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們經常叮咬野馬吸血,但它們的吸血量遠不足以對野馬的生命造成威脅。然而,野馬往往會因被叮咬后的煩躁與憤怒,陷入瘋狂的奔跑與掙扎,最終因體力過度消耗而死亡。
這個看似荒誕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野馬效應”: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現實生活中,這種“野馬效應”無處不在:職場中因同事的一句評價而整日郁郁寡歡,家庭里為瑣事爭吵導致矛盾升級,社交場合因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而陷入自我否定……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情緒,如若不加以控制,終將如滾雪球般引發連鎖反應,對身心健康、人際關系乃至個人發展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覺察情緒,破譯身體的"情緒密碼"
(1)捕捉身體信號
情緒不是抽象的存在,它會通過身體的細微變化傳遞信號:
心跳加速:可能與憤怒、焦慮或興奮有關。
呼吸急促:可能與緊張、恐懼或激動有關。
肌肉緊張:可能與壓力、憤怒或不安有關。
胃部不適:可能與焦慮、擔憂或緊張有關。
出汗或顫抖:可能與恐懼、緊張或羞愧有關。
(2)記錄情緒
情緒日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自我覺察和情緒管理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緒模式,從而更有效地調節情緒。
記錄情緒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時間:記錄情緒發生的具體時間。
- 情緒名稱:用一個詞或短語描述情緒。
- 觸發事件:描述導致情緒發生的事件或情境。
- 情緒強度:用1-10分評估情緒的強度(1為最輕,10為最重)。
- 身體反應:記錄情緒帶來的身體變化。
- 應對方式:采取了什么行動來應對情緒。
- 后續變化:記錄情緒在后續時間內的變化(如是否緩解、是否惡化等)。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情緒日記模板,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
(3)分析情緒來源和波動
首先,分析哪些事件或情境最常引發情緒波動。
接著,找出情緒波動最頻繁的時間段,以便更好地調整。
然后,評估哪些應對方式最有效,哪些需要改進。
最后,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情緒管理策略,選擇更有效的方法。
覺察情緒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是情緒管理的基礎。
通過關注身體信號、記錄情緒、分析來源,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情緒覺察能力,更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認知調整,重塑思維
在覺察情緒之后,便是調整我們對情緒的認知。
費斯汀格法則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句話說,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能掌控的。
(1)接受不可控的10%
- 識別不可控因素:遇到問題時,首先要明確哪些是自己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如他人的行為、自然環境的變化等。比如在工作中,上級布置了一個緊急且難度較大的任務,這就是不可控的10%。
- 調整心態接受:對于不可控因素,要學會坦然接受,避免無謂的抱怨和抵抗。告訴自己這是生活或工作的一部分,既然無法改變,就要想辦法去適應和應對。
(2)聚焦可掌控的90%
- 情緒管理:即使事情再不如我們所愿,也不要讓負面情緒占據主導。識別并接受自己的情緒,然后通過深呼吸、冥想、運動等方式來調節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
- 培養樂觀思維: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尋找積極的方面或潛在的機會。例如,將緊急任務視為一次挑戰自己能力的機會,而不是一場災難。
- 積極行動:珍惜自己能夠掌控的90%,用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去影響生活,比如主動與同事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和指責。
寫在最后
當你感覺情緒野馬即將脫韁時,請記住——
控制反應的速度,永遠比反應本身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