀土永磁,是目前最佳的強磁體制造材料,現代化的電機必須使用稀土材料,而且用量不低。
對電機的需求遍布人類所有工廠,需要機械能的地方都得用電機,但好歹一次性安裝就可以持續用了,而每一輛新制造的汽車都必須在里面新裝電機。
沒有高端電機那新能源汽車直接就廢了,都不是能耗的問題,而是功率直接就達不到標準,并且就算是燃油車也需要大量微型電機。
為了減少對電機的需求,美國的汽車制造商甚至考慮取消部分高端功能,例如使用多個微型電機的可調節座椅給改成機械座椅,采用稀土的高端音響系統給降級成普通音響等等。
那些不愿意給自家產品降級的汽車廠商,則想到的另一種辦法,就是把未完成的零配件先賣到中國,在中國境內安裝一枚口香糖大小的磁鐵后再出口到美國,這樣就可以規避中國的稀土管制條例。
美國一家汽車制造商的供應鏈經理表示:
"如果你想從中國出口磁鐵,他們不會允許。但如果你能證明磁鐵是用在中國制造的電機里,那就可以,"
這樣做肯定會增加大量成本,但無所謂,因為友商也只能這么干,大家都增加成本那就等于沒加成本,但汽車企業高管們認為不這樣做的后果會更嚴重。
如果非要把零配件的半成品發到中國,安裝完磁體再運回美國,既然都已經這樣了,為什么不直接在中國制造完成整個零配件呢,這樣成本肯定更低。
于是思路再次進化,那不如把所有需要用到稀土永磁材料的零配件生產線,全部搬到中國算了,中國再怎么限制稀土出口,也不會限制中國境內的企業采購和使用稀土的。
中國嚴格限制稀土出口,但不限制稀土產品出口,所以出現了把生產線搬到中國的可行性。
不限制稀土產品出口的原因,是稀土本身一點都不稀有,原材料到處都是,甚至美國自己就是出口大國,難的不是獲得稀土,而是把稀土進行提純。
所以稀土產品毫無管控價值,美國要是有能力把已經制成工業成品的稀土再重新提煉出來,那還不如直接把自家挖的稀土原礦給提煉一下。
而一旦沒有稀土就會導致生產線關停的零配件,遍布各行各業,在很多部件里稀土都是維生素,用量很少但必須要有,沒有就會出大問題。
把這些東西的生產線搬到中國就可以規避稀土斷供的風險,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如果各行各業的這種零配件都搬到了中國,那以后一旦再出口管制,被管制的可就不再是稀土了,而是無數的零部件,生產線的搬遷甚至比重建稀土提煉廠更花時間和成本。
中國的稀土不貴,也不加關稅,但產能占全球9成,一旦限制出口那你有錢都沒地方買。
在稀土牌的諸多打法中,理論最優的戰果就是迫使外國把使用稀土的生產線都搬到中國,沒有比這個更優的了。
但外國自己提煉稀土不就行了,而是都不需要歐美提煉,整個“外國”只要有一家提煉出來就可以了。
做不到。
有些人把中國的稀土優勢簡單的說成是歐美的環保問題,簡直是開玩笑,這世界上把環境破壞的一塌糊涂只為了賺錢的小國窮國太多了,歐美在這些國家提煉稀土不就完事了。
事實上中國的稀土產業早就配建了大量的環保措施,環境成本遠高于那些小國窮國,之所以稀土產業還具備壟斷性優勢,那是因為中國的提煉技術太高超了。
從1997年開始,中國就開始了對稀土行業的整頓,以國企為主導統合市場,同時不惜代價狂砸資金研究稀土提煉科技。
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稀土行業出了100多位院士,外國幾乎為零,導致中國的稀土提煉工藝水平遙遙領先于世界。
因為工藝技術的差距,美國稀土開采成本達2.8萬美元/噸(中國僅0.8萬美元),精煉電費是中國的3倍,人工成本高出5倍以上。即使加征300%關稅,進口中國稀土仍比本土生產便宜。
這個高達3倍的成本差距,才是中國稀土產業真正的仰仗。
歐美自建稀土提煉工廠,投入巨大,建設周期也長達3~5年,現在稀土價格高,有利潤,看起來似乎可以建設。
但如果自己辛辛苦苦投入巨資建好了提煉工廠,中國突然放開了稀土管制怎么辦?
直接往全球便宜賣稀土,你哪怕跑白宮游說加關稅都攔不住,首先關稅不可能提到300%,那些購買稀土的企業會抗議,其能量遠大于稀土提煉企業,然后全球各國都有便宜稀土的時候,轉口采購太簡單了。
英國的稀土,廉價賣,專員親戚的企業在倫敦提煉出來的,你總不能加關稅吧。
等這批稀土提煉企業全部倒閉破產之后,中國會重新開始新一輪的“依賴-壓制”循環。
在這種可怕的前景預期下,歐美的資本家對于投入巨資修建新的稀土提煉工廠瞻前顧后,只保留了部分成本劣勢不大的稀土提煉產能,以及廢料回收產能。
而且即便愿意投資建設,新工廠的建設周期也高達3~5年,在這期間稀土根本就不是成本的問題,而是有和無的問題。
整個“外國”就10%的產能,全部拉滿也就10%,其余90%里哪怕中國出口滿足了80%,那還有10%必須停工,從而導致整個產業鏈瘋搶稀土,一直搶到部分產業寧可停工也不買稀土為止。
目前歐美的稀土價格已經暴漲了200%以上,同時整個產業鏈出現了動搖,在這種注定要有一部分生產線因為缺稀土被迫關停的情況下,還不如提前一步把工廠遷移到中國,確保生產的穩定和安全。
英特爾已經暫停了在美國俄亥俄州晶圓廠的擴建計劃,因為沒稀土,芯片生產的很多工藝也是剛需稀土的,甚至有些還是耗材,需要不斷補充。
美國要想保證自己的稀土供應鏈安全穩定,不能依靠私人資本,因為成本劣勢太大,僅靠逐利思維去運轉的市場經濟是不支持重建美國稀土供應鏈的。
美國唯一的破局思路就是國家出錢組建國企,帶頭不惜成本搞稀土提煉廠。
不就三五年么,搞,私企怕虧錢那就國家出錢搞,虧錢也要運轉這些產線,然后慢慢研發,成本慢慢就下去了。
這么堅持個一二十年,美國的稀土就不會被人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了。
但很可惜的是美國絕不會這么做,因為如果這么做了,那美國就不再是美國了。
本來只是稀土的小事,這么搞了那可就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而且中國根本沒說禁止出口,把這件事把握的松弛有度。
中國的官方說法是允許稀土出口,但需要進行管制,以防出口的稀土被人轉賣掉用來加工軍事武器。
制造一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就需要四噸的稀土,制造一架F35戰斗機需要417公斤的稀土,一枚戰斧導彈需要400克稀土,只要沒稀土這些東西就造不出來。
想采購中國稀土的外國企業,只要主動進行申報,并接受中國的審查,那就可以從中國采購稀土。
這個審查,包含書面核查、現場核查以及供應鏈穿透審查三部分,也就是你的稀土買回去之后怎么用的,我們全程都要監管,嚴防你轉賣掉。
同意那就可以買,不同意就別買。
別問為什么,比美國做法已經強多了,至少還同意賣。
這個強制審查的條件,無數歐美企業同意了,烏泱泱的申請書已經把監管部門給淹沒了。
所以中國會出口稀土的,但是監管部門審批需要時間啊,要是審批不嚴格出了紕漏導致有人轉賣了稀土,那可沒人負的起責任。
已經有部分許可證得到了批準,相關的稀土正在逐批發貨。
中國也已經向供應商發布了合規信息,表明出口許可也許需要45天才能處理完。
至于日本車企已經斷貨,美國企業庫存還剩2周,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和中國沒關系。
等45天出口許可就下來了,生產線只需要停一個月,你是等,還是打算花3年去建設稀土提煉廠?
中國給了希望,并沒有讓他們絕望。
畢竟成本3倍優勢看起來很大,實際上也不是那么大,畢竟很多行業的稀土用量其實很低,再貴也沒幾個錢。
等以后再需要打稀土牌爭取談判利益的時候,許可證審批的速度慢一點就可以了,平時也嚴控總量確保外面沒多少庫存。
既要利用稀土牌最大程度的為中國爭取國家利益,又不能讓歐美有魄力下定決心去自建稀土提煉廠,讓中國的稀土牌以后還可以反復使用,把握好這里面的度才是政治智慧,像特朗普那樣什么都一把梭哈的完全是小學生。
中國20年前就開始整合稀土產業,完成了對全球稀土供應的絕對控制力,到如今20年過去了,歐美啥都沒干。
美國2015年就開始喊著重建稀土供應鏈,到如今10年過去了,美國啥都沒干。
2021年6月8日,美國落地《關鍵礦產安全法案》,強調要保證美國的稀土供應安全。
2022年7月29日,日韓簽署《供應鏈多元化倡議》,強調要保證日韓的稀土供應安全。
2023年3月16日,歐盟落地《關鍵原材料法案》,強調要保證歐盟的稀土供應安全。
今天已經是2025年6月了,歐美日韓啥都沒干,只收緊了稀土出口2個月庫存就全耗完了,工廠馬上就要全面停工了。
歐美日韓的精英都不傻,道理他們都懂,法案也早就立好了,就是執行不下去。
等真沒了稀土用,就開始瘋狂要求中國趕緊出口稀土,審批快一點。
這些國家聯手搞的《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這個不賣那個不賣,瘋狂封鎖中國,是怎么好意思要求中國審批快一點的。
美國把光刻機禁運都視為“合理競爭”,是怎么好意思指責中國稀土管制的。
不要提什么光刻機換稀土的可能性,兩者不是一個概念的,因為美國獲得稀土是可以用來制造武器的,而中國獲得光刻機僅影響商業利潤。
能和稀土對標的,只有瓦森納協定,因為稀土是軍用兩用物質。
既然歐美管制一切軍民兩用物質出口到中國,那中國當然也可以管制軍民兩用物質出口到歐美,這不是歐美自己定的國際通行做法嘛。
審批的快慢,給不給審批,歷史上從來都是歐美自己一言而決,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那我們自己也可以參考這些“國際先進經驗”。
如果民間企業想確保自己的生產線供應安全,不愿意受到審批速度的制約,那也可以來中國建立生產線,把稀土轉化為最終產品之后再從中國出口。
對此中國不強制,我們也沒說不賣稀土,最終怎么決定那就讓美國企業自己慢慢評估去吧。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