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速7 分 04 秒 957,登頂紐北!
就在今天,一則重磅消息震動汽車圈:小米 SU7 Ultra 量產版在紐北賽道上,以 7 分 04 秒 957 的圈速,成功刷新量產電動車圈速紀錄,加冕“紐北史上最速量產電動車”。
一直以來,小米汽車就廣受關注,人們議論紛紛、褒貶不一。而今天,小米用這一成績讓網絡惡評徹底熄了火。
這個成績究竟意味著什么?又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圖源:汽車之家
小米成績破紀錄,超過保時捷
所謂“紐北賽道”,其實是紐博格林賽道北環賽道的簡稱。
紐博格林賽道,是一條位于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尼爾堡的賽車跑道。最早修筑于1920年代,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該賽道圍繞著艾費爾山區一稱為尼爾堡的小村與中世紀古堡而建。由于跑道長度非常長、地形復雜充滿挑戰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苛、為了競賽用途而建造的賽道。
除了賽車,這里也經常被用作新款的量產車型上市之前進行耐久與性能實測的常用場地,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等“老大強”的汽車品牌常駐于此。
蘇格蘭一級方程式傳奇賽車手杰基·斯圖爾特曾因此跑道的線路嚴苛,而稱呼北環為“綠色地獄”(Green Hell),并在賽車界中廣為流傳。
可以說,紐北賽道,就是全球汽車工業技術與實力的巔峰舞臺,尤其是在量產電動車領域,各大車企不斷突破:
2019年8月,保時捷Taycan Turbo 7分42秒登頂;
2021年9月,特斯拉Model S Plaid 7分35秒579秒登頂;
2022年4月,保時捷Taycan Turbo S 7分33秒35秒登頂;
2023年9月 保時捷Taycan Turbo GT(配備魏斯阿赫套件)7分07秒55 登頂;
就在今年4月,小米SU7 Ultra量產版(配備賽道專業套裝)7分04秒957,登頂最速量產電動車。(車手:Vincent Radermecker)
還有網友整理了一個圖表,如下:
圖源:微博
為此,雷軍也發微博慶祝,據說,可能是因為太激動,他將“圈速”寫成了“圈數”,改了三次才改過來。
圖源:微博
7分04秒957是什么概念,讓雷軍如此興奮呢?
要知道,在紐北,快1秒都是天塹。就連常駐紐北、不斷調校的保時捷Taycan Turbo GT也才跑了7分07秒55,直接被甩下2秒多。
有博主分析說,小米征戰紐北是在4月份,溫度不到10度的冷胎條件下完成的。要是天氣再好點,圈速還能往上竄。
換句話講,這破紀錄的成績,還不是小米SU7 Ultra量產版的極限。
"這只是個開始。"雷軍表示,"我們將在紐北長期駐扎,與全球頂尖車企同場競技,持續突破電動車性能極限。"
甚至有網友調侃,之前發布會雷軍說小米要用十年成為紐北最快量產車,現在才一年時間,一睜眼十年就過去了,什么叫白駒過隙啊。
圖源:微博
據悉,小米汽車已與紐博格林賽道達成深度合作,不僅成為賽道頂級合作伙伴,其"小米彎道"也正式亮相大獎賽賽道。
自此以后,國產量產電動車,也終于在紐北有了響當當的名字。
圖源:微博
小米用實力為自己正名
其實,早在去年10月底,小米就已經出征紐北并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圖源:小米汽車
據報道,2024年10 月 28 日,小米 SU7Ultra 原型車首次征戰紐北,圈速成績為 6 分 46 秒 874,刷新四門車圈速紀錄,成為紐北全球最速四門車。
四門車是相對于兩門賽車而言的,后者無限追求速度、專門為了賽事而生的。
原型車是量產車的前身,量產車和原型車部分技術相同,區別在于量產車可以合法上路。
此次量產版成績的公布,正標志著小米將賽道技術成功轉化為量產產品,將高性能的原型車落地現實、輸入市場。
圖源:微博
可能有人會疑惑:我們日常用車也不比速度,這個成績有什么用呢?
紐北賽道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在這樣復雜惡劣的環境下測試汽車的性能極限,成績越好意味著性能越好。
畢竟各家汽車的技術不盡相同、實際使用效果也無法比較,這一條賽道,便是將各家最好的汽車拉出來同臺競技,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這款搭載賽道專業套裝的量產車型,便展現了小米在電動車核心技術上的突破:
首先是三電機四驅系統,由兩臺V8s和一臺V6s電機組成,綜合最大功率達1548馬力;
其次是極致加速性能,0-100km/h加速僅1.98秒(不含起步時間);
再次是極速表現,最高車速突破350km/h;
最后是創新的底盤控制,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確保高速過彎穩定性。
另外,無論是去年原型車破紀錄,還是今年量產車破紀錄,這都是小米汽車在對應賽道的首秀,一來就打破了老牌勁旅的壟斷。
沖出這樣一匹黑馬,說是震驚世界車圈也不為過,更別提相對老牌車企來說,小米汽車其實才發展沒多久。
憑借如此耀眼的成績,小米汽車已加入紐博格林測試與開發試駕項目,未來將持續優化車輛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雷軍也公布消息,小米SU7 Ultra受邀入駐PS大作《Gran Turismo 7》,即《GT賽車》。
圖源:微博
這款游戲被公認為“全球最真實的模擬駕駛平臺”之一,收錄了眾多不同時代全球最為傳奇的經典汽車,深受許多汽車愛好者的喜愛。
而小米SU7 Ultra就是《GT賽車》史上首款中國車。
對此,雷軍表示,這十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非常快,他相信未來在國際舞臺上,大家能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傳奇車型。
賽道是技術的試金石,是領先技術的誕生之地。賽道工況的持續高速、高溫對電車三電技術是終極考驗。
而賽道圈速的背后,是小米汽車堅持不懈打磨技術,提高車輛品質、可靠性、安全性的堅實努力。
在小米 SU7 Ultra 征戰紐北之前,小米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 “新勢力”,面臨著諸多質疑和惡評。
圖源:微博
部分消費者和行業人士認為,小米缺乏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底蘊和技術積累,在車輛的核心性能和品質把控上可能存在不足。
例如,有人質疑小米汽車的電驅電控系統不夠成熟,無法提供持續穩定的高性能輸出;
或是有人對其剎車制動系統表示擔憂,認為在高速行駛和激烈駕駛時,可能無法確保車輛的安全制動。
此外,由于小米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較短,一些人對其品牌可靠性和售后服務能力也持懷疑態度。
小米 SU7 Ultra 在紐北賽道的出色表現,無疑是對這些質疑最有力的回擊。
在紐北這樣的頂級賽道上,車輛的每一個性能指標都被放大,任何細微的缺陷都可能導致成績大幅下降。
小米 SU7 Ultra 卻能夠以破紀錄的成績完賽,甚至尾速達到346km/h,充分證明了其在動力、操控、制動、散熱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可靠性,狠狠打臉了網絡上對SU7 Ultra性能的造謠和惡評。
圖源:微博
總的來說,小米 SU7 Ultra 成為紐北最速量產電動車,這一成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它不僅是小米汽車技術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舞臺上的一次高光時刻。
小米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當然,性能不決定一切。
一方面,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幾乎“內卷式競爭”的現狀下,小米想要一直保持頭部企業優勢,仍需竭盡全力、避免掉隊。
另一方面,盡管小米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性能,也無法完全擺脫人們對安全性的質疑。像前不久,小米剛辟謠了駕駛培訓傷亡的謠言,而這樣的謠言不會消亡。
樹大招風,小米要奮力頂住壓力走下去,不單需要技術,還需要更多市場智慧。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小米汽車以及其他國產汽車品牌會取得更多更加優異的成績,為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多高性能、高品質的汽車產品。
但在那之前,道阻且長。
作者 | 宋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