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電子耳標、一套AI算法、一個移動終端,正將千年牧羊術推向“指尖管理”時代。
在寧夏靈武的智慧羊舍內,場長周永福輕點手機屏幕,一輛日糧飼喂車自動駛過800只羊的食槽,兩分鐘內完成精準投喂——這一幕已成為國內現代化牧場的日常剪影。廣州群希信息科技打造的“牧場管家”系統,以物聯網+AI為核心,正從根源破解養羊業長期存在的疫病失控、系譜混亂、資源浪費三大痛點,推動產業向數據驅動的綠色未來躍遷。
一、痛點破局:傳統養羊業的數字化突圍
- 疫病防控滯后:羔羊腹瀉致死率超20%,口蹄疫等突發疫情常導致整群覆沒;
- 人工依賴過重:1萬只羊需18名工人,人工巡查效率低下致疾病發現延遲3-5天;
- 資源浪費嚴重:粗放飼喂致飼料浪費率達15%,近交衰退導致種群退化。
牧場管家通過全鏈路數字化管理,將羊只病死率降低15%、飼料轉化率提升12%,綜合成本節約20%以上。
二、技術內核:從硬件到算法的智慧生態
1. 個體精準管理:電子身份證+區塊鏈溯源
- 唯一電子耳標:低頻RFID技術抗液體干擾,0.2秒掃碼調取羊只全周期檔案(出生體重、疫苗接種、生長曲線);
- 透明供應鏈:區塊鏈固定飼料來源與用藥記錄,滿足歐盟食品安全標準,實現羊肉“從牧場到餐桌”全程可溯。
2. AI健康監測:提前48小時預警疾病
- 智能項圈實時追蹤:監測體溫、運動量、反芻頻率,AI通過137項行為特征(如咳嗽頻次、跛行姿態)識別早期疫病;
- 羔羊腹瀉防控:系統聯動環境消毒設備,自動補充益生菌與營養劑,使腹瀉發生率降低40%。
3. 繁殖與飼喂革命
- 發情精準監測:項圈運動量分析使發情檢出率達96%(較人工提升45%),B超儀診斷妊娠效率提升3倍;
- TMR動態配方:根據實時原料價格生成最低成本方案,投喂誤差接近零,飼料浪費率從15%降至5%。
4. 環境智能調控
- 氨氣傳感器聯動通風設備,維持最佳溫濕度,羊群日增重提高8%;
- 漏糞地板+自動刮糞系統,配合麥麩鋸沫發酵床,實現糞污5天內分解,氨氣排放減少60%。
三、落地場景:從大型牧場到農戶普惠
大型牧場:12人管理12000只羊的奇跡
- 甘肅羊如祥牧場通過自動化投料機+精準分群系統,將人均管理量從300只提升至1000只,人力成本下降70%;
- 環境監測大屏實時顯示溫濕度、氨氣濃度,遠程調控通風膜,應對陰雨天氣游刃有余。
中小養殖戶:“公司+農戶”的零風險托管
- 寧夏“企業+養殖園區+農戶”模式:3500戶接入系統,出欄合格率升至99%;
- 山西離石區托管扶貧:貧困戶購買懷孕母羊委托企業代養,年固定收益1000元,第三年獲母羊所有權,909戶實現穩定脫貧。
四、經濟效益:每只羊年省59元的硬核賬本
- 成本壓縮:自動化設備減少35%人力,萬只羊場年省超200萬元;精準飼喂使每只羊年節省成本59元;
- 風險控制:內蒙古牧場因口蹄疫早期預警避免500萬元損失;
- 循環經濟:糞污聯動沼氣發電,10萬只羊場年發電1800萬度,草場衛星輪牧規劃避免生態退化。
五、未來圖景:從工具到全球養殖生態
- 無人牧場實驗:寧夏試點機器人巡欄+無人機投喂,人力依賴再降60%;
- 數據金融化:活羊生長數據成為銀行授信依據,壞賬率下降40%;
- 全球化適配:系統優化熱帶、高海拔算法,進軍東南亞及中東市場,推動中國智慧農業方案出海。
結語:代碼重構的牧羊新文明
當桐鄉“95后海歸羊倌”沈昊在手機端接收母羊分娩預警,當寧夏牧民在辦公室操控飼喂車完成萬羊投食——牧場管家已超越軟件范疇,成為羊產業綠色躍遷的數字基座。在傳感器與算法編織的生態網絡中,每只羊日均產生287個數據節點,這些流淌于云端的比特洪流,正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老畫卷,改寫為“屏啟智聯牧天下”的現代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