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微信推薦機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歡敝號
請進入敝號頁面點亮“星標”
這樣不會錯過好文推薦
文/鷹眼荷魯斯
一則秦國官方力推的鬼故事,反映出秦國管天管地管空氣,不但壓榨活人,連死鬼都要壓榨的險惡用心。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zhuǎn)載。
死而復生的活鬼
第一章 墳頭驚變
秦國關中,泰原的清晨,樵夫仲姜正砍柴,忽見一白犬狂吠于土丘,以爪掘地。
一座墳冢裂開,棺木碎如齏粉,一個面色青灰的男子坐在墳前,慢悠悠地剔著指甲里的泥。
仲姜嚇得柴刀脫手,連滾帶爬跑回村里,大喊:“詐尸了!齊家的丹從棺槨里爬出來了!”
里正輿父帶著三老匆匆趕來,仔細一看——可不正是三年前下葬的丹?只是臉色泛青,指甲彎曲如鉤,活像地里的老樹根。
“諸位莫驚,”那死人開口,嗓音沙啞如磨刀石,“吾乃丹,蒙司命開恩,暫返陽世。”
第二章 冥府見聞
縣丞聞報,急令隸臣以牛車將丹載回官署。沿途小兒哭嚎躲避,說此人身上有墓土腥氣。
丹跪坐堂下,開始講述冥間之事:
“地下世界,與人世相仿,但卻以賤為貴。”齊丹伸出枯瘦的手指,“黃圈作金,黍粟當錢,白茅貴過錦繡。”
主簿史舉筆記錄,手一抖,墨汁濺在簡上。丹咧嘴一笑,牙齦泛出綠色的霉點:“地下的司命常言,活人最愛燒無用之物。陪葬衣物若未讓亡者親見,皆被少內(nèi)所收繳,下界的眾鬼無福用之。”
第三章 祭祀之忌
說到興起,丹突然撲向案幾,抓起一把黃圈(豆芽)塞進嘴里咀嚼,汁液順嘴角滴落:“香!香!香!此物在冥間,可換三畝陰宅!”又抓起白茅貼在臉上,如癡如醉。
縣丞皺眉:“依司命所言,陽界祭祀陰界之人,當如何進行?”
“莫學庸氏!”丹拍案,“上月庸氏哭喪過早,其祖只能啜飲淚水。
又有邽氏澆熱羹于墓前,燙得他祖父的鬼魂練練跳腳——司命有令,陰魂只食冷祭,不吃陽界的熱食。”
第四章 鬼吏公文
當夜,獄卒見丹以指畫地,問其故。丹低聲道:“稟報司命,陽世漸知節(jié)儉,吾去矣。”話音未落,窗外鸮鳴驟起,丹應聲倒地,再探鼻息,已僵冷如石。
翌日,縣丞令史官在告諭上增補:
“祭奠從簡,哭喪須待鬼神食畢。厚葬者,恐少內(nèi)索稅。”
此牘遂傳于各縣。
賢君子曰:秦俗尚儉,非性也,勢也。
后記:
放馬灘秦簡《丹復生記》與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如出一轍,皆言鬼魂厭奢靡。然觀始皇陵之恢弘,方知——
“勸民節(jié)儉者,往往最奢。”
故事文本出自北大秦簡《泰原有死者》:
泰原上埋著個死人,三年過后,竟然死而復生,他被送到咸陽,根據(jù)死者的報告:死人最討厭的,就是把親朋好友助葬饋贈的衣物隨便打開。這些衣物,一定要讓他活著看到,如果不讓他活著看到,他的鬼魂就會把這些衣物拿走,送到地下的少內(nèi)。死人喜歡黃圈。黃圈相當于黃金,黍粟相當于緡錢,白茅相當于絲綢。 女子死后三年,如果另許他人,就不要與原來許配而后來死掉的人合葬于一墓。在死者的墳冢上用酒食祭奠,不要一上來就哭。正確做法是,要等死者享用后再哭。 如果不等死者享用就哭,他的鬼魂就會把這些食物拿走,送到地下的廚官。祠墓,不要把酒和羹澆在食物上。灌祭之前,不要捆綁死者。 不要弄壞他的鞋子,不要打碎他的器物。務必保持其生前的臥姿,不要讓他的魄沒著沒落。 黃圈即黃色的豆芽,豆芽發(fā)出后,把原來的豆皮割去,放進地下,是當黃金的替代物。
此文本出自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參考論文:李零《北大秦牘 <泰原有死者> 簡介》)
這份簡牘故事其實完全可以和甘肅放馬灘秦簡里記載的大梁人丹死而復生的故事相吻合:
卅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謁御史:大梁人王里□□曰丹□:今七年,丹刺傷人垣雍里中,因自刺殹。棄之于市,三日,葬之垣雍南門外。三年,丹而復生。丹所以得復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論其舍人□命者,以丹未當死,因告司命史公孫強。因令白狗(?)穴屈出丹,立墓上三日,因與司命史公孫強北出趙氏,之北地柏丘之上。盈四年,乃聞犬犻雞鳴而人食,其狀類益、少麋、墨,四支不用。丹言曰:死者不欲多衣(?)。市人以白茅為富,其鬼受 (?),于它而富。丹言:祠墓者毋敢嗀。嗀,鬼去敬走。已收腏而之,如此......食...。丹言:祠者必謹騷除,毋以...祠所。毋以羹沃腏上,鬼弗食殹。 卅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謁御史:大梁人王里□□曰丹□:今七年,丹刺傷人垣雍里中,因自刺殹。棄之于市,三日,葬之垣雍南門外。三年,丹而復生。丹所以得復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論其舍人□命者,以丹未當死,因告司命史公孫強。因令白狗(?)穴屈出丹,立墓上三日,因與司命史公孫強北出趙氏,之北地柏丘之上。盈四年,乃聞犬犻雞鳴而人食,其狀類益、少麋、墨,四支不用。丹言曰:死者不欲多衣(?)。市人以白茅為富,其鬼受 (?),于它而富。丹言:祠墓者毋敢嗀。嗀,鬼去敬走。已收腏而之,如此......食...。丹言:祠者必謹騷除,毋以...祠所。毋以羹沃腏上,鬼弗食殹。
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 三十八年八月己巳日,邸丞赤謹向御史報告:大梁人現(xiàn)居王里的……名叫丹的人自述:今王七年,丹在垣雍城閭里中將人刺傷,隨即自刺,被棄市。三日后,被埋葬在垣雍南門以外。過三年,丹復活。
丹所以能復活,是因為他本來是犀武的舍人,犀武審議他的舍人……命的,認為丹罪不應死,便向司命史公孫強禱告。
公孫強就叫白狗把丹從地下掏掘出來,在墓上停尸三天,于是隨司命史公孫強向北經(jīng)過趙國,到了北地郡的柏丘上面。
滿四年以后,才能聽見狗叫雞鳴,吃活人的飯食。丹的狀貌是喉部有疤,眉毛稀落,膚色黑,四肢不能動轉(zhuǎn)。
丹說道:死去的人不愿多穿衣服。人間認為祭品用白茅包裹是富貴,鬼只要有所得于他人就是富。數(shù)量不用太多即可。
丹說:進行墓祭的人千萬不要嘔吐。一嘔吐,鬼就嚇跑了。祭飯撤下后一下子吃掉,這樣……。丹說:祭祀時必須細心掃除,不要用……沖洗祭祀的地方。不要把羹湯澆在祭飯上,鬼是不肯吃熱的羹湯的。
秦國偽造神話
活人之外還要壓榨死鬼
這倆故事被李學勤等學者歸為先秦時代寶貴的志怪文學的文本(參考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 ,認為這兩則文本反映了戰(zhàn)國時代秦人對于地下世界的想象,具有文學原型和民俗學的寶貴意義。
但是實際上根據(jù)學術界對這兩則故事的相似性,以及故事的時代背景分析,其實這兩則鬼故事體現(xiàn)了秦國官方的良苦用心。那就是韭菜們要節(jié)約用度、節(jié)衣縮食,為大秦帝國的征戰(zhàn)建設節(jié)約資源,不要在死人身上亂花錢。
對待地下世界,先秦兩漢的人的態(tài)度大體是厚葬、視死如生,這從先秦兩漢王侯們、包括秦始皇在內(nèi)的大人物們的墓葬規(guī)模就能看出來。
在佛教傳入中國前,中國人的死后世界里沒有多次投胎的概念,因此無論是周禮、屈原的《招魂》,還是漢代的墓葬石刻,大體反應的生死邏輯比較簡單:
就是活人和死人進行一次性生死切換,活人死后進入地府,接受地府官吏的管轄,然后永世生活在地下。因此從邏輯上說大多數(shù)先秦人的觀念是生怕祖先的靈魂餓死、受窮,因此會以厚葬、隨葬、殉人的方式保證亡者在來世的榮華富貴。名不見經(jīng)傳的曾侯乙尚且要帶著21個妙齡女子(13-25歲)下葬,齊景公的殉馬坑更是規(guī)模宏大、令人咋舌。
但是這兩則故事顯然不符合先秦時代的主流思想,講的是普通人、普通士人死后在地下世界,看到的是地府里以賤貨為貴:黃圈是當黃金,黍粟是當緡錢,白茅是當絲綢。
而且死人還貼心的告訴活人:不要在墳頭的祭品上澆酒和湯汁,不要因為悲傷在墳前嘔吐飯食。乍一聽溫情脈脈,而且非常符合官方發(fā)展新質(zhì)生產(chǎn)力的要求,但潛臺詞是秦國官方的“移風易俗”、集中國力的用心:
不要為死人浪費活人的資源,不要亂嘔吐、不要組織人去哭喪,秦國子民的命運就是節(jié)約資源、集中精力、不要搞厚葬浪費錢財,你們都要從軍征戰(zhàn)、擊滅六國,這才是不同來源的秦簡上,記載了類似故事的真實原因。當然了,老百姓節(jié)葬節(jié)用,毫不影響千古一帝大興土木,奴役六國之人。
陜西臨潼出土的鐵質(zhì)鐐銬
專門給刑徒使用
秦始皇陵亂葬坑中的景象
由此思路往下推演,其實這樣的官方引導,非常符合秦國法家主張的破除舊俗、集中國力耕戰(zhàn)、禁止游墮之民的理念,此外和墨家主張的“節(jié)用節(jié)葬”有異曲同工之處。
此前何炳棣先生曾經(jīng)考證過有大量墨者入秦、協(xié)助秦國加強軍力、推進秦國變法進度(參考:何炳棣《秦國轉(zhuǎn)弱為強實是墨者功》),但這兩者的思想淵源仍不能立馬下定論,畢竟,兩則秦國故事中的節(jié)葬觀念(A),和墨者的節(jié)葬觀念(B)到底是巧合,還是真的有淵源聯(lián)系,還有待更嚴謹?shù)目甲C論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