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美麗仙姑,出水芙蓉
何仙姑在八仙中顯得亭亭玉立。幾位身材各異、長短不一的男神仙,更襯托出仙姑的美麗。八仙或許是 最貼近世俗的神仙群體,他們八位絲毫沒有傳統神仙的威嚴形象,胖的張、瘦的李、乞丐與富翁齊聚一堂,而且在這八位神仙中,竟還有一位美麗曼妙的仙姑,令人不得不嘆服道教這種貼近人間的情懷。
宋明理學對人性的戕害極為嚴重,且其遺毒深遠,導致后來的中華文明陷入萎靡不振的狀態,給中國人套上了諸多條條框框。許多禮教條文專門針對人的七情六欲,人性只能在種種矯情的借口下勉強喘息。然而,向來注重入世情懷、關懷人生的道教卻不受此束縛。在道教供奉的神仙中,男女神仙并肩出現,這種搭配更是屢見不鮮。八仙和全真七子皆為一群男性中夾有一位女性,共同享受人間的煙火氣息。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神仙,她風姿綽約,堪稱標準的女仙形象。在幾位外貌各異、年齡參差的男仙映襯下,愈發顯得格外美麗。何仙姑的“仙姑”之稱,既指仙女,亦可用于稱呼道姑。民間亦將巫婆、跳大神的神婆統稱為仙姑。
何仙姑,名何瓊,又名何秀姑,生于武則天當政時期,其父以制作豆腐為業。何仙姑誕生之際,家中祥瑞顯現,紫云繚繞,初生女嬰的頭頂竟現出六道毫光。
何仙姑十三歲那年,入山采藥時偶遇一人,贈她一桃,并言:“食此桃,日后可白日飛升。”年幼的她對這位突現之人毫不懷疑,幾口便將桃子吞下。此人正是呂洞賓,所贈之桃乃仙桃。呂洞賓見何仙姑頗具仙緣,特來點化。
自食仙桃后,何秀瓊不再感到饑渴,且能洞悉世事的前因后果。百姓視其為神仙下凡,遂稱其為“何仙姑”,她最終尸解成仙。
道教典籍記載,何仙姑是由呂洞賓等幾位神仙共同度化的。民間關于何仙姑成仙的傳說眾多,其中一則故事在大別山一帶廣為流傳。
傳說在大別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里,居住著一位心狠手辣的老太婆,她家的童養媳名叫何秀姑。何秀姑聰明善良,每日忙于家務,還要協助干地里的農活。
盡管何秀姑勤快能干,但只要稍有不慎,觸怒了老太婆,便會遭到一頓打罵,生活苦不堪言。某日,老太婆要外出,臨行前叮囑秀姑看好家門,警告若有任何閃失,絕不輕饒。
老太婆離去后,何秀姑坐在門檻上專心做鞋,忽然發現遠處走來七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懇求秀姑施舍些食物。秀姑陷入兩難,若給他們食物被老太婆發現,自己必將受罰,但望著這些可憐的乞丐,心中又實在不忍。在乞丐們期盼的目光下,秀姑一咬牙,決定煮了一鍋面條款待他們。乞丐們吃完后便徑自離去,連一聲感謝也未留下。
精明的老太婆回家后,發現家里的面條少了,便一邊毆打秀姑,一邊逼問緣由。秀姑無奈,只得如實道出實情。狠心的老太婆竟逼迫秀姑將乞丐追回,否則威脅要她的性命。
秀姑追上那七位乞丐,將事情原委告知,乞丐們聽后便隨她返回。老太婆變本加厲,竟要求乞丐們將吃下的面條吐出,乞丐們果然照做。喪心病狂的老太婆進而逼迫秀姑吃下地上的嘔吐物。秀姑忍氣吞聲,正俯身準備吃時,地上的面條突然消失無蹤。何秀姑只覺身體變得異常輕盈,飄飄然飛離地面。老太婆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原來那七位乞丐皆是神仙化身,特意前來度化善良的秀姑。自此,何秀姑便成為了何仙姑。
每年農歷三月初七,正值何仙姑誕辰,大別山腳下的鄉村便會熱鬧非凡,村民們唱大戲、請道士打醮誦經,舉辦水陸道場,以示慶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