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伊莎貝拉
許多年來,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在史書上的“威名”赫赫。
18世紀,詩人托馬斯·格雷在詩中寫道:伊莎貝拉用她“無情的獠牙”撕碎了愛德華二世的腸子……
維多利亞時代的歷史學家艾格尼絲·斯特里克蘭將伊莎貝拉評價為:“英格蘭歷史上最壞的女人之一”。
接下來的200多年里,品行邪惡、臭名昭著的陰謀家、耶洗別、蛇蝎美人等標簽被貼在她的身上。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到底是誰?不如我們從她的一生入手,看看法蘭西母狼這個名頭是否實至名歸。
01. 青春年少
伊莎貝拉的父親法國國王腓力四世,人送外號美男子。
腓力身材高大,體態優雅,一頭金色長發,面容俊美如雕像。盡管他風姿卓越,本人卻是個虔誠的教徒,與妻子納瓦拉公主胡安娜一世感情甚篤。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
兩人一共生下4子3女,伊莎貝拉是最小的女孩兒,也是唯一一個活過童年的女兒。
早期資料已經逸散,伊莎貝拉的具體出生日期不詳,大約是出生于 1295 年 1 月至 1296 年 1 月之間,出生地點:巴黎。但是對外的說法,伊莎貝拉出生于1292年,一般史學家認為,虛報年齡是為了順利聯姻。(1)
生活環境自不用說,伊莎貝拉的成長環境必然是當代頂尖,至于學習,介于中世紀大部分女性都沒有接受讀寫教育,我們只能從她多次購買書籍的行為看出,小公主至少學會了閱讀。
納瓦拉公主胡安娜一世
伊莎貝拉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姐姐也在童年夭折,她并沒有太多同性榜樣告訴她那些約定俗成的“閨訓”,她唯一的榜樣是父親——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兼具優雅的外貌與冷酷的政治手腕,一位同時代的人形容他 “既非人亦非野獸,而是一尊雕像”。他致力于削弱貴族和教會的權力,強化中央集權,一面與教廷對抗,一面沒收猶太人財產,驅逐猶太人,被稱為“中世紀的鐵面君主”。
據說,伊莎貝拉非常受寵,是腓力四世的小寶貝,在這樣一位父親的影響下,她幾乎不可能嬌弱溫良,弱質纖纖。那時候的男孩兒女孩兒都早熟,伊莎貝拉早早接受未來的聯姻命運,她是卡佩王朝棋盤上的一枚棋子,小公主心知肚明且無條件接受。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出自《法國王的追尋》,作者:Jean du Tillet
1298年,伊莎貝拉3歲的時候,她與英國未來國王的婚姻談判便已經開啟。談了好幾年,幾番波折,8歲的伊莎貝拉與19歲的愛德華正式訂婚。
1307年,愛德華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愛德華二世。轉年,兩人在法國北部的布洛涅大教堂舉行了一場盛大婚禮。當身披藍、金、猩紅三色長袍、頭戴寶石璀璨王冠的伊莎貝拉出現的時候,身材高大的愛德華低聲咒罵了一句:“她看起來像個小女孩兒。”
(1)中世紀的婚姻法以《格拉提安教會法匯要》和《格里高利九世教會集》為基礎,明確將女性最低結婚年齡定為12歲,男性14歲。即具備“生理成熟”和“同意能力”,可合法締結合約。
02.皮爾斯·加維斯頓
1308 年 2 月 7 日,這對年輕夫婦乘坐的船停靠在多佛爾時,伊莎貝拉敏銳地發現身邊丈夫的目光落在了一位迎接他們的代表團成員身上,隨后熱情的撲上前去,兩人擁抱在一起。
她不動聲色的讓侍從打探那位騎士的姓名,侍從回復:“他叫皮爾斯·加維斯頓,第一代康沃爾伯爵。”
愛德華一世
皮爾斯·加維斯頓與愛德華同年出生,舉止優雅、機智、有文化的年輕人很快便成為王儲的親密朋友。兩人關系親密到故去的老國王愛德華一世禁止兒子授予好友任何頭銜或土地,并在大吵一架后將皮爾斯流放到加斯科尼。
彼時伊莎貝拉還不知道,自己丈夫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召回皮爾斯,然后將他封為康沃爾伯爵。
隨后的加冕禮簡直是一場災難。
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將自己的人生大事交由皮爾斯策劃,顯然,皮爾是沒有半點籌劃大型活動的經驗。加冕禮當天,皮爾斯僭越地穿著一身鑲滿珍珠的帝王紫絲綢長袍,站在游行隊伍最顯眼的位置,手持懺悔者圣愛德華的王冠,仿佛這場儀式是為他舉行。
隨后,因為沒有合理分流人群,湊熱鬧的圍觀群眾擁擠在祭壇后面的墻壁上,壓倒了墻,一位騎士當場被砸死。
伊莎貝拉全家
伊莎貝拉咬了咬牙,撫平衣服上的褶皺步入宴會現場。一抬頭,她的臉色一瞬間變得鐵青,因為卻墻壁壁毯上繪制的不是愛德華二世和自己的紋章,而是愛德華二世和加韋斯頓家族的紋章。伊莎貝拉參加婚宴的兩位叔叔和哥哥對這番侮辱勃然大怒,憤而離席,愛德華卻只作沒看見。
烹飪流程安排不合理,筵席上的食物遲到了幾個小時,而且送來時,糟糕到根本無法下咽。哪怕現場已經亂作一團,皮爾斯依然端坐在愛德華身邊,占據了伊莎貝拉的位置,與國王談笑風生……
皮爾斯·加維斯頓,第一代康沃爾伯爵家族徽章
沒有任何歷史記錄寫明伊莎貝拉在經歷巨大鬧劇后的表現,或許憤怒,或許傷心,或許痛恨。但,生活還要繼續,這個年輕的女孩兒別無選擇,只能摸索著在陌生環境中生存下來,將羞辱狠狠咽下。
03.沖突與成長
作為一個年僅12歲,剛剛嫁入異鄉的年輕王后,伊莎貝拉得有唾面自干的覺悟。她年紀還小,也沒有跟愛德華圓房,根本攔不住丈夫與皮爾斯頻繁見面。只能寫了一封信送給父親腓力四世訴說委屈。
伊莎貝拉與愛德華二世的加冕
皮爾斯的“獨寵”令他仿佛一只翹起尾巴的大公雞。他喜歡給其他英國貴族起粗魯的綽號,比如“爆肚爵士”和“蕩婦”,受到羞辱的貴族恨不得與他決斗。更糟糕的是,皮爾斯利用與國王的親密關系限制別人與國王接觸。如果你想見到國王,或者想要得到國王的庇護,你都必須將大筆金錢捧到皮爾斯面前,接受他的趾高氣揚,毫不臉紅地說出一大段溢美之詞。
加冕禮結束后不久,大批男爵武裝出現在議會,要求國王放逐皮爾斯。腓力四世也說動教皇和幾位紅衣主教,在權貴們巨大的壓力下,愛德華只得將心愛的寵臣流放。
愛德華二世接受國王王冠
伊莎貝拉抓住這個機會,她小意溫存,逐漸改善與愛德華的關系。聰明的女孩兒放低身段陪伴在丈夫身邊,投其所好,舉止大方得體。美好又有才情,愛德華似乎被妻子的柔情蜜意打動,給予她土地和王后年金,兩人攜手并肩,似乎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皮爾斯的一切榮耀都從國王身上來,他怎么允許自己失敗?他在流放地繼續與愛德華通信,終于等到國王特赦令的到來。
伊莎貝拉作為英格蘭女王的徽章
然而,重新得寵的皮爾斯很快便故態重萌,他又恢復之前那種傲慢態度,稱蘭開斯特的托馬斯為“小提琴手”,稱第二代彭布羅克伯爵艾梅爾·德·瓦朗斯為“猶太人約瑟夫” ,稱第十代沃里克伯爵蓋伊·德·博尚為“阿登黑狗”……
除了國王,皮爾斯基本上得罪了所有英國貴族。
伊莎貝拉女王詩篇中的一頁,可能是結婚之際提供
眼見丈夫與他的“好友”重新黏糊在一起,伊莎貝拉卻并未著急,她忙于學習英格蘭禮儀和文化,調理身體,對皮爾斯的挑釁視而不見。
16歲剛過幾個月,伊莎貝拉發現自己懷孕了。
04.新舊交替
皮爾斯的猖狂行徑再次激起貴族的不滿,男爵們聯合起來,要求將皮爾斯永久驅逐出英格蘭。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概念圖)
愛德華嘴上說好好好,命令皮爾斯立刻離開倫敦,另一面自己也離開王宮帶著妻子與皮爾斯一起去了約克郡。英格蘭全面陷入內戰,反對派集結軍隊逮捕國王和他的寵臣。這種情況下,伊莎貝拉只能站在愛德華一邊,給叔叔路易和查爾斯寫信請求支援。
但令伊莎貝拉萬萬沒想到的是,追捕的軍隊迫近之際,他們將她一個人留在泰恩茅斯修道院,愛德華和皮爾斯帶著士兵離開。
伊莎貝拉默默地看著丈夫,等待他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
愛德華二世與左邊的加維斯頓嬉鬧的場景
愛德華卻躲開了妻子的目光:“你有孕在身,跟在我身邊太危險,他們不會對你怎么樣的。”
男人不等妻子回答,翻身上馬,與寵臣揚長而去。沒人知道被丟下的伊莎貝拉是怎么想的,但聰明的伊莎貝拉很快壓抑住情緒,目前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順利生下孩子。
不久后,伊莎貝拉連續收到了兩條好消息:其一:皮爾斯被俘虜,被砍掉了頭顱;其二:順利誕下兒子,小愛德華。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概念圖)
17歲的伊莎貝拉的生活似乎開始步入正軌,皮爾斯不在了,國王身邊終于只有她一人的聲音。盡管愛德華接連換了好幾個新寵,但伊莎貝拉不在乎,因為沒有一個能像皮爾斯那樣占據他的全部心神。
皮爾斯·加維斯頓死在了蓋伊·德·博尚的腳下,15 世紀的繪畫
婚姻黃金時期,伊莎貝拉一共懷孕4次,又誕下3個健康的兒女,分別是:約翰、埃利諾和瓊。
好日子結束的太快,1317年,休·勒·德斯彭瑟成為愛德華的新侍從,很快晉升為新寵臣,愛德華對他極好,仿佛皮爾斯重新回到他身邊。
休身量中等,身材勻稱,皮相很好,眼神卻顯出與身份不合稱的陰梟。伊莎貝拉幾乎是第一眼就討厭上了休,比皮爾斯更甚。“皮爾斯只是愚蠢的想要霸占國王的全部寵愛,而休卻像是一條貪婪的毒蛇。” 伊莎貝拉如是道。
休·勒·德斯彭瑟
休一點一點開始侵蝕伊莎貝拉的空間。他先是以宮廷總管的身份阻撓她見到國王,然后著手清理王后在國王身邊的勢力。1322 年 11 月之后,伊莎貝拉幾乎沒有再收到任何來自國王的禮物,她的朋友們也被清除出國王社交圈。
05.沖突發生
英國與法國的領土爭端從來未曾停歇,眼見烽煙再起,休攛掇愛德華取消伊莎貝拉對她的土地的管理權,進而沒收了她的收入。理由是她可能會允許兄弟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在她的領土上登陸。
查理四世
愛德華對此從善如流,他將原本屬于妻子的城堡轉贈給休,卻每年只給妻子 1,000 英鎊作為家庭開支。根據小道消息,1000英鎊經過各種克扣,到伊莎貝拉手中時,每天只能拿到 20先令。
不停解雇仆人,不做新衣,伊莎貝拉縮減開支,活得根本不像一個王后。
但愛德華還不肯罷休,他剝奪妻子對3個年幼孩子的撫養權,將休·勒·德斯彭瑟的妻子埃莉諾·德·克萊爾塞進伊莎貝拉的宮廷。埃莉諾偷偷監視著王后的一舉一動,伊莎貝拉的通信都受到限制,實際上與囚犯無異。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概念圖)
當休得知伊莎貝爾與反對派主教亞當·奧爾頓和亨利·伯格什有聯系時,他竟然派出教士托馬斯·鄧黑德前往教皇宮廷,勸說教皇解除伊莎貝拉與愛德華的婚姻。
尊嚴全無,已經被逼至墻角,伊莎貝拉從此對愛德華徹底死心。“我可以接受丈夫不愛我,卻不能接受他剝奪我的榮耀和王冠。”
人們說君王之道在于制衡,愛德華卻將制衡二字拋置于腦后。他只要喜歡誰,就將所有好東西捧到對方面前,根本不管其他人死活。
從北海望去的泰恩茅斯修道院
貴族們的不滿越積越多,再加上饑荒年,餓殍滿地,吃不飽穿不暖的底層民眾憤而抗爭。1318年,一個名叫約翰·波德漢姆的精神病患者出現在牛津,聲稱他才是真正的愛德華二世,出生時被調換。即便約翰最終被處決,但在人們心中埋下了一顆名叫懷疑的種子,反對派借機生事,愛德華過去的一些擁躉也改換陣營,終于,英格蘭內戰爆發。
法國查理四世借機入侵有爭議的公國加斯科尼,要求愛德華二世親自來談判。愛德華思來想去,懦弱占據上風。
休·勒·德斯彭瑟家族家徽
“如果他們抓住我,那英格蘭將會怎樣?"愛德華轉了一圈,"我不能去!" 他下定了決心。
隨后,占據上風的法國人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建議:如果伊莎貝拉王后和愛德華王子前往巴黎,而王子代表加斯科尼向查理表示效忠,那么法國國王將終止戰爭并歸還阿熱奈。
愛德華是王儲,國王不太舍得,但讓妻子去談判……倒也不是不行。
"雖然查理是你的哥哥,但伊莎貝拉,不要忘記,你現在是英格蘭王后。"愛德華迫近,目光中的威脅令伊莎貝拉齒寒。
愛德華二世的印章
1325年3月,伊莎貝拉獨自前往巴黎進行和平談判。
06.羅杰·莫蒂默
“17年前,我的父親把我送到了英國;17年后,我的丈夫把我送到了法國。” 伊莎貝拉站在船頭,遠遠望向多佛白崖,嘴里喃喃地道。她斷然轉頭,進入船艙,世事變幻,或許伊莎貝拉自己也沒想到,從此再也沒有見過活著的丈夫。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前往法國談判
伊莎貝拉的談判大獲成功,加斯科尼停戰協議簽訂。根據協議,英國王室必須要派出一位”有分量“的人前往法國表示效忠。愛德華本該親自前往,但他擔心自己會被暗殺,所以將12歲的兒子,王儲小愛德華丟了出去。
就像將一塊肉骨頭丟給狼狗,小愛德華一去不回。伊莎貝拉身穿黑色罩裙,牽著兒子的手站在法國宮廷門口:“……有人介入了我和我丈夫的關系……除非這個入侵者被除掉,否則我絕不回英格蘭。”
未來的愛德華三世在母親的帶領下向法國國王查理四世致敬
未來的愛德華三世在母親的帶領下向法國國王查理四世致敬
見到妻子不肯回國,愛德華急了,他開始向教皇和查理四世求助,表達對妻子缺席的擔憂。但無濟于事,逃出牢籠的伊莎貝拉怎么可能將自己送入虎口?她立刻公開表示:“不是我不愿意回家,年輕的德斯彭塞或里士滿伯爵曾經威脅我……還有我的丈夫……我不知回去后的命運如何,寧愿漂泊。”
教皇倒是寫信給伊莎貝拉,要求她盡快返回英國。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則回信道:“王后是自愿來的,如果她愿意,可以自由返回。但如果她更愿意留在這里,她是我的妹妹,我不會驅逐她。”
未來的愛德華三世在伊莎貝拉的引導下向查理四世表示敬意
大批英格蘭流亡貴族聚集到伊莎貝拉身邊,包括肯特的埃德蒙、里士滿伯爵布列塔尼的約翰,以及強大的邊疆領主羅杰·莫蒂默。(2)
羅杰·莫蒂默在與富有的女繼承人瓊·德·吉納維爾聯姻后,獲得了威爾士邊境和愛爾蘭的許多莊園。1316年,他被任命為愛爾蘭郡尉,后因反抗愛德華二世被囚禁在倫敦塔。
羅杰果斷逃往法國,并在伊莎貝拉出現后成為她的左膀右臂,或者說,成為王后的情人。
14世紀的威爾士,邊疆領主
關于這段戀情,曾有無數流言傳出,比如伊莎貝拉覺得愛德華太過女性化,而羅杰則陽剛氣十足;又比如伊莎貝拉和羅杰偷偷摸摸交往了數年,她幫助羅杰逃出倫敦塔;還有人說他們對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有著共同興趣,并且都喜歡美術和奢華的生活,一見如故,勾搭成奸……
沒有什么能夠佐證以上那些言論,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共同的目標,足以令兩人結成一個強大的政治聯盟。
伊莎貝拉(左,戴著王冠)于 1326 年 10 月指揮布里斯托爾圍城戰
教皇試圖介入此事,促使夫妻二人和解。伊莎貝拉提出一個條件:除掉休·勒·德斯彭瑟。但這是愛德華唯一做不到,也不愿做的事情。
(2)邊疆領主是英格蘭國王任命的貴族,負責守衛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邊境。在“侯爵”(marquess)這一頭銜傳入不列顛之前,邊疆領主(marcher lord)的英語等同于神圣羅馬帝國的侯爵( margrave )或法國的侯爵(marquis);然而,邊疆領主從未獲得過侯爵的頭銜。
到了16世紀,許多領地落入王室手中,王室統一治理,1535-1542年的《威爾士法律法案》廢除了邊疆領主的管轄權。
07.推翻統治
有將領,有士兵,伊莎貝拉唯一缺的只有一樣——錢!
哥哥查理四世的暗中支持還不夠,伊莎貝拉撮合兒子與荷蘭伯爵的女兒埃諾的菲利帕訂婚,然后利用菲利帕豐厚的嫁妝,組建了一支雇傭軍,在英格蘭流亡者的增援下,登陸英格蘭東部。
羅杰·莫蒂默
她的征程并未遭遇多少抵抗,愛德華命令當地治安官動員百姓反抗伊莎貝拉,卻根本沒人聽他的,許多貴族和貧民在看到伊莎貝拉軍隊的時候直接開門迎接。
當伊莎貝拉來到牛津之際,赫里福德主教亞當·奧爾頓干脆站出來,公開發表演講,痛數德斯潘塞家族偽造地契、控制王室關稅和羊毛貿易、大量侵占威爾士和英格蘭貴族領地等罪惡行徑。
伊莎貝拉與愛德華的戰役,1326年
見勢頭不好,愛德華二世和德斯潘塞家族從倫敦逃往威爾士,他們試圖航行到布里斯托爾海峽的一個小島倫迪,卻因天氣不好被迫返航。
伊莎貝拉的軍隊緊隨在后,最終在蘭特里森特附近抓住了愛德華與休。
休·德斯彭瑟死得很慘,人們扒去他的衣服,在他的皮膚上潦草地寫上反對腐敗和傲慢的圣經詩句,以譴責他的“傲慢和邪惡”。
休·德斯彭瑟之死
曾經被禍害過的每一個家族都要求得到他一塊肉,以便向追隨者表明他們已經報了仇。 最終,愛德華二世的心上人,休·德斯彭瑟因盜竊罪被判處絞刑,叛國罪被判處分尸。他的生殖器在他尚且清醒時就被切掉并焚燒,內臟被掏出,他的心臟被扔進火里,“因為它是虛假的,是叛徒的”。
休的尸體在“一片狂喜的歡呼聲中”被分割,頭顱被掛在倫敦城門上,手臂、軀干和腿分別被送往紐卡斯爾、約克、多佛和布里斯托爾城門上懸掛示眾。
1326 年,伊莎貝拉與她的兒子,未來的愛德華三世登陸英格蘭
伊莎貝拉完成了她的復仇。
1327年,愛德華三世被加冕為國王。一些追隨前國王的小貴族被赦免,政府核心官員大多沒有變化,國家機器重新運轉,伊莎貝拉擔任攝政王。
現在只有一個問題比較麻煩,便是如何處理愛德華二世。盡管沒人喜歡他,但他依然是伊莎貝拉的合法丈夫,新任國王的父親。
08.愛德華的結局
如果愛德華被釋放,他可能重新掌權,這是新政府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事兒。
羅杰·莫蒂默唱白臉,他做主將前國王轉移到伯克利城堡,并且派遣專人看管;伊莎貝拉唱紅臉,她寫信詢問丈夫的健康狀況,給他送些小禮物,并說她很想去看望他,但“王國的統治”暫時不允許。
位于格洛斯特郡的伯克利城堡,據說愛德華二世就是在這里被謀殺
事實上,伊莎貝拉自從離開英國起,就再也沒有見過丈夫,也沒打算見他。她從未在愛德華身上得到過甜蜜、偏愛、溫存等情感,現在也不打算見他狼狽的樣子。
“我并不在乎他是否后悔,是否會為了輕慢我而懺悔,我只在乎現在。”伊莎貝拉冷漠地道。她這一生根本沒追尋過飄渺無依的愛情,只想求一份舉案齊眉,卻終究不能夠。
忠于愛德華的皇家騎士一直試圖將國王從牢獄中救出,這可能加速了他的死亡。
愛德華二世
1327年9月23日,愛德華三世得到消息,他的父親2天前的夜晚因“致命事故”在伯克利城堡去世。
歷史學家馬克·奧姆羅德指出:“愛德華二世的死適逢其時,令人生疑。”
愛德華二世的死亡成為中世紀英格蘭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有的歷史學家認為他可能因長期監禁導致的健康惡化或心理疾病去世;還有人聲稱在士兵的幫助下,愛德華逃了出去,隱居在神圣羅馬帝國。1330年,有人在意大利見過一名自稱為愛德華二世的男子;最曲折獵奇的說法是:愛德華遭人用燒紅的鐵棍插入肛門殺害……
描繪了伊莎貝拉和據稱是赫里福德第一代馬奇伯爵羅杰·莫蒂默
所有謀殺的指證都指向伊莎貝拉與羅杰,據說他們曾發出一道著名的指令:Eduardum occidere nolite timere bonum est.(拉丁語,其含義可能是“不要害怕殺死愛德華,這是好事。”或“不要殺死愛德華,害怕是好事。”)
但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指令的存在。
雖然以上種種或許都是謠言,但 “法蘭西母狼”這個綽號,正是由休·德斯彭瑟的慘死和愛德華二世不明不白的死亡而來。
09.光榮的晚年
伊莎貝拉和羅杰·莫蒂默共同統治了英國四年。
在她擔任攝政王的短短幾年里,女王掏空了國庫,填充自己的腰包,購買大量土地放置在自己和羅杰名下。隨著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變更,原本的聯盟搖搖欲墜。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概念圖)
1328 年,伊莎貝拉的兒子愛德華三世與埃諾的菲利帕結婚,但伊莎貝拉違反慣例拒絕將她的嫁妝地交給菲利帕,這又得罪了親兒子的利益。第二年年末,伊莎貝拉懷孕了,這成為壓倒愛德華三世的最后一根稻草。
愛德華三世
小愛德華悄悄召集了一批支持他的軍隊,通過一條秘密地道進入伊莎貝拉與羅杰所在的諾丁漢城堡。羅杰被俘,而伊莎貝拉則被軟禁。
一個多月后,羅杰·莫蒂默被議會判定謀殺愛德華二世罪名成立,處以絞刑,而伊莎貝拉毫發無傷。她被軟禁了兩年后,退休過起了鄉村生活。
羅杰·莫蒂默被俘
1332年,37歲的伊莎貝拉被允許離開城堡,她自由了。她搬到諾福克,邀請吟游詩人來宮廷中玩樂,大肆宴請賓客,帶領獵人打獵,過上了有錢有閑的幸福生活。
宴飲了一段時間后,厭煩喧鬧的伊莎貝拉收撿行裝,開始在英格蘭各地旅行。
諾福克的城堡,伊莎貝拉于 1327 年買下它,并在此安度晚年
這位曾經強悍地帶著軍隊囚禁丈夫的女人,現下如同一位溫柔的母親,慈和的祖母,享受起天倫之樂。她仍然對亞瑟王傳奇故事很感興趣,還喜歡收集珠寶。小女兒瓊陪伴在身側,長孫黑太子——伍德斯托克的愛德華承歡膝下。
黑太子——伍德斯托克的愛德華
63歲離世的時候,伊莎貝拉將大部分財產都留給了她最疼愛的孫輩,私人物品都交給了瓊。
???
1991年,德里克·賈曼根據馬洛的戲劇改編的電影《愛德華二世》中,將伊莎貝拉描寫成蛇蝎美人,因為對愛德華二世愛而不得,發起叛亂,竊取了他的王位……
1995年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電影《勇敢的心》中,伊莎貝拉更是跨越時空與蘇格蘭英雄威廉·華萊士談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戀愛。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的形象被描繪成一個渴求愛情或者性欲旺盛的、私生活一團糟的瘋狂陰謀家。她身上被打上一堆標簽,仿佛女人就得追逐愛情,為了愛情而瘋狂。
伊莎貝拉是一個漂亮聰明的女人,起初,她是奔著當一個好王后去的。哪怕被丈夫的男寵羞辱,也努力與丈夫和緩關系,生兒育女,做盡了王后該做之事。她不在乎丈夫在誰的床上,只希望能享受王后尊榮。
但她的丈夫沒有給她這個機會,不斷出軌,不斷壓縮她的生存空間。被逼至角落后,伊莎貝拉舉起雪亮的屠刀。
伊莎貝爾前往英國的途中,15世紀的書籍插圖
伊莎貝爾前往英國的途中,15世紀的書籍插圖
她”賣兒求財“,聯合可以聯合的力量,悍然發動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在那個婚后嫁妝交給丈夫管理,已婚女性喪失獨立法律人格的年代,伊莎貝拉能夠籌劃出顛覆政權的計劃,足以顯出她的足智多謀和當機立斷。
伊莎貝拉并不比她那個時代的其他貴族更貪婪、更野心勃勃、更詭計多端。她只是不那么軟弱溫順,也不那么將身家性命依托于愛情。當有人威脅到她的地位和性命之時,便憤而暴起,奪回土地和權力。在情人羅杰·莫蒂默死后,伊莎貝拉又毫不猶豫放棄權勢,順利逃過清算,悠然度過下半生。
當機立斷,有舍有得,足可稱為巾幗英雄。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概念圖)
承認一個女人將權力凌駕于婚姻之上很難嗎?
為何要將丈夫的荒誕一筆帶過,妻子的反擊則被春秋筆法夸張放大,無能的國王因于身后,暴虐的女人躍然而出?
大多數提到伊莎貝拉的書籍都把她的結局描繪得十分悲慘,似乎這樣一位不順從的女人得到悲涼結局才是她“罪有應得”。但事實并非如此,她就像那個年代養尊處優的女性一樣活到了光榮的老年,備受尊敬和重視,過著平靜奢華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