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柯柏妮
曾經閃耀家裝行業的住范兒,如今深陷泥沼。
這家由四位清華學霸創立的企業,從資本熱捧的寵兒到資金鏈斷裂的困局。名校光環加持下的創業,為何也會走向如此絕境?
「光環褪去:住范兒的輝煌與落魄」
2015年10月,住范兒在四位清華高材生 —— 劉羨然、曾默翰等人的手中誕生。
創業初期,他們聚焦于出租房輕改造,精準切入年輕群體市場,憑借新穎的理念與優質服務,逐漸在行業嶄露頭角。
此后,住范兒野心勃勃,不斷拓展商業版圖,從媒體內容、社群電商,再到線下零售,逐步構建起全業務鏈布局。
發展勢頭迅猛的住范兒,本在融資的路上走得一帆風順。
過去十年間,成功斬獲7輪融資,超3億元資金滾滾而來,金沙江創投、華創資本、創新工場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紛紛入局,為其站臺背書。
彼時,朱嘯虎斷言劉羨然與住范兒將成為家裝行業變局者;萬曉則大膽預測,住范兒有望成長為中國版Home Depot。頭頂名校光環,手握巨額資金的住范兒風光無限,被業界寄予厚望。
但厚望沒成真也終究只是愿望,2025年5月28日,住范兒資金鏈斷裂的消息徹底公開。
業主裝修工程集體停擺,工人無奈停工,供貨商因收不到貨款拒絕出貨,員工在5月29 日被緊急遣散,曾經熱鬧非凡的商場門店,如今大門緊閉,一片蕭條。
「資金謎團難解,錢究竟流向何方?」
住范兒爆雷后,資金去向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面對債務人和媒體的質疑,創始人劉羨然將資金鏈斷裂歸咎于裝修、團購業務利潤微薄,以及“國補”政策對團購商業模式的致命打擊。
據了解,住范兒團購業務玩法為:前端借裝修內容引流,召集用戶團購;后端從供應商處爭取低價產品,賺取差價。
劉羨然稱,以往團購價能比京東、天貓便宜10%-15%,但2024年10月“國補”政策出臺后,大平臺借各地子公司讓消費者享受高額補貼,家居產品價格直降25%-30%,住范兒團購優勢瞬間瓦解,現金流從每月千萬級流入變為負數,半年內現金減少1億元。
此外,劉羨然還指出,線下門店成本飆升,像北京門店,月業績需達2400萬才能盈虧平衡,租金、人力、投放等費用重壓之下,公司運營負擔極重。
然而,業主和供應商對這番解釋并不買賬。他們認為,“國補”政策出臺已久,以劉羨然的名校背景與商業閱歷,理應早做應對,不至于讓資金鏈斷裂如此突然。
再者,團購客戶因差價退費,尚不足以讓公司瞬間“垮掉”。畢竟公司手握業主裝修預收費、工長押金,還有供應商欠款,本應有一定資金周轉空間。
部分債務人直言劉羨然只一味找外部原因,對公司內部管理與資金運作問題避而不談,他們強烈要求公司公開財務賬目,包括預存款流向、裝修貸款使用、資產負債明細、高管薪資發放等關鍵信息。
看到這里,不禁想問,創業10年的創始人真的懂裝修這個行業?真的懂市場運作嗎?
「創始人:不會跑路,曾借一千多萬補缺口」
還好,重壓之下,創始人劉羨然并未選擇逃避。
他于6月2日主動向警方提交了護照、港澳通行證等證件,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不會“跑路”,堅定解決問題的決心 。
在具體解決措施上,劉羨然鼓勵業主直接和商家、工長進行交易。
目前,住范兒方面正積極與材料商協商,爭取讓客戶以低于原供貨價的價格采購材料,直接與主材商結算,從而推動裝修工程繼續進行。
同時,住范兒積極尋求行業幫助。
他表示,線上團購業務中,一些實木家具、床墊等品牌在與住范兒存在債權關系的情況下,仍愿意先給消費者發貨,減少消費者損失。
公司已與北京裝飾企業協會及眾多整裝公司密切洽談,6月3日有十幾位業主前往裝飾協會參與訪談。
不過,目前還有好多團購消費者的訴求沒有得到解決,住范兒方面回應“一有消息會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劉羨然坦言,公司早在一年前就開始降本增效,降低了人員、投放、場地租賃等多項費用。但面對團購業務的巨大沖擊,這些努力仍難以填補資金缺口。
他本人從銀行、家里和朋友公司借錢,成為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投入一千多萬元,卻依舊無法扭轉局面。
從創始人角度而言,盡管畢業于清華大學,擁有高學歷背景,但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顯然未能充分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市場永遠有風險,將損失降到最小這是劉羨然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