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標投標領域,評標專家本應是確保項目評審公正、透明的關鍵角色。然而,近期多地曝光的評標專家違法違規案例卻令人震驚。評標現場淪為“摸魚”場所,專家“混子”扎堆,這一現象敲響了行業的警鐘。
評標亂象頻發,專家“混子”行為曝光
在廣東省,多起評標專家違法違規案例被曝光。其中,某評標專家在評標過程中收受好處費,為特定投標人打高分,導致評分畸高畸低。
另一案例中,專家在評標過程中發表傾向性言論,試圖影響其他專家的評審結果。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招標投標的公正性,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評標專家“混子”行為的具體表現
1. 收受好處費:部分專家在評標前收受投標人的好處費,為特定投標人打高分。
2. 評分畸高畸低:對同類情形評分不一致,甚至出現滿分與零分的極端情況。
3. 發表傾向性言論:在評標過程中發表傾向性言論,干擾其他專家的獨立評審。
4. 不按規定評標:不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標準和方法進行評標,甚至出現計算錯誤導致中標候選人排序改變。
行業危機:評標亂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評標專家“混子”現象的出現,反映出招標投標領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首先,部分專家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淡薄,為了個人利益不惜違反法律法規。
其次,評標過程中的監督機制存在漏洞,未能有效遏制違法違規行為。最后,評標專家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不完善,導致一些不稱職的專家仍然留在評標隊伍中。
監管加強,行業整治迫在眉睫
針對評標專家的違法違規行為,多地已經開始加強監管。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明確將組建或加入微信、QQ等網絡通訊群組違規交流獲取項目信息等10種行為列入違法違規范圍,并公開征集評標專家違法違規行為的線索。這些措施有助于震懾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招標投標市場的公平公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