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晨曦微露,當第一縷陽光穿過茂密的山林,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阿莊鎮西溝嶺村的林間已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3座現代化雞棚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數千只毛色鮮亮的“跑山雞”或在林間覓食,或在草地嬉戲,撲騰的翅膀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這里,正演繹著一場“綠葉子”變“金票子”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西溝嶺村位于阿莊鎮西北角,森林覆蓋率高、林草資源豐富。過去大片林地資源閑置,2022年,阿莊鎮以“三資”整治為契機,成功收回這片長期閑置的集體土地,并將其打造成西溝嶺村首個集體自主經營的經濟項目。“這片林地過去雜草叢生,現在有望成為村里的‘聚寶盆’。”西溝嶺村黨支部書記楊曉武說。鎮村兩級投入啟動資金,建設標準化雞舍3座,配套水電、分區格擋和相應飼養等設施,并創新采用分區輪牧模式,首批引進5000只“九斤紅”優質雞苗和20只護衛鵝,讓閑置資源煥發新生機。
“不同于傳統圈養雞,我們的雞每天要‘健身’八小時。”養殖基地負責人杜聯社笑著說。該基地采用“放養+補飼”的生態養殖模式,雞群白天在林間自由覓食昆蟲、雜草,傍晚回舍補充科學配比的飼料。這種模式不僅使雞肉更加緊實鮮美,還形成了良性生態循環——雞群為林木松土施肥,林木為雞群遮陰防疫。
杜聯社說:“相比傳統養殖,林下養雞不僅能節省飼料成本,還降低防疫費用,且因自由放養,肉質緊實且富含氨基酸,營養價值高,銷路廣。這批雞在林地間養殖三個月左右可以出欄,預計中秋節前后就能上市銷售。”
這5000只“林下健將”,不僅是生態循環的實踐者,更是增收致富的“希望之翼”。預計今年首批出欄生態土雞數量可觀,優質禽蛋也將持續供應市場。這條“以林養雞、以雞育林”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為村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激發了大家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熱情。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養殖業,擴大規模,強化示范引領,打造村集體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阿莊鎮副鎮長徐熔敏信心滿滿地說。
夕陽西下,雞群踏著晚霞歸巢。這些在林間自由奔跑的“金鳳凰”,正帶著西溝嶺村的村民們,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侯娟 郭勇剛 李雨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