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出頭的范先生(化名)平素身體不錯,從來沒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危險因素,今年5月底的一天工作時被同事發現跌倒在地,意識模糊,左側肢體不能活動,120急送其至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醫院就診,該院急診團隊果斷處理,對患者進行了腦卒中的一站式腦血管及腦功能評估,頭頸部CTA發現患者右側頸內動脈閉塞,右側大腦半球廣泛低灌注。
南大蘇州醫院神經介入團隊隨即對患者進行了取栓治療,取出了大量的暗褐色血栓,復查造影患者右側頸內動脈完全再通。術后患者左側肢體乏力癥狀明顯緩解,術后一周患者意識肢體活動基本恢復正常,生活完全自理。考慮患者比較年輕,缺乏常見的心源性,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危險因素,卒中救治團隊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病因學篩查,右心聲學造影及經食道超聲證實了卵圓孔未閉的存在,考慮患者的血栓與其有關并繼發血栓擴大。該院心內科團隊對患者進行了卵圓孔未閉封堵手術,手術耗時25分鐘,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多數缺血性腦卒中是由心源性栓塞,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閉塞性病變及動脈夾層,紅細胞增多癥等少見原因導致,從而有相對明確的治療方案。然而,也有很多缺血性卒中的發生沒有明確病因,因而稱為隱源性卒中。卵圓孔是胎兒時期左右心房交通的通道,一般來說,這個通道在出生1年后就會自然閉合,但是有一部分人這個通道沒有閉合,從而形成了“卵圓孔未閉”(簡稱PFO)。隨著心房壓力的變化可以出現左向右的分流,來源于全身靜脈系統的栓子可通過這個小通道進入體循環,從而導致反常栓塞的發生,可能是隱源性卒中發生的重要原因。
江蘇省醫師協會腦卒中專委會主委,南大蘇州醫院院長、卒中中心首席專家李敬偉介紹,對于年紀小于60歲,看似栓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若存在卵圓孔未閉,全面評估后未發現其他栓子來源,則建議藥物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卵圓孔未閉的封堵治療。此外醫院卒中中心常規開展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TCD發泡試驗,右心聲學造影,經食道超聲等卒中病因篩查,常規開展血栓彈力圖,氯吡格雷基因監測藥物敏感性檢查,全部能獨立開展各類缺血性和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介入診療工作,為卒中患者的精準高效救治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