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是甘肅省的一個地級市。西漢時期,將軍霍去病領兵將入侵這一帶的匈奴人趕跑后,便取名“武威”,彰顯大漢王朝的武功軍威。在古代,它還有一個更出名的名字,叫“涼州”,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下文講述的故事,就發生于此。
(涼州城門)
1969年9月,甘肅武威新鮮人民公社(如今的涼州區)的村民們在“雷臺”下熱火朝天地挖防空洞。這個雷臺在武威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是夯土筑成的一個8米多高的長方形臺子,長106米,寬60米。史料記載是一千多年前此地一個叫“前涼國”的國王張茂修建的。
而民間傳說則是說遠古時代人們祭祀雷神的場所。現在雷臺上倒是保存下來一座道觀,就叫“雷神觀”。先不管這些傳說,回到1969年的防空洞挖掘現場。
(雷臺)
防空洞已經挖到地下9米多深了,按要求還得往下挖。一位村民使足了勁兒一鋤頭揮下去,“哐”的一聲,手都震麻了,這是挖到硬物了。村民慢慢把土清開后,發現了一堵磚墻,好奇心的驅使下,村民們取掉幾塊磚往里瞧,看到磚墻內的情景后,眾人大吃一驚。
磚墻后面,是一個大廳,大廳中央是一隊站位整齊的人車馬方陣。村民們把磚墻拆下一個口爬了進去,才發現這些人車馬全是銅做的,眾人也沒多想,找了些麻袋便把這個方陣收入袋中,搬到了村里的集體保管室。
(銅車馬)
那個時期,新中國剛建立十多年,大鍋飯的年代,村民們很純樸。當然,大家也對文物沒什么概念,只是覺得這些銅疙瘩,不應該埋在地下,便收拾起來交給集體保管室,或許國家能夠用得上。
后來,武威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知道了新鮮村民挖到銅車馬的事,便來到村里了解情況。在村民的帶領下,工作人員進入了磚墻后面的世界,發現滿地都是銅錢,再結合被搬走的銅車馬一分析,結論就是這是一處古代地下墓葬。
文化館組織工作人員對這處墓葬進行了全面清理,除了被村民搬走的銅車馬和滿地的銅錢,墓內已經沒有多少物品了,全部加起來才200多件文物。這是一座按照同時期中原陵墓樣式建造的大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中后室組成。村民當時就是挖到南耳室墓墻進來,在南耳室發現的銅車馬。
(陵墓示意圖)
按常理分析,這種規模的陵墓,陪葬品不可能這么點。可能大家都猜到了,不錯,這座陵墓被盜墓賊光顧過。就在陵墓中室的磚墻壁上,有一個明顯的圓形盜洞,奇怪的是這個盜洞居然被盜墓賊用磚石不規則的封堵上了。
從這個45度角精準到達主墓室的盜洞,和被挑剩下的陪葬品來分析,盜墓賊應該是同時期的古代人所為,很可能便是參與過陵墓修建的人所為。后室一般都是停放墓主人棺槨的地方,但現在地上只有4只石頭雕刻的大烏龜。
(馱棺石龜)
很顯然,這4只大石龜,是用來馱墓主人棺槨的,但棺槨早已被人扔在一邊腐爛。而墓主人的尸骨,卻不知道去向,只留下一塊人類大腿骨在現場。墓主人是誰?盜墓賊為什么不只是盜墓,還毀尸呢?
只有再研究一下“大部隊”銅車馬了,專家們根據史料復原大部隊的隊形。發現這些銅車馬,其實是墓主人的“儀仗隊”。一共99件銅車馬,是33匹馬,1匹牛,14輛車,17名武士,29名文武官員和仆人組成的儀仗方陣。
儀仗隊的領隊,是一匹飛馳的俊馬,俊馬騰空的右后蹄,踏在一只低飛的疑似燕子的身上,飛燕驚愕地回首張望。大家肯定又知道了,不錯,這匹領頭馬,就是后來聞名天下的“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
領頭馬的后面,是17名威武霸氣的騎士,他們的手里都握著長戟。騎士的后面,是車隊和仆人。車隊中央,是一匹比較高大的俊馬,應該是主人的坐騎,隊伍最后面是一輛牛車,擔任后勤保障工作。
專家們從這支儀仗隊身上,還真的找到了一些關于墓主人的信息。在銅仆人的背部,刻有“張掖長的仆從”字樣,還從出土的一枚刻有“張將軍”的印章可以推斷出墓主人姓張。再從墓內大量的銅錢得知下葬年代為東漢末年。
(銅車馬“儀仗隊”)
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的武威地區,的確掌握在張氏家族手里。魏晉時,張氏后人張茂在武威建立了“前涼國”。由此推斷,雷臺下的墓主人,便是前涼國王張氏的宗族墓了。很遺憾,由于盜墓賊的光顧,大量陪葬品被盜,留下的線索較少,專家們無法準確判斷墓主人是誰。
但是,被盜墓賊挑剩的那200多件文物,也讓我們領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武威風貌。特別是“儀仗隊”的領頭馬,在1971年被郭沫若先生看見后,被它身上展現出的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的珍貴特質而深深地打動了,便給這匹“領頭馬”取了個優雅的名字叫“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雕塑)
之后,“馬踏飛燕”又參加了首都文物展和英法巡回展覽。自此,“馬踏飛燕”終于踏上了星途。1983年,“馬踏飛燕”迎來了高光時刻,它戰勝眾多文物古跡,成功當選為中國旅游的標志,從此聞名于世,現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