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掃碼領贈品遭遇"強制注冊"】近日,有網友向本地媒體123網爆料稱,鹽城北金鷹購物中心一樓的蘭蔻專柜借"消費滿贈試用裝"名義誘導消費者注冊會員,實際活動規則與宣傳嚴重不符,引發對商場營銷套路的質疑。
據消費者王女士(化名)描述,她在商場消費后小票上看到"單筆消費滿XXX元可領取品牌試用裝"的提示后,前往蘭蔻專柜咨詢。柜姐起初表示"掃碼關注即可領取",但隨后未經同意便拿走其手機操作會員注冊,并聲稱"不注冊就沒有"。王女士質疑:"宣傳頁并未注明需注冊會員,為何變成強制收集個人信息?"更令她不滿的是,客服后續解釋稱"活動僅限新會員",但現場卻對未消費的掃碼注冊者同樣派發贈品,"這分明是虛假宣傳!"
【品牌專柜的"雙標"操作】
實地探訪發現,該商場多個化妝品專柜均存在類似情況:
- 活動規則模糊:宣傳海報僅標注消費金額門檻,未明確會員注冊要求;
- 執行標準不一:部分柜員對消費顧客直接發放贈品,對未消費顧客則要求注冊;
- 信息收集過度:注冊需提供手機號、生日、住址等個人信息,且默認勾選"接收促銷信息"。
法律人士指出,若未提前告知規則而強制注冊,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涉事商場
【行業觀察:化妝品營銷的"數據焦慮"】
這種現象并非個例。近年來,美妝品牌為構建私域流量,普遍采用"試用裝+會員"模式:
- 數據驅動營銷:通過會員系統追蹤消費習慣,精準推送廣告;
- 成本轉嫁消費者:試用裝成本僅2-5元,而一條有效用戶信息估值超20元;
- 灰色操作頻發:部分品牌甚至將會員信息轉售第三方,導致騷擾電話激增。
【消費者應對指南】
- 警惕"免費陷阱":遇到掃碼、注冊要求時,明確詢問信息用途及是否關聯消費;
- 保留證據維權:拍攝活動海報、錄音柜員承諾,遇欺詐可向商場或12315投訴;
- 最小化信息暴露:使用備用手機號注冊,關閉非必要權限。
【小編銳評】
從"消費滿贈"到"信息勒索",某些品牌正在透支消費者信任。當試用裝不再是為了產品體驗,而是淪為數據收割的工具,這種短視行為終將反噬品牌價值。商場作為平臺方,更需加強活動審核而非縱容套路。記住:真正的營銷,從來不該是一場欺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