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有康乾盛世。
那是古代歷史上最后一個盛世。
就是在乾隆的時候,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
乾隆于1735年登基,于1796年退位,在位長達60年。
在此期間的1765年,瓦特發明蒸汽機,并于1769年取得專利,1776年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覲見即將退位的乾隆,雙方開始便發生禮儀之爭。乾隆雖作了讓步,但對馬戛爾尼提出的擴大通商口岸等要求,一概拒絕,并以“敕諭”的方式告知英王,“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由此,后來的人們通常看法是,乾隆帝妄自尊大、目光短淺,致使中國遠遠落后于世界。
但是,今天看到一個觀點頗有意思。
該觀點認為,大概就是乾隆帝最先察覺清朝要滅亡的。
給出的理由是,乾隆帝非常聰明,對事物看得也非常準確。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1793年,當英國人向乾隆帝展示蒸汽機的時候,他就會隱隱約約察覺后續的發展。他會想到,中國早晚會非常落后于世界。
那他老人家為什么沒有應時而變呢?
是為了內部穩定。
如果引進蒸汽機,就會像英國那樣爆發全國性的“羊吃人”運動。
更重要的是,當時滿族人不過100萬,而漢族人多達2-3個億。
如果出現“羊吃人”的情況,勢必會動搖封建社會的統治根基。
所以,乾隆帝不會接受,也不能接受。
所以,乾隆帝的理性選擇就是,更加保守地閉關鎖國,讓清帝國盡可能地活得長久些。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他死(1799年)后,僅僅40年,就爆發了鴉片戰爭,清帝國在風雨飄搖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對于這個觀點,網友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有網友覺得不可信,有網友覺得可信。可信的理由是,乾隆帝好像知道路易十六是被砍頭的。
當然,不可信的理由,清朝以“天下共主”自居,將通商視為蠻夷朝貢,拒絕平等外交,體現了大清的極度傲慢,乾隆的選擇是封建帝王維護統治的慣性操作,而非預見滅亡后主動剎車的深謀遠慮,他甚至對西方科技充滿鄙夷,稱英國禮物是奇技淫巧,更談不上準確洞察時代趨勢。
所以上述觀點高估他了。更可笑的是,他還問英國使者,女王多大了,能不能給他做妃子。不過有人證實,這不是乾隆干的事,這是道光干的事。
還有網友指出,工業革命提高了下層人的生活水平,跟上層沒有關系。所以,乾隆帝對蒸汽機是不感冒的。
另有網友指出,滿清得國不正,防漢甚于防川,所以不惜屢屢賣國換取最后的生存空間。
對此,您又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