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化、健康化外賣消費意愿占據主流
Z世代引領外賣江湖,下沉市場潛力爆發
外賣消費的核心人群已形成鮮明的代際特征與地域擴散趨勢。調研數據顯示,25-45歲人群占比達82%,與90后&00后“數字原住民”高度重合,這一群體憑借對平臺規則的熟稔成為外賣市場的絕對主力。地域分布上,以一二線城市為圓心,外賣正在向下沉市場發力滲透。一二線城市的外賣消費人群占比72%,他們的消費哲學展現出一定的矛盾性:愿意為30元網紅奶茶支付溢價,同時對滿20減5的優惠券精打細算。這種看似矛盾的消費哲學,正推動外賣行業從單純的“生存剛需”向兼具“生活儀式感”的品質消費升級。
外賣消費從功能滿足向日常化、品質化、健康化、情緒化轉變
(一)外賣消費日常化:高頻次點單成常態,外賣正在重塑生活節奏
據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外賣消費頻次在每天1次及以上的比例占43%,已近半數比例。同時45%的消費者未來會增加外賣消費頻次,外賣品類的日益豐富、平臺的大力補貼以及消費者自身有限的時間精力,共同推動了外賣消費頻次的增長,促使外賣消費深度融入都市生活肌理。
(二)外賣消費品質化:從擔憂亂象到追求品質的消費覺醒
在互聯網信息的快速傳播下,外賣行業的種種負面內容,如行業亂象、食品安全問題、配送爭議事件等,讓消費者對外賣衛生、健康等問題的擔憂如影隨形。
然而,這并未阻擋消費者對外賣的熱愛,反而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追求品質外賣。在點單前,消費者會綜合考量諸多因素,會仔細查看商家是否有實體門店、明廚亮灶以及商家資質、實地照片,并參考真實用戶的評價和店鋪評分。點單后,他們還會關注食材的新鮮程度、味道以及包裝,力求花費對應的價格獲得對應品質的餐品。
從消費金額看,62%的消費者單人餐標準集中在20-40元區間,構成市場主流價格帶。超4成消費者計劃增加外賣支出,82%的增支用戶將“選擇更高品質餐食”列為首要原因,反映出外賣消費呈現顯著的品質升級趨勢。
外賣消費者正自發形成對品質外賣的追求,對品質外賣的追求已從被動規避風險轉向主動構建篩選體系,形成了多維的品質評估框架。
消費者將“擁有實體門店”列為品質外賣的首要標準,折射出對“幽靈廚房”的深層擔憂;緊隨其后的是對“資質齊全”的要求,凸顯食品安全意識的全面覺醒。在基礎門檻之上,消費者進一步提出品質體驗升級訴求:期待真實透明的評價體系、要求后廚衛生定期公示,顯示出對“可見可控”消費環境的渴望;而對知名連鎖品牌的偏好、對“圖片與實物一致”的執著,則表明標準化與信任感仍是市場稀缺資源。
(三)外賣消費健康化:輕食崛起與油膩降級的雙向轉變
隨著健康意識的覺醒,消費者對外賣食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飽腹,更追求食材的新鮮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常點的外賣品類以米飯套餐為主,健康輕食類外賣的受歡迎程度也在逐漸攀升,而炸雞炸串、甜品飲品類外賣購買意愿呈現下降趨勢。這表明,外賣消費正朝著健康化的方向穩步邁進,商家若能抓住這一趨勢,推出更多符合健康理念的餐品,有望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四)外賣消費情緒化:突破場景限制,從飽腹工具到情緒解決方案
外賣的消費場景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就餐時段,它正逐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消費者情感寄托的一種獨特方式。工作/學習太累、不想做飯、心情低落等情緒場景下,外賣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成為消費者情緒不佳時的接收點。
消費者與外賣之間的關系也愈發緊密,37%的消費者將其視為調節情緒的助手,無論是開心時的獎勵,還是低落時的慰藉,外賣都能扮演重要角色。外賣正從單純的生存需求角色,向滿足情感需求的角色轉變,這一轉變也為其市場拓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京東外賣以“品質堂食外賣”定位入局,重構外賣市場格局,推動外賣行業品質化、健康化發展
我國外賣行業十年爆發式增長,成為餐飲業核心渠道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消費者生活方式轉變,外賣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成為餐飲行業的重要增長引擎。
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92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4777萬人,占網民整體的53%。這一數據表明,外賣服務已成為超半數中國網民日常生活的剛性需求。
從行業發展維度來看,根據外賣大盤統計數據顯示,2015-2024年十年間,中國餐飲外賣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250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約1.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28%。更值得注意的是,外賣對整體餐飲行業的滲透率實現了質的飛躍,從2015年僅占4%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26%,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健康消費意識提升,品質外賣需求占據半壁江山
中國居民膳食結構正在演變,從1.0階段的植物性主導、營養單一,到2.0階段的動物性及油脂過量、營養失衡,再到3.0階段的科學配比、均衡營養,反映了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的顯著提升。同時外賣市場中品質外賣占比已達到了60%-70%,顯示出消費者在外賣選擇上也更加注重餐食的營養搭配和品質健康。這些現象說明,外賣行業正從“便捷優先”向“品質+健康”轉型,與整體膳食消費升級趨勢深度契合,未來具備健康、品質的外賣產品將更具市場競爭力。
京東入局重構競爭格局,品質化升級加速
中國外賣市場歷經三階段發展:2012年行業初興,2014年進入平臺價格戰階段,至2018年形成美團、餓了么雙雄格局。2025年2月京東強勢入局,以“品質堂食外賣”為核心定位,憑借嚴格的商家準入機制和差異化服務,迅速搶占市場,并推動行業向規范化、品質化、健康化方向升級。
截至2025年6月1日,京東外賣日均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占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的份額,在品質外賣細分領域約有45%的市場占有率,與美團、餓了么共同構建起“三足鼎立”的行業新格局。這一發展態勢標志著外賣市場正從雙雄爭霸邁向三強競逐的新階段。
京東外賣搭建“零傭金+百億補貼”組合拳,構建多方共贏的外賣餐飲生態
賦能商家運營:降低經營成本,保護品質餐飲品牌
京東外賣重磅推出“傭金減免”、“嚴選商家”、“流量扶持”及“多元配送”四大核心舉措,全方位賦能餐飲商家發展。截至6月1日最新數據顯示,京東外賣業務版圖已覆蓋全國350個城市,成功獲得了150萬家品質堂食餐廳的信賴。
京東外賣平臺賦能成效顯著,助力合作商家實現銷量躍升。以庫迪咖啡、徐大川、叫了只炸雞·雞小廚等品牌為例:庫迪咖啡累計銷量突破4000萬單大關;部分品牌的京東外賣渠道的訂單貢獻率已達60%;同一品類下,獲得【品牌】認證的商家訂單量顯著高于非【品牌】認證商家。這一系列數據印證了京東外賣作為新興流量入口,能夠有效撬動商家業績增長,構建平臺與商戶共贏的生態體系。
保障消費者權益:通過補貼和品質管控保障外賣體驗
京東外賣推出三重消費者保障計劃,通過全方位提升用戶外賣體驗。第一重補貼保障,面向PLUS會員和大學生群體發放大額隨機餐補券;第二重品質保障,嚴格實施“實體店認證”入駐標準,確保食品安全;第三重配送保障,升級達達秒送服務,獨家推出“送達拍照”功能,實現從接單到送達的全程可視化追蹤。根據6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京東外賣日均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這一成績充分展現消費者的支持與持續青睞。
京東外賣已形成對京東品牌的賦能反哺
據艾瑞咨詢UserTracker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2月京東App核心運營指標實現顯著提升,較京東外賣業務上線前增長明顯。其驗證了外賣業務作為高頻場景對京東主站用戶活躍度的強力拉動作用,成功為平臺注入了新的流量增長動能。
目前來看,外賣業務已深度融入京東的生態體系中,與京東電商零售、即時零售及物流業務形成了高效協同。這種生態協同效應將帶來多重價值:一方面,通過流量增長、用戶復購率提升和跨品類消費拓展,持續創造增量收益;另一方面,依托京東成熟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數字化能力,在配送效率、技術應用及數據驅動等方面實現全面優化,從而系統性降低運營成本。
隨著京東外賣業務的全面上線,京東品牌聲量迎來顯著提升。2025年2月京東整體品牌聲量同比增長23%,且增長勢頭持續強勁,外賣業務已成為京東品牌新的認知標簽。
從情感維度分析,品牌正面聲量占比實現跨越式增長:2024年2月-4月期間正面情感占比為12%,而2025年同期這一數據飆升至27%,增幅達125%。這一變化表明,外賣業務不僅為京東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增長,更有效改善了用戶對品牌的情感認知,成功塑造了京東“品質生活服務商”的形象。
綜上所述,當前外賣消費市場呈現顯著的代際分化與品質升級特征。Z世代作為消費主力推動市場從功能滿足向品質化、健康化、情緒化轉型。京東外賣以“品質堂食外賣”戰略入局,通過零傭金體系和百億補貼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已實現日均訂單量2500萬單的突破,在重塑行業格局的同時有效反哺京東主站,形成業務協同與品牌增值的雙重效應。這一“高頻帶低頻”的商業邏輯和“品質+效率”的價值主張,正在外賣行業消費升級浪潮中獲得持續驗證。
歡迎關注艾瑞數智獲取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