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通知。
通知里面,有個提法引起了小明的注意,即“積極推廣機器人、無人機、智能探測設備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裝備,以科技力量賦能安全隱患排查,切實提升排查效率與精準度”。
近年來,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用也愈發廣泛。
比如有國央企利用AI技術,實時監控項目工作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設備運行狀態,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還有國央企利用無人機和機器狗,在產業園區實現24小時自動化巡邏。
安全生產無小事,防患于未然是關鍵,國央企,是時候行動起來了。
國央企的生產安全管理
越來越先進了
眾所周知,國央企往往涉及能源、交通、化工等多個重要行業,生產過程復雜,設備設施眾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能導致生產線中斷、設備損壞,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所以近幾年,國央企開始大力引入AI技術,用科技手段減少安全隱患。
以建筑施工領域為例,其一直以來都是安全事故的 “高發區”。
應急管理部去年就曾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季度,建筑施工事故總量僅次于道路運輸,成為第二大事故集中多發的領域。
首先,建筑工地人員流動頻繁,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存在未按規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等防護用品,或違規操作機械設備等行為,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
通過AI等智能化設備,不僅可以實時監測工地人員活動,還能自動識別工人是否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等防護裝備。助力國企安全履職盡責,點擊了解
比如某央企搭建的智慧工地,集成了各類監控設備、硬件監測系統,能快速精準識別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未佩戴口罩、人員抽煙等現場,第一時間發出預警和提示,有效預防安全生產事故。
明源云推出的智能勞務管理平臺,通過智能人帽匹配技術,嚴格落實“人崗匹配”,杜絕無資質人員進入特定作業區域,降低安全風險。同時,其多場景實時預警系統能夠對異常停留、信號丟失、靠近危險區域等突發狀況迅速響應,發出精準警報。
其次,施工現場環境復雜,存在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等多類安全隱患。同時,露天作業受天氣影響大,如高溫、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會對施工安全產生威脅。
AI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并預警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施工現場環境安全。
比如某項目采用的AI高處墜落預警系統,通過視覺AI算法對高處作業的各類防護措施及動態人員行為作識別,當檢測到防護欄缺失、工人未系安全帶等隱患時,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協助管理人員迅速定位并處理,有效降低高墜事故風險。
某央企采用的“高空作業智能安全帶”能夠精確判斷作業高度變化,安全帶是否正確使用,在檢測到未按照規定使用后,通過安全帶自報警功能提醒作業人員正確系掛,若在規定時間內(3分鐘)作業人員仍未整改,將違章信息通過系統推送至各級管理人員處理,同時將違章記錄儲存至管控系統。
還有,傳統的安全檢查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存在主觀性強、容易遺漏等問題。而且對于一些隱蔽工程或高處作業等危險區域,人工檢查難度大,無法做到實時監控。
點擊了解,安全履職管理平臺
所以不少工地開始采用無人機和機器狗進行隱患排查。無人機可快速覆蓋大面積區域,巡檢機器人則能在狹窄、危險區域自主巡邏,并通過AI算法對檢測數據進行分析,自動生成隱患報告。
比如天津某工地就引入了智能巡檢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地采集現場實景照片、視頻,對項目施工現場安全著裝、安全網破損、臨邊防護缺失等安全措施進行智能識別、及時預警。
某央企工地引入的AI巡查機器狗,不僅能完成行走、跑步、上下樓梯等動作,還能進行多角度巡檢。同時,作為移動智能邊緣節點,它能識別非勞務系統人員進入工地,后臺預警并發出警告驅離,有效實現“看家護院”功能。
據工地負責人透露,原先開展安全巡檢工作需要兩組人對設備進行巡查,巡查一次需要三個小時。AI巡查機器狗動作巡查一次只需一個小時,減少80%的人工巡查工作量,檢測的精準度也有所提高。
最后,傳統的安全教育培訓方式多為集中授課、觀看視頻等,形式較為單一,缺乏互動性和針對性,施工人員參與度不高,難以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AI支持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培訓系統,不僅能讓工人在虛擬場景中模擬各種安全事故,學習正確的應急處理方法。同時,系統還能根據工人的操作表現進行實時評估,提供個性化反饋和建議,提高培訓效果。
比如某央企就搭建了VR培訓體驗館,體驗者們只需戴上VR頭盔,手持控制器,就能瞬間置身于各種危險環境之中,如火災現場的濃煙滾滾、作業現場的高空墜落風險等,切實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
某央企項目部還搭建了無線WIFI教育子系統,工人們只有答對營區無線WiFi教育系統上的5道安全常識問題,才能連接工地營區的無線網,讓安全生產從被動管理,變成工人主動學習。
深圳某項目還建立起一套親情呼喚安康制度,讓家屬與項目管理人員一起當上安全監督員,一旦施工人員出現違規作業情況,管理人員便會及時將相關情況傳達給家屬,通過“家庭+安全”的方式,讓家屬的殷殷叮囑,促使施工人員自覺進行安全自省和檢查。
產業園區接入DeepSeek
如同開掛
除了建筑工地,產業園區也是安全生產防范的重要區域。
和建筑工地不同的是,產業園區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痛點難點:
一是產業園區涵蓋眾多企業和廠房,人工巡檢效率低、頻次有限,無法做到全面覆蓋、實時監控和及時預警。
二是園區內企業行業差異大,生產工藝、安全風險各不相同,增加了監管的復雜性和難度。
三是園區內各企業的安全生產數據相互獨立,無法實現有效共享和整合,導致園區管理方難以全面掌握整體安全狀況,無法進行系統性分析和風險評估。
因此,智慧園區的安全建設勢在必行。
比如明源云就通過集成視頻巡檢、流量監測、電子圍欄等系統數據,提供園區安全態勢監測一張圖,實現設備故障、突發火情等事件的可視化監測,并智能篩選周邊監控視頻,輔助指揮人員決策。
此外,系統還集成遠程監控、圖像傳輸等功能,支持一鍵直呼、協同調度應急資源,強化園區管理部門的扁平化指揮調度能力,提升應急處置效率。
珠海某國有產業園區也建立了一系列安全生產防范舉措:
首先是提高準入門檻。企業入園之前,園區會對其所有的安全、環保、消防等各方面的風險進行全方位的評估與排查,如果企業有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風險,公司會要求企業及時整改。
其次是建立風險管控網格。由于園區面積較大,所以管理方參照珠海各個鎮街都會采用的安全網格管理機制,以單棟樓為網格,每一個網格都會配置一名專業安全管理人員去負責,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還有建立安全管理外審機制。園區每年都會聘請安全、環保、消防管家,對園區合規性、合法性、安全性進行全面審核,比如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宣貫巡查和演練,實現園區的安全無風險。
最后是大力引入AI技術。比如園區內的“數字孿生可視化大屏”,通過連接園區硬件系統和智能設備,實現安防監控、車流、人流、能耗等關鍵運營指標的實時可視化監控監測,提升管理效能與安全。
某經開區也通過接入DeepSeek大模型,賦能產業園區安全生產。
一是DeepSeek大模型接入園區4021路安全傳感器及5G高空了望監控系統,實時分析壓力、液位、可燃氣體等數據,結合歷史事故案例庫,實現多災種耦合風險評估。
二是依托DeepSeek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應急指揮中心可一鍵生成事故處置方案,并聯動數字化預案庫、物資智能調配系統(RFID管理)及特勤消防站資源,實現“事件識別——方案推送——資源調度——行動追蹤”全流程自動化。
三是模型自動分析企業巡檢數據與執法記錄,生成安全生產系數評估報告,助力監管部門實施精準執法、消防、應急工作。
四是打通園區企業的安全、環保、能源等數據孤島,結合5G專網與國產化算力平臺,實現跨部門“一圖統覽、一網統管”。
結語
雖然6月才是全國安全生產月,但對于國央企而言,安全生產不僅是階段性任務,更是貫穿全年、全員參與的常態化工作。
唯有如此,才能筑牢安全防線,保障企業穩健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