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石鑫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1928年6月4日凌晨5時27分,一列長達22節車廂的豪華專列風馳電掣般地駛到奉天(沈陽)皇姑屯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界處老道口的三洞橋時,只聽一聲巨響,緊接著火光沖天,專列的中間一截瞬間被炸得飛了出去!車上的乘坐的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當場被炸身亡!另一位更重要的乘客——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元首、奉系軍閥首領、安國陸海軍大元帥、亂世梟雄東北王張作霖身負重傷,于當天上午9時30分不治身亡,享年54歲!這就是由日本關東軍一手策劃的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28年4月5日,蔣介石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在徐州誓師,對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舉行“第二次北伐”。4月9日,第一集團軍發起全線進攻。4月30日,各路國民軍對濟南發起總攻。這天夜晚,張宗昌率殘部棄城北逃。5月下旬,國民軍已逼近京津地區。盤踞北京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于6月2日發布“出關通電”,宣布退出北京返回東北。
1928年6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張作霖通電宣布退出北京,返回沈陽。此時的張作霖心里很清楚,日本人早已對他心懷不滿,準備找機會刺殺他,但是過于自信的張作霖對此事似乎并不關心。這也許是自身的實力和麾下的35萬精銳部隊的體現吧!不過為了保證安全,原本打算乘坐汽車從古北口出關的,但因為道路崎嶇不平,加上怕有刺客在此路段上埋伏,于是便由張作相擔保由北京至榆關這一段路程的安全,并在沿途設下吉黑兩省軍隊嚴密布防。
此外,吳俊升也站出來擔保從榆關到沈陽這一段路程的安全。張作霖心想自己的出行有這兩個生死兄弟把關,定然不會出什么問題,于是還是決定乘坐專列返回奉天。但就在反奉的前幾天,奉天的憲兵司令齊恩銘就察覺到日本守備隊在皇姑屯車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橋四周,日夜放哨阻止行人通行,似乎在構建工事,但又不像。齊恩銘拿捏不定,于是便電告張作霖,讓其引起重視。
張作霖在收到齊恩銘的電報之后,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防范措施。他故布疑陣,將回奉天的日程一拖再拖。原本通電時所說時間為6月1日出北京的,但是又改到了2日啟程,而2日啟程的并不是他的專列。在6月2日下午7時的時候,張作霖的五姨太壽夫人、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等人登上了已經備好的第7節專列,由前門東站正式啟程,率先出關。張作霖出關的時間比她們晚一天,即3日啟程。
1928年6月2日晚,張作霖離開北京大元帥府,乘坐由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沙頓駕駛的在英國制的黃色大型鋼板防彈汽車,奔往火車站。
6月3日凌晨1時10分,張作霖及其隨行人員,抵達前門東站。張作霖身著大元帥服飾,腰佩短劍,威風凜凜地踏上月臺。張作霖出行時,月臺之上人山人海,都是來為他送行的。這其中既有社會名流、北京元老、商界代表,也有各國的使節等人,場面十分壯觀。張學良、楊宇霆等人也前來歡送。
凌晨1時15分,張作霖專列正式開動。隨行人員有張作霖的六姨太、三兒子張學曾、前國務總理靳云鵬、國務總理潘復、參謀總長于國翰、教育總長劉哲,以及孫傳芳、莫德惠、閻澤溥等一大批高級官員,場面好不氣派。值得一提的是,列車上還有兩個日本顧問,町野武馬和儀峨誠也。張作霖的專列總計22節(包括車頭),依次為:
機車( 車頭) 1節、鐵甲車1節、三等車3節、 二等車2節、二等車1節、鐵甲車1節、頭等車1節、 餐車1節、鐵甲車1節、一等車7節、三等車2節、 貨車1節。專列前面還特意安排了一列壓道車作為前衛。
張作霖所乘坐的是第10節,這一節車廂過去是慈禧太后專用的花車,裝飾的非常華麗,后面經過改造以后,外部呈現藍色,所以也稱為“藍鋼車”。車廂里設備先進,豪華舒適,里面有客廳一間、臥室一間,此外還有沙發、桌椅、麻將桌等設備,十分豪華。
隨行人員都很清楚張作霖和日本人的關系很緊張,所以都有些惴惴不安,他們大多數人還都私下準備了藥補、餅干等物,以備不測。顯然,他們的憂慮是正確的。
當日6時30分,張作霖的專列抵達天津,軍團長褚玉璞特地從唐官屯趕到天津站迎送,隨行的還有熱河都統闞朝璽等官員。列車停下后,靳云鵬、潘復、孫傳芳等人下了車,前面所說到日本顧問町野武馬也在此站下車。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町野武馬其實是日本安插在張作霖身邊的間諜,町野武馬是張作霖身邊資格最老的日本軍事顧問,早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就已經跟隨在張作霖身邊多年了。在町野武馬下車前還特地囑咐了張作霖說:“須在日間達到奉天”。通過此話我們不難看出,町野武馬其實早已經知道了此事,但為了能夠穩住張作霖,他還故意上車送了一段,也便洗清自己。但是張作霖還是太大意了,他并沒有將町野武馬的話給聽進去。
但這里我們要注意一下,潘復和町野武馬下車是要到德州去見張宗昌的,而靳云鵬原本是要與張作霖一起回奉天的,但是到達天津站的時候,靳云鵬的副官就上車報告說,日本領事館派人送信來家,在當晚九點鐘,板西利八郎由日本到天津有要事與他相商,讓他立即回家。于是靳云鵬只好在天津站就下車。但是等了一整夜都沒有看見人影,等到第二天接到電報得知張作霖的專列在皇姑屯被炸之后,靳云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一場調虎離山之計。不過這足以表明,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人早已預謀好的,領事館送來的假信,只不過是為了不讓靳云鵬成為張作霖的陪葬而已。
3日下午4時,張作霖的專列抵達山海關車站,此時餐車上正在開晚飯,這是張作霖的最后一頓晚餐。待吃過晚飯過后,黑龍江督軍吳俊升也跟著上了車,他是特地從奉天趕到山海關車站的,專程陪同張作霖一起回奉天。兩人畢竟是拜把子兄弟,上車之后,相談甚歡,此后還與常蔭槐以及副官長等人玩起了麻將。當日晚11時的時候,專列抵達錦州。等到車抵達新民站的時候,天際已經破曉,幾人也從麻將桌上散去休息了。透過車窗可以看到,鐵路兩旁均有奉軍的士兵負責警戒,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真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這樣的防衛措施可謂是滴水不漏。
次日清晨,專列抵達皇姑屯車站,實業總長張景惠在此迎候,隨后便上車與之通行,但沒有乘坐同一個車廂。皇姑屯車站200米處是老道口,隨后是三洞橋,這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日本人所經營的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的交叉點,上邊設立有日本人的崗樓,老道口是在日本人的警戒線之內的。當時張作霖乘坐的那節車廂只有張作霖本人、吳俊升和校尉處長溫守善。當時天有些微冷,吳俊升問張作霖:“大帥,有些冷,要不要加件衣服?”張作霖說道:“不用了,馬上就到了!”
吳俊升,奉系主要將領。
就在說話間,專列駛過了三洞橋,突然傳來兩聲巨響,青煙四起,老道口處濃煙滾滾,吞吐著熾烈的火舌,夾雜著木板、石塊,直沖向一兩百米的高空。所有的車廂隨即跟著一起顫抖著,嘶嚎著,有的脫軌,有的起火。
專列被炸后,隨車衛隊立即排列散開向南北兩個方向掃射了數秒時間,后為防止日本人尋釁,經當時的軍事部長何豐林下令,才慢慢停止射擊。
只見南滿線上的鐵橋坍塌下來,正好壓在專列中間的車廂上。兩處花崗巖橋墩被炸落了三分之一,幾百公斤重的鋼軌被炸得像彎曲的面條,有幾節車廂已經面目全非,四周燃燒著木板,到處是燒焦的氣味、受傷者的呻吟。張作霖乘坐的頭等車廂則被炸得粉碎,車身被蹦出去兩三丈遠,只剩下了一個底盤。
吳俊升被炸得血肉模糊,頭部扎進去了一根道釘,橫躺在車廂里,當場死亡;張作霖的六姨太被炸掉了腳趾頭;日籍顧問儀峨誠也滿臉是血,抱頭大叫;溫守善被埋在碎木下面;周大文被炸破了手;莫德惠也受了輕傷。
奉天省長劉尚清聞訊趕到現場組織搶救。
當時張作霖還沒有死,但是被炸出三丈多遠,喉嚨處有一個很深的窟窿,血流了一地,已經昏迷不省人事。隨身醫官杜澤先隨即用一塊綢子堵在張作霖的傷口上,然后溫守善和張學曾一起把張作霖抬到齊恩銘的汽車上,并由副官王憲武將其抱著橫臥在車上,汽車以最快的速度向城中大帥府飛馳而去,大約清晨7點,敞篷汽車帶著斑斑血跡,匆匆開到大帥府。
這時,大帥府里方才知道張作霖被炸受傷。頃刻間,大帥府亂作一團,張作霖的五姨太壽夫人及仆役人等,一齊奔向汽車,慌忙把張作霖抬下車,送到大帥府小青樓的會客廳里,采取急救措施。
率先搶救張作霖的是醫官杜澤先,他用剪刀把張作霖已被鮮血浸透的衣袖剪開,發現張作霖左臂骨折,頭部及身上多處受傷。另一種說法,張作霖的脖子被炸出了一個血窟窿。見張作霖傷勢太重,軍醫處長王宗承急忙派人到小河沿岸北盛京醫院,用汽車將院長英國醫生雍大夫接到帥府,繼續搶救張作霖。
雍大夫趕到后,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張作霖有三處傷勢較重:前額被木板鐵屑擦傷、左臂上關節脫臼、上脖頸骨折斷。經多方用藥,張作霖仍不見好轉,彌留之際,張作霖最終對守護身旁的盧夫人說:“我受傷太重……恐怕是不行了……快叫小六子回奉天!我這副皮囊不算什么,告訴小六子以國家為重,莫要以我為念,好好地干吧!”
上午9時30分,張作霖終因搶救無效,含恨去世,時年54歲!
張作霖死后,其靈柩并沒有下葬,而是停在大帥府東門的東廂房里面,直到九一八事變。皇姑屯事件中,死亡人數共計20人,受傷53人。以上便是張作霖死亡的經過。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的話不難得出,張作霖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避免一死。第一次是在還未出發的時候,他當時已經知道日本人會派人來刺殺他,而極可能就是在自己返回奉天的途中下手,不過張作霖一直以來都是將信將疑,在兩個把兄弟的擔保之后更是確保安全無疑。此外就是齊恩銘送來的情報,雖然張作霖引起了重視,但也只是拖延了時日而已,并沒有做出更為有效的措施。第二次是在天津站的時候,日本顧問町野武馬所說的那句話,即“須在日間達到奉天”,如果張作霖稍加重視的話,那么必然看破其中之端倪。但是隨后町野武馬上車陪行,也算是打消了張作霖對此話的思考。
不過總的來說,張作霖的防護措施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在從北京到奉天的路程中,大部分路程都有奉軍士兵駐守,而在皇姑屯,即離家不遠的地方被炸的,所以這還是很難避免的。
皇姑屯事件示意圖(石鑫/手繪)
石鑫,山東青島人,36歲,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函授本科學歷,八年軍隊服役史,目前在青島市公安局李滄分局工作,二戰史愛好研究者、青島文史愛好研究者,曾參加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2023年度年會、2024年度年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