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賺幾百萬,但我不快樂。家也沒了,身體也廢了,自由也沒有?!?/b>
這句話不是我杜撰的。
是3月的前幾周,在珠三角一家年營收近幾千萬的制造廠老板,飯后抽煙時跟我說的。
他說得云淡風輕,
但我聽出了壓抑、疲憊、和一種藏不住的孤獨。
1
廣東老板的“苦”,從來不寫在臉上
要理解廣東的老板群體,不能不回頭看一眼歷史。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南風先吹廣東,無數人帶著“撈世界”的執念下海創業。
從順德的家電、東莞的代工、廣州的批發、到深圳的硬科技,
廣東老板是中國最能打的一群人。
他們信奉一個簡單的邏輯:
“拼,就有結果。”
所以:
很多人20歲不到就開始搞批發,
30歲前就有了自己的工廠或公司,
40歲坐上了老板椅,卻發現自己只剩下一種活法——繼續拼。
2
你以為你掌控了一切,其實只是被“勢能慣性”推著走
很多老板不敢停,不是不想休息,
是因為他們發現停下來之后,除了公司,自己什么也沒有。
身體透支到一年做兩次體檢,吃四種藥;
家庭早已形同陌路,回家也只是睡覺的地方;
孩子不理解,配偶冷戰,朋友圈早就斷了線;
公司離了自己就像沒電,所有事情都得他拍板。
賺錢有了,但自由、健康、關系,全沒了。
你以為這是成長的代價?
其實這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會一招”的代價。
你會做事,但不會帶人;
你會盯利潤,但看不清周期;
你會熬項目,但不會建系統。
于是你只能靠“持續的親力親為”來彌補組織的短板。
這不是能力強,是覺察弱。
3
“年賺百萬”的背后,是對生活意義的長期透支
很多老板過得像極了舊時代的工匠。
他們在車間、倉庫、辦公室里一坐就是十年,
左手盯客戶,右手追貨款,腦袋里全是流程、人事、稅務、貨款、補貼、政策。
但請你試著回答兩個問題:
1、如果你明天不再做這門生意,你是誰?
2、如果你兒子長大后問你:“爸,你那么努力,最后換來了什么?”你會怎么說?
哲學從來不是文藝青年在咖啡館里討論的東西。
它是一道每個老板遲早都會撞上的墻。
當你開始感覺累、煩、空、倦,
當你在開完每次財務報表會議之后,還是不踏實。
當你意識到,再多的錢也買不回完整的一頓晚餐和一次熱烈的擁抱——
你就知道,你該停下來問自己:
“我現在的成功,是我真正想要的嗎?”
4
你以為你在拼事業,其實你在被“潛意識的自我懲罰”驅動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
“成年人的忙碌,90%是逃避,10%是習慣。”
很多老板不肯休息,不敢授權,舍不得放手,
不是責任感,而是深層的焦慮感:
l怕別人做不好,于是自己全攬;
l怕被超越,于是不斷內卷;
l怕失敗,于是不停找新戰場證明自己。
這種“忙”,不是建設性的。
是一種不肯面對人生更大命題的自我麻醉。
而最可怕的事情是:
你活成了你十年前最想逃離的樣子。
5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的“老板覺醒”?
不是賺更多的錢,不是換更大的辦公室,不是拍更大的PPT。
而是你開始思考:
1.如何讓組織離開我,也能高效運轉?
2.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造人”的老板,不只是一個“能干”的老板?
3.如何從“親力親為”,走向“機制驅動”?
4.如何擁有情緒穩定的心力,而不是爆裂的抗壓力?
你開始學習如何做個有系統、有邊界、有情緒平衡的經營者。
你不再用“卷自己”來推進公司增長,
你開始用“設計機制、賦能團隊、沉淀經驗”來獲得復利。
這才是新一代老板的覺醒。
這才是從“搞錢”走向“搞明白”的分水嶺。
6
寫在最后:真正的贏家,從來不是賺最多的那個
一個真正的贏家,是:
公司離不開你,但你可以不被困在公司里;
錢在進,時間也屬于你;
組織在跑,而你能騰出時間做下一步思考;
家庭在身邊,健康不拉胯,精神不空虛。
這才是一個值得你打十年工、熬十年夜、拼十年命的終局。
如果你讀到這里,哪怕只覺得“我是不是也在某個環節走偏了”,
我建議你開始一點點把“覺醒”的開關打開:
從停下來一次周報自省、
從不再搶所有事的主導權、
從一次不帶電腦的出差開始。
覺醒,不是突然的領悟,
而是從“我不想再過這種日子”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