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老王其實是我親哥,之所以叫他老王,并非不尊重,而是他的朋友都這么稱呼,我便也跟著這么叫了。說起他的果園,故事還挺長,那園子本是我家老宅旁的一塊空地。早些年,父親在空地上種了幾棵梧桐樹,長得郁郁蔥蔥。后來翻修老宅,梧桐樹被砍倒,做成了檁條和椽子。從那以后,這塊半畝見方的空地便荒蕪了。不知名的樹木密密麻麻,枝丫纏繞,密不透風;地上雜草瘋長,讓本就少有人回的老宅,更添了幾分荒涼。每次回老家,老王都會在門口駐足,望著這片空地念叨:“可惜了,是該收拾收拾了!”
終于,老王下定決心:種果樹!說實話,把這片荒園改造成果園,老王可沒少下功夫。
要改造,先得平整土地,光靠人力和鋤頭,這工程實在太大。好在老王人緣好,村里有戶人家有臺小型鏟車。老王登門說明來意后,主人二話不說,跨進駕駛室忙活起來。在機車的轟鳴聲中,經過整整一個下午,才整理出一塊像樣的土地。各種雜樹、荒草、磚頭、石塊被一股腦推到地頭的深溝里,老王的果園總算有了雛形,接下來就等著挖坑種樹了。
大地回春,萬物復蘇,正是挖坑種樹的好時節。記得挖樹坑時,老王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動手。大家本以為這是件輕松事,沒想到卻累壞了這群“好漢”。由于常年荒蕪,土地板結得厲害,镢頭高高舉起,狠狠落下,卻像砸在鋼板上,震得人兩臂生疼、兩手發麻,不一會兒,大家手上都磨出了血泡。有些地方,地下樹根交錯縱橫,稍不注意,鋤頭就被卡住,半天拔不出來。忙活一天,好不容易挖了20多個像樣的樹坑,還弄壞了兩把鋤頭,眾人累得叫苦不迭。
一場春雨過后,老王從園圃弄回20多棵樹苗,品種還挺齊全,桃樹、梨樹、山楂、櫻桃……一起來的,除了那幾個好友,還有一位精神矍鑠、走路生風的老者。老王說,這是當地有名的果樹專家,從事果樹培育50多年,雖說已經80多歲了,卻閑不下來,這次為了幫忙植樹,堅持要親臨現場。植樹時,老者親自整理樹苗,剪去受傷的根系,一邊教大家區分“生土”和“熟土”,一邊叮囑樹苗栽種的深淺。等把所有樹苗都仔細檢查完,他才放下心。后來聽老王說,這位熱心的大爺還獨自往老宅跑了好幾趟,反復叮囑老王怎么照料這些樹苗。
說到照料樹苗,老王真是費盡了心血。去年冬天到現在,幾乎沒下過雨,果園土地龜裂,裂開的縫隙足有指頭寬,像一張張饑渴的大嘴,盼著雨水降臨。再看那些果樹,樹葉打卷,蔫頭耷腦,毫無生氣,仿佛也在煎熬。有兩棵終究沒能挺過去,枯死了。老王撫摸著樹苗,心疼了好久。從那以后,老王每周周末必定回老家一趟,給果樹澆水、打藥、除草。
今年端午,我打電話邀請老王和父母一起聚餐。電話響了好一會兒才接通,原來他正在老家照料果樹,我們只好約在晚上見面。晚飯時,老王一臉興奮地說:“弟啊,你該多回家看看,我的果樹都活了,有幾棵還結果子了!”我隨口應道:“費那勁干啥,每周都回家,油錢都夠買好多果子吃了!”
“你不懂,那是家。家里要是沒個念想,誰還愿意回去啊!”說著,老王端起啤酒,一飲而盡。我默默看著他,恍惚間,似乎看到他眼里閃著淚花。
我沉默不語!內心翻騰!
是啊!離家的人,剪不斷的是鄉情,理還亂的是鄉愁哦!
作者簡介
王幫才,就職于河南省濟源市濟水一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