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什么錢最昧良心?諸如傳銷、金融詐騙這些談不上,因為原因是誰讓你貪心呢。最昧良心的是拐賣兒童、醫療欺詐、落井下石的勒索,這些屬于徹徹底底的雪上加霜。
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生病已經很不幸了,當你帶著滿身病痛到醫院進行性命相托的時候,醫生卻把你當肥羊,你會是什么感受?
藥王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是我國習醫者必讀之書,開篇講醫德:第一是醫術要精,否則無異于謀財害命;第二是要誠,醫生要有“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慈悲和惻隱之心。
轉化成今天的白話,就是行醫最基礎的底層邏輯——對生命健康的敬畏和對病人的責任心。
作為中國醫療行業久負盛名的湘雅醫院和協和醫院猶如《天龍八部》里面的“南慕容,北喬峰”一樣,被行業譽為“南湘雅,北協和”,然而如今這兩家醫院在今年先后翻船。
協和醫院在董小姐事件中暴露出的是學術壁壘和學術腐敗,讓外界了解了之前一直視為金字招牌的協和“4+4”醫學博士學位實際上是形同虛設。我們以為這個學位是十足的赤金,實際上卻是金包銅,還是電鍍上去的,厚度只有頭發絲的三分之一。
協和醫院博士班的教育模式是從完成4年非醫學本科的人里面選拔優秀的人才進入協和醫學院接受4年醫學教育,畢業時頒發博士學位。
初衷是借鑒北美醫學教育體系,旨在培養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醫學人才,但對非醫學專業是有甄別的,要求是生物學、營養學、化學等有關聯的。但協和醫院在實施時沒有擇優錄取和專業關聯性一說了。
最終協和醫院博士班成了某些人人生抉擇的第二次機會和進入頂尖醫療行業的捷徑。出事的董襲瑩小姐姐本科學的是經濟專業,和醫學八竿子打不著,但小姐姐家庭背景過硬,搖身一變就成了協和的醫學博士。
實際上的協和醫院博士班形同函授,效果比肩在職研究生,這樣培訓出來的醫生專業性何在,確定他們能救人。
以前信息不透明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協和醫院博士班是神一樣的存在,爭先恐后的特地找他們看病;現在患者看病對協和醫院博士班畢業的醫生唯恐避之不及。
難怪張雪峰說:“金融和醫療行業已經形成壟斷和壁壘,家里沒礦和沒有背景的孩子不要選擇這兩個專業。”協和醫院這種培養方式,有可能形成學術壟斷和近親繁殖。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當年的清華大學女大學生朱令鉈中毒事件。鉈是重金屬,鉈中毒聽上去很可怕,實際上醫治不難,只要把過量的鉈排出體外就好了。
但有時最致命的是人,朱令送到協和醫院救治過程中被誤診了。為此協和醫院被法院判決賠償10萬塊。
董小姐事件揭開的是協和醫院的醫術問題,劉翔峰和羅帥宇事件揭開的則是湘雅醫院的醫德問題,小病按大病治療,大病按絕癥治療……
劉翔峰為了消耗耗材、賺取手術費和從醫藥代表那里獲取高額提成,甚至安排不需要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堪稱惡魔在人間。
劉翔峰最終被判刑17年,然后這件事在湘雅醫院很快“蹊蹺”地塵埃落定,似乎所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個例,直到羅帥宇的“自殺”再次把湘雅醫院的醫療腐敗拉回公眾目光。
金融系統和醫療系統一旦出問題都是窩案。因為這兩個行業的特點是流程多,涉及的人員廣,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從頭干到尾負責的,需要多人配合。所以不會只有一個劉翔峰,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羅帥宇也不會墜樓身亡。
湘雅醫院現在已經出現的苗頭是整個團隊價值觀有問題,唯指標論,一切以經濟指標為導向,早已忘了救死扶傷的初衷,整個醫院都是小病大治,藥品耗材使勁開具。
當地老百姓對湘雅醫院的評價是要錢也要命,湘雅醫院目前被作為目標在調查中,這個時候知曉內情或有冤屈的網友一定要主動站出來提供信息。
因為我們都在一條船上,應該也必須為正義發聲,否則說不定哪天回旋鏢就打到自己臉上。
沉默永遠不是保護自己的手段,我們必須打破沉默,勇敢的為自己發聲,因為沒人制止,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