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多雨,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于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病患者而言,護理不當易加重病情。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腎病科許文艷醫生,結合臨床經驗與康復案例,為腎病患者定制夏日護腎指南,助力平穩度夏。
一、補水有道,遠離腎臟 “旱澇急轉”
(一)科普知識
夏季出汗多,腎病患者易陷入 “補水誤區”:缺水會致血液濃縮,加重腎臟濾過負擔;過度飲水又可能引發水腫,尤其是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患者,需精準把控飲水量。許文艷醫生強調,每日飲水量應參照 “前一日尿量 + 500 - 800ml”,同時觀察水腫情況調整。
(二)康復案例
28 歲的急慢性腎炎患者小周,夏季常因怕水腫不敢喝水,導致尿液濃縮、肌酐小幅升高。經許文艷指導,他按 “尿量 + 基礎補水” 原則飲水,配合低鹽飲食,1 個月后復查,肌酐回落至正常范圍,尿液渾濁問題也改善。
二、飲食控油鹽,守護腎臟 “輕負擔”
(一)科普知識
夏季燒烤、小龍蝦等重口味美食誘人,但腎病患者需嚴格控鹽控油。許文艷醫生指出,高鹽飲食會加重水腫、升高血壓,加速腎功能惡化;高脂食物易引發血脂異常,影響腎病綜合征患者蛋白代謝。建議每日鹽攝入<3g,用蔥姜蒜等天然香料調味;優選清蒸、涼拌烹飪方式,避免油炸、紅燒。
(二)康復案例
35 歲的腎病綜合征患者王女士,夏季貪食麻辣小龍蝦,出現下肢水腫加重、尿蛋白升高。許文艷為其調整飲食,改用冬瓜、玉米須煲湯消腫,搭配優質低蛋白飲食(如蛋清、魚肉 ),2 周后水腫消退,尿蛋白定量從 3.2g 降至 1.5g。
三、避暑防感染,筑牢腎臟 “防護墻”
(一)科普知識
夏季空調房與室外溫差大,腎病患者免疫力弱,易感冒、呼吸道感染,進而誘發腎炎復發(如紫癜性腎炎、IgA 腎病 )。許文艷醫生提醒,空調溫度建議設為 26℃左右,避免直吹;外出隨身攜帶薄外套,出汗后及時擦干;盡量少去人群密集場所,降低感染風險。
(二)康復案例
12 歲的紫癜性腎炎患者小宇,去年夏季因頻繁進出空調房感冒,導致紫癜復發、尿潛血加重。今年遵循許文艷的避暑建議,配合中藥調理免疫,夏季未出現感染,尿潛血從 3 + 降至 1+,紫癜也未再發作。
四、適度運動,激活腎臟 “活力值”
(一)科普知識
夏季久坐不動易致氣血瘀滯,不利腎臟康復,但劇烈運動又會加重腎臟負擔。許文艷醫生推薦腎病患者選擇 “輕運動”:清晨或傍晚氣溫涼爽時,進行 30 分鐘左右的太極拳、慢走、瑜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同時避免陽光暴曬引發脫水。
(二)康復案例
40 歲的 IgA 腎病患者老陳,夏季常因怕熱久坐,出現腰膝酸軟、乏力加重。在許文艷鼓勵下,他堅持傍晚慢走,配合中藥補腎活血方,1 個月后腰膝癥狀減輕,復查腎小球濾過率略有提升,精神狀態明顯改善。
五、情緒調節,給腎臟 “松綁”
(一)科普知識
夏季天氣燥熱,易讓人煩躁焦慮,而長期負面情緒會影響神經 - 內分泌系統,加重腎病病情(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患者,情緒波動可能影響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毒控制 )。許文艷醫生建議,患者可通過聽舒緩音樂、冥想、與病友交流等方式調節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二)康復案例
25 歲的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患者小吳,夏季因病情反復產生抑郁情緒,導致肝功能波動、尿蛋白增加。許文艷聯合心理疏導,引導她參與醫院腎病康復沙龍,學習情緒調節方法,配合抗病毒、護腎治療,2 個月后肝功能穩定,尿蛋白定量從 2.8g 降至 1.2g。
夏季護腎,細節決定成敗。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許文艷醫生強調,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患者,需從飲水、飲食、避暑、運動、情緒多維度護理,配合規范治療,才能穩住病情,迎接康復曙光。患者可定期到院復診,讓醫生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診療方案,為腎臟健康 “精準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