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心腦血管疾病等各種常見慢性病逐漸增多,慢性腎臟病患病率也呈逐漸增高趨勢。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達1.323億,而腎臟病的知曉率僅為12.5%,早期診斷率更是不足5%。
為什么腎臟病的知曉率和早期診斷率這么低呢?
因為慢性腎臟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不易察覺。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已處于疾病中晚期,此時發生嚴重并發癥(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和進展為尿毒癥的風險顯著增高,死亡率也隨之升高,因此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未進展至尿毒癥即死亡,且死亡率居高不下。
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花費和低知曉率的特征,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篩查項目具體有哪些?
慢性腎臟病危險因素多種多樣,除了年齡增長、種族、基因和其他遺傳等因素外,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腎小球腎炎、高尿酸也影響腎臟健康。數據顯示:50%新發慢性腎臟病的病因是糖尿病,25% 是高血壓,10-20%的慢性腎臟病與肥胖有關。
針對原發性腎病和繼發性腎病的情況,相關檢查項目包括:
1、測血壓、測量體重指數(BMI)
2、尿液檢測: (1)尿常規檢查;(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用于評估腎臟損傷。
3、血液檢測:(1)糖化血紅蛋白或空腹或隨機血糖,用于檢查2型糖尿病。(2)血清肌酐,用于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和評估腎功能。
4、腎臟彩超:觀察腎臟的形態、大小、位置和結構,發現腎臟病變,如腎囊腫、腎結石等。
這是一般的篩查項目,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或者高血壓患者可以檢查微量白蛋白,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
我們該如何覺察腎臟問題呢?
雖然腎臟病起病隱匿,大部分確診時已進展至慢性腎臟病3 期以上。但實際上,腎臟損傷是逐漸加重和累積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關注腎臟是否健康。
生活中如出現水腫、高血壓、夜尿增多、厚重難消的泡沫尿、尿液顏色變化、尿量減少等情況,及出現乏力、疲勞、腰酸和腰疼等癥狀,都應及時就醫,第一時間排查腎臟疾病的可能。
此外,對于慢性腎臟病高風險人群,如腎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應該定期檢查。
早期識別后實施干預措施,可延緩疾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改善患者預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