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光大銀行持續深化戰略轉型,加速線上化轉型,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然而,光大銀行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在盈利能力方面,受市場利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傳統存貸業務受到沖擊,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在內控合規方面也是飽受質疑。
資產規模突破7萬億
光大銀行2025年一季報呈現資產規模與特色業務雙增長的態勢,資產總額首次突破7萬億元。
截至2025年3月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達到72288.5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2710.53億元,增幅為3.88%;負債總額為66398.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2689.94億元,增幅為4.26%,資產規模穩步擴增。其中,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為41109.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1769.97億元,增幅為4.50%,高于資產增速;吸收存款本金總額為42684.4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2328.37億元,增幅為5.77%,市場滲透力進一步鞏固。
在經營業績上,2025年第一季度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30.8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4.12億元,降幅為4.06%;實現凈利潤125.3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35億元,增幅為0.28%,營收下降但凈利潤微增。
光大銀行一季度營收下降,利息凈收入的減少是主要原因。作為營收主力的利息凈收入一季度僅實現225.38億元,占營收總額的68.12%,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6.63億元,降幅為6.84%。其中,實現利息收入542.2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6.91億元,降幅為10.94%;發生利息支出316.8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0.28億元。
中間業務回暖
不過,光大銀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有所增長,一季度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05.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56億元,增幅為2.46%,其增長主要得益于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提升。
今年一季度,光大銀行實現投資收益72.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4.23億元,增幅達到302.9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6.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80億元,增幅為3.27%。但由于第一季度光大銀行公允價值變動凈損失30.89億元,較2024年同期實現收益27.43億元由盈轉虧,同比降幅達 212.61% ,使得光大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增長十分有限,帶來的積極影響也難以帶動利息凈收入的大幅下滑,以至于其營業收入整體仍陷入負增長漩渦。
好在光大銀行在成本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25年一季度,光大銀行發生營業支出發生174.1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30億元,降幅為10.44%。其中,業務及管理費發生82.54億元,占營業支出的47.40%,較上年同期下降4.34億元,降幅為5.00%,運營成本有所降低;信用減值損失發生84.88億元,占營業支出的48.74%,較上年同期下降15.72億元,降幅為15.63%。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5年3月末,光大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512.9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41億元,增幅為4.10%;不良貸款率為1.25%,與上年末持平,風險管控相對穩定。在風險抵補能力上,光大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74.44%,較上年末下降6.15個百分點,雖仍高于150%的監管要求,但緩沖空間有所收窄。
但在2025年5月,光大銀行在銀登中心集中掛牌10批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涉及金額高達115億元、債務人超50萬人。這些不良資產逾期時間普遍在4至6年,且大部分尚未啟動司法程序,反映出貸后管理和催收效率的短板。
在資本充足上,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50%、11.48%、9.40%,較上年末分別下降了0.63、0.50、0.42個百分點,雖然滿足監管要求,但均遠低于《2025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中同業銀行的15.28%、12.18%和10.70%。
合規性遭受挑戰
與業績企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光大銀行頻發的合規問題。
2025年開局不利,1月,光大銀行因11項違法行為,包括違反反洗錢法,違規經營,違規占壓財政存款或資金等被央行罰款1677.06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01.77萬元;12名相關負責人均被處罰。
而且,據企報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光大銀行機構及其相關負責人共計收到38張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出具的罰單,罰金共計1226萬元,其違法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信貸管理問題。
除此之外,光大銀行在高管的重大案件和客戶投訴上也暴露了其內控問題不可小覷。
在黑貓投訴平臺,消費者多因信用卡“隱藏高額利息”、“催收暴力”等問題維權。
更為嚴重的是,2025年4月,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持續13年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作出終審判決。光大銀行鄭州某支行客戶經理詐騙客戶1.6億元,被判處無期徒刑。這一案件持續時間之長、涉案金額之大,反映出分行層面內控機制的嚴重失效。
近三年14名高管被查。管理層頻繁更迭導致戰略執行斷層。更是削弱了內控有效性。原董事長李曉鵬、唐雙寧接連落馬,前深圳分行副行長朱慧民涉嫌通過親屬收受客戶3000萬元賄賂,暴露出行內“利益輸送”的深層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