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毛反裘”,出自劉向的《新序·雜事》,其中寫道“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原意是指因為愛惜皮毛而將皮裘反著穿,后也用來比喻不重視事物的根本,反而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魏文侯是戰國初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作為魏國百年霸業的奠基者,他不僅善用人才,而且在治國方面頗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根據《新序·雜事》的記載。有一天,魏文侯出游,路上遇見一個人反穿皮裘,背著一捆柴草行走。因為當時人們穿皮裘時,通常是將有毛的一邊朝外,魏文侯見其反穿有些奇怪,便問道,“你為什么要反穿著羊皮衣,把皮板暴露在外面背東西呢?”
那人回答說,“因為我太愛惜這件皮裘了,擔心把毛露在外面搞壞了,尤其是背東西的時候,更是擔心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聽罷,卻笑了笑,向那人解釋道,“你知道嗎?其實皮板才是最為重要的,如果皮板磨壞了,那么毛也就沒有了依附的地方,如此一來舍皮保毛豈不是個錯誤的想法嗎?”
后來有一年,魏國東陽地區繳納的錢糧布帛要比往年多出十倍,于是滿朝大臣都向魏文侯表示祝賀,大臣們祝賀完畢,卻看到魏文侯憂心忡忡,頗有些不解。
魏文侯便解釋道,“東陽地區的土地沒有增加,人口也還是原來那么多,怎么會一下子比往年多交了十倍的錢糧布帛呢?即使是豐收了,可是國家收取的賦稅也是有比例的。這一定是各級官員為了政績 ,向百姓加重賦稅的結果,這使我心里忐忑不安,擔心這樣下去,國家便不會安定,你們為何還要向我祝賀呢?”
最后,魏文侯對大臣們又說道,“這就像我遇到的那個反穿皮裘背柴之人,因為愛惜皮裘的毛,卻忘了皮裘里子反而更重要。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就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問題的實質。”大臣們聽完魏文侯的分析,全都大受啟發。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出身于春秋末期晉國的公卿世家,乃魏桓子之孫。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智伯瑤率領韓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攻打趙襄子,然而趙襄子卻派人說服韓、魏兩家,放晉水倒灌智氏營寨,滅了智氏,三家分晉局面就此形成。
周貞王二十三年(前446年),魏桓子去世,由于魏文侯的父親早逝,于是魏文侯繼承祖父家業。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于是魏文侯成為魏國開國君主。
當初,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韓、魏則較少,魏文侯掌權之后,對內招賢納士,任用李悝為相,推行變法,對外則團結三晉,西敗秦國,北滅中山國,反而使得魏國超越列國,成為了戰國初期的霸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