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平臺、商家、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號外工作室》
近期,京東外賣的“百億補貼” 政策調整引發軒然大波,多地商家紛紛指控平臺要求其承擔 70%-80% 的補貼成本,部分活動甚至需商家全額承擔運費并提供低于日常折扣的供貨價。從天津到無錫,從南昌到泉州,商家們怨聲載道,平臺與商家之間的利益博弈,正將外賣行業的深層次矛盾暴露無遺。
京東外賣自入局以來,憑借“百億補貼” 迅速拉起單量,日單量一度突破 2500 萬,看似風光無限。但在這輝煌數據的背后,卻是商家們難以承受的重壓。以“滿 11 減 10” 活動為例,商家需承擔 7 元補貼以及全額配送費,這使得原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對于許多中小商家而言,參與補貼活動意味著每賣一單都在虧本,不參與則面臨流量降低、訂單減少的困境,猶如陷入 “兩難” 的泥沼。
外賣平臺與商家本應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平臺通過匯聚商家資源,為消費者提供便捷服務,從而獲取收益;商家借助平臺拓展市場,提升銷量。然而,京東外賣此次的補貼新規,卻打破了這種平衡。平臺將大量補貼成本轉嫁給商家,本質上是一種短視行為。從短期看,平臺或許能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更多用戶,提升市場份額;但從長遠來看,過度壓榨商家利益,無疑是在透支行業的未來。一旦商家因不堪重負而退出平臺,平臺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將受到影響,用戶體驗也會大打折扣,最終損害的還是平臺自身的利益。
這種現象并非京東外賣獨有。在過去,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也曾因傭金過高、補貼政策不合理等問題,引發商家的不滿和抵制。外賣行業發展至今,已從初期的野蠻生長階段,逐步進入到比拼服務質量、用戶體驗和生態建設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平臺不能再依靠簡單粗暴的補貼戰、價格戰來搶占市場,而應回歸商業本質,通過優化運營效率、提升服務品質、拓展增值服務等方式,實現與商家的共贏。
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已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要求公平有序競爭,維護各方合法權益。這一舉措釋放出明確信號:無序的“內卷式” 競爭、損害商家權益的行為,將不再被容忍。后續,監管部門還需進一步細化規則,加強對平臺補貼政策、傭金比例等關鍵環節的監管,確保平臺與商家之間的交易公平、公正、透明。
對于商家而言,面對平臺的不合理要求,也應積極發聲,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行業協會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商家與平臺進行溝通協商,推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同時,商家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降低對平臺補貼的依賴,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外賣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平臺、商家、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平臺應摒棄短視思維,樹立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與商家攜手共進;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商家要提升自身實力,積極應對挑戰。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讓外賣行業擺脫“補貼依賴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正軌,真正實現消費者、商家、平臺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莫讓商家成為外賣平臺補貼大戰中的 “犧牲品”,是時候讓外賣行業回歸理性與健康了。
轉載丨投稿丨合作
請掃碼添加
微信公眾號:haowainews2025
<PAST · 往期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