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急診室里,28歲的程序員小李蜷縮在病床上,冷汗浸透了襯衫。他捂著右下腹,聲音顫抖:"我以為只是吃壞肚子,忍了兩天才來……"醫生掀開他的衣服,指尖剛觸到右下腹麥氏點,小李突然慘叫一聲,身體猛地彈起——這正是典型的"反跳痛"表現。最終診斷結果:急性闌尾炎穿孔,腹腔內已出現膿液。
一招"反彈痛"自測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醫生指出,盲腸炎(闌尾炎)的典型疼痛軌跡是"轉移性右下腹痛":起初疼痛在上腹部或肚臍周圍,6-8小時后逐漸轉移到右下腹,固定在麥氏點(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而"反跳痛"是確診的關鍵體征——按壓右下腹時疼痛尚可忍受,但突然松手瞬間,患者會因腹膜受刺激而劇烈疼痛,甚至跳起。
自測方法:平躺放松,用食指和中指并攏,垂直按壓右下腹麥氏點,停留3秒后快速松開。若松手瞬間出現尖銳刺痛,需立即就醫!
這些癥狀別忽視,拖久了會要命
- 腹痛升級:初期隱痛可忍受,后期轉為持續性劇痛,甚至放射至腰背部。
- 消化系統崩潰:惡心嘔吐、食欲全無,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或便秘交替。
- 全身中毒信號:體溫飆升至38℃以上,伴隨寒戰、乏力,甚至出現意識模糊。
- 腹肌"鋼板化":炎癥刺激腹膜,導致腹部肌肉僵硬如板,觸診時像在按石頭。
高危人群:青少年至40歲人群、長期便秘者、飲食不規律者、有闌尾炎家族史者。
緊急應對:三步自救指南
- 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腸道負擔,防止嘔吐物誤吸。
- 平臥屈膝位:雙腿蜷縮可減輕腹肌緊張,緩解疼痛。
- 火速就醫:選擇就近醫院急診科,優先做血常規和腹部超聲。
特別提醒:孕婦、兒童、老年人癥狀常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發熱、嘔吐或全腹彌漫性疼痛,極易誤診為胃腸炎或盆腔炎。
闌尾雖小,卻是人體的"免疫哨兵"。一旦化膿穿孔,細菌毒素會隨血液擴散至全身,引發膿毒血癥、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達20%。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闌尾炎延誤治療導致的穿孔率高達15%-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