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地產行業發生巨變,但很多營銷人依然保留著過去的思維,在解決明天的問題。這是很危險的。
中國房地產發展這么多年,在不同的時代,客戶的需求在變,產品在變,賣房的工具、手段也在變,但是營銷的本質是不變的。
作為一名從業20多年的地產營銷老兵,在我看來,營銷的本質是影響力建設的過程,是形成差異化的過程,是影響及引導消費者形成喜歡、偏好及忠誠的過程。
那么,現在作為一名營銷人員或者管理者,我們可以如何圍繞營銷的本質開展工作,取得成績?今天,我們就從未來營銷的發展方向,看看行業當下還有哪些新的拓客方法。
未來5年
營銷的3個發展方向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營銷部門在其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第一個階段是1999年到2010年。
這個階段以傳統媒介、線下活動為主導,互聯網逐漸興起。營銷處在創造期,對營銷人員的要求很高,行業即將爆發。
第二個是2011年到2021年。
互聯網成為主導,新媒體營銷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少數的文旅項目開始嘗試做社群營銷。
渠道滲透,并逐年加強,中介成交比例從單盤30%發展到前兩年的80%。房企自身的營銷能力逐漸喪失,營銷進入荒蕪期。提升全渠道帶客量,點擊了解渠道管家
第三個是2022年至今。
后疫情時代,經濟環境發生巨變,營銷人痛苦無力的階段。
但我認為,現在并不是真正的“無力”,依然有營銷創造的空間。那么,空間在哪里呢?
我們地產營銷人過去無論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成績,首先應該歸功于市場好。潮水退去,很多營銷人,甚至營銷總都沒有自己的營銷思維體系。
每一個項目,都有核心問題和邊緣性問題。
但很多營銷人只看到了邊緣性的問題,把所有的營銷資源投入,解決邊緣的問題的時候,核心問題恰恰被掩蓋了。
這也是為什么無論我們投入了多大的營銷資源,依然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原因。
真正優秀的營銷人員、管理者,起碼要具備對項目的閱讀能力,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真相,快速做出營銷的部署和行動。
我認為,未來5年,營銷主要有三個發力點:
1、從客戶拓展到客戶運營。過去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客戶似乎是一次性用品,只有簡單的維護。現在隨著市場大幅度萎縮,銷售周期大幅度拉長,行業到了客戶運營的時代。
2、從社區建設到社區運營。除了打造項目的配套體系之外,我們還要構建項目的社區文化。這一點是原來是被忽略的。
3、賣房其實就是賣的生活方式。當大家去賣項目的物理屬性時,應該去提煉到整個項目的精神屬性,建立社區的生活體系。
總的來說,營銷人需要深度參與到客戶運營中去,甚至未來房企的組織架構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市場營銷部們變成客戶運營部門等等。
在這樣的發展方向指引下,營銷的拓展思路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營銷無力時代”
至少有3個拓客思路
這幾年,很多房企營銷部門都在做社群營銷,想要通過運營客戶,促進銷售。
在我看來,大家越來越重視客戶、運營客戶的思路是對的,但社群營銷并不是短期內實現成交的法寶。而且,現在很多項目的社群都是“偽社群”,很難有發展。
因為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發現,行業里真正把社群做出名堂的企業,有三個適用原則:
一是企業和老板要有深耕精神和創造精神;
二是項目土地規模不少于1000畝,且銷售周期不少于8年;
三是項目是城郊大盤或度假項目。
這三個原則缺一不可,像阿那亞、麓湖等項目的社群營銷都是這套邏輯。
我理解的社群,是對土地、人、建筑的尊重。項目要有足夠的物理空間、銷售周期,企業有情懷,社群才能真正在社區里生根發芽。
而大多數房企和項目,都無法企及這三個原則。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我們還可以怎么拓客呢?下面詳細來說。
一、鄉鎮客戶:用深耕、服務的思維,升級拓客手段
中國城鎮化進程,是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縣域的房地產市場,鄉鎮客戶更是核心消費力,占據40%-60%的市場份額。
過去,針對鄉鎮客戶,我們主要采用游擊型鄉鎮拓展,機動性高的拓展方式,但影響力小。而且拓展物料易被人為破壞,造成資源的浪費,管理難度也不小,拓展效果差。
后來,我們采用“聯產承包制”的方式,更有組織地進行滲透。
現在,我們需要轉變思維,通過多樣的服務來塑造項目的形象,傳播項目在市場的美譽度,將企業的行為要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社會行為,增加客戶粘性和持續性。線上AI銷售員,24小時獲客不停歇
比如打造一個“幸福公社”的服務平臺,搭建服務體系,比如:
1、鄉村醫療:每3個月一次的惠民健康體檢下鄉服務;
2、文藝下鄉:每月一場文藝下鄉表演活動;
3、鄉村助教:每年1月及7月份舉行鄉村助教頒獎活動,獎勵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學生;
4、鄉村助軍:每年的8、9月份舉行入伍、退伍的活動儀式;
5、鄉村鄰里:在重要傳統節假日舉行答謝下鄉活動(如鄉村流水席);
6、鄉村扶貧:針對貧困家庭定期進行貧困幫扶送禮活動……
通過簽訂鄉村服務平臺“幸福公社”幸福公約,提升鄉村客戶參與度及認可度,了解村民家庭情況,搭建家庭檔案。
通過“社會化”活動實現客戶基數增量,塑造項目口碑,提升項目市場影響力。
二、地緣客戶:用互聯網思維拓展
一般情況下,3-8公里范圍之內是項目的地緣客戶,這個范圍由很多社區組成。
傳統陌拜、掃樓等做法,已經逐漸失效。
現在發展地緣客戶,需要以互聯網的思維和客戶運營邏輯為核心來操作。從客戶的拓展到客戶的發展,客戶從廣度到深度的鏈接,讓客戶先受益,要實現利益的互動,而非以傳統以銷售為目的的進行拓客。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它的持續性、全天候、及時性和高效性。具體怎么操作呢?一共有5步:
第一步,地緣型社區業主微信群及居民區業主微信群作為穩定的客戶資源,經過長時間的運營,客戶具有一定的粘性。將微信群主、群管理員發展成項目“全員營銷關鍵人”,利用微信群管理員身份直接嫁接客戶資源。
第二步,尋找社區生活商家,以小利益補貼的方式達成商家合作,利用生活小服務實現社區客戶引流。
第三步,導入平臺獲得更多利益,打造社區服務平臺(小程序),實現社區客戶的持續導入。
第四步,利用生活服務平臺導入的客戶資源,打造項目私域流量“社區微信群”,實現項目客戶的持續圈集及營銷運營,社區微信群具有社區客戶圈集平臺、項目營銷推廣平臺和項目運營平臺的作用。
第五步,通過項目活動運營,持續進行項目銷售。
三、拓展新模式:運營推薦人
很多房企會發動業主做全民營銷,讓業主推薦客戶,但這其中存在一些普遍問題。
比如獎勵及激發機制單一,業主的維護手段也非常單一。營銷部門過度依賴渠道,本質上不看重業主推介,缺乏業主的長期運營思維,導致與業主的粘性低及推介率低。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清楚至少兩點:
1、全民營銷人理論上,人人都可以是銷售員,實際上他們也是一個對項目不熟悉、缺乏親近感的群體,一個具備相當程度的隨意性和投機性,未被真正重視、欠缺組織和運營的群體。
2、全民營銷的生命周期是比較短的,生命力不強,它是一種暴風驟雨式的方式,它難以持續為據的為你的項目的營銷成交進行貢獻。
想將全民營營銷變得更有戰斗力,確實有客觀問題存在,除了員工的親朋好友之外,很難發展壯大。
我們不妨換個方法來做,采用運營推薦人的方式,來擴大推薦人的容量,提升推薦人的活躍度,我把這個方法叫做萬客方程。
萬客方程有兩個特點:
一是找到大量的關鍵人,一些社會的活躍分子、意見領袖、社牛,關系網比較廣,把這些人發展成為我們的種子推薦人。
二是采取直銷的模式,對所有推薦人進行管理,給他們設立級別,制造尊貴感身份。比如:
A級:非常活躍,把項目當做自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兼職;
B級:相對活躍,利用業余時間推薦客戶,學習項目;
C級:隨機性,不活躍。
然后在這兩點上,針對不同級別的推薦人資源,執行差異化的運營及來訪激勵。
為了運營好這些推薦人,我們可以邀請他們參加各種活動,比如可以做學習大會、答謝活動、評選活動、項目座談會、內部推薦會、狂歡周末等學習型的活動,還可以做每月社區生日會,每個月有不同主題活動等。
以此,提升推薦人對項目的熟悉程度、親切感,提升項目口碑,實現推薦人增量。讓推薦人對項目產生粘性。
為了讓推薦人的組織進一步壯大起來,我們可以設置鼓勵推薦人發展其他推薦人的獎勵機制,做3代激勵。也就是說將客戶分成3層(3代)三個層級,成功認購第一、二、三代推薦均可獲得成交獎勵。
小結
有營銷真功夫的人和團隊,通常具備幾個特點:
1、自主性。營銷總一定要把營銷的控制、自主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上。
2、高效性。很多營銷會議都沒有結論。
3、系統性。有策劃、有節奏、有組織,所有行為都以目標為導向。
4、策動性。有將項目推向市場的策動力,爭奪市場和客戶的能力,反控制的能力以及打擊競爭對手的能力。
5、靈敏性。要有高度的危機感,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現在,我們或許處在一個營銷無力的時代,但我相信對有真功夫的人來說,也會是一個好時代!
本文根據匯景控股營銷副總裁葉楊春在“明源地產研究院”的直播內容整理而成,與作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號“Ye_sir-win”。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