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歷時七年時間,#海能達(002583)與#摩托羅拉(美國企業)之間的侵權案似乎終于要塵埃落定了。
根據市場消息:2025年1月14日,美國法院發布聲明稱:海能達承認了摩托羅拉的部分指控,即“竊取商業秘密”。且根據認罪協議,海能達需支付最高6000萬美元的罰款以及需向摩托羅拉支付竊取技術賠償金約4.71億美元。
來源:稅晗0Fi
雖然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官宣。但在公司2024年年報中,公司計提了約37億元的訴訟費用(除了本次發布的刑事罰款,海能達還涉及對摩托羅拉的民事賠償)。或許,公司已早有預感。
來源:海能達2024年年報
一切看似塵埃落定,未來海能達能否順利破繭成蝶?
一、天降“訴訟”,業務下滑
1993年,海能達在深圳成立。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公開信息來看,成立初期,海能達主要是為摩托羅拉對講機做代理商。大約在1995年之后,開始進行自研。
2000年之后,公司開始切入專網通信業務。所謂#專網通信,是區別于大眾所用的通用網絡,主要是為特定部門、行業或群體(如政務、公共安全以及公用事業等)提供服務的專業通信網絡。雖然如此,但從收入結構來看(2012年,終端業務收入占比約68.71%),對講機業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0年,海能達推出了一款對講機產品。自此,公司的終端業務收入開始高速增長,進而拉動公司整體業務快速增長。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規模達到巔峰,總額約為78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約54.14%。
來源:營業收入-終端
或許是因為海能達分走了摩托羅拉的蛋糕,2017年,摩托羅拉指控海能達產品與其2007年已停產產品高度“撞臉”。為此,摩托羅拉向美國有關部門舉報海能達竊取商業機密及版權,并要求其全球禁售以及賠償損失。
自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訴訟拉鋸戰。
天降訴訟,海能達的業務及聲譽受到了嚴重影響。數據來看,自2019年開始,公司收入規模震蕩下滑。2024年,公司總收入約為61億元,較2019年縮水近20億元。
來源:營業收入
二、營銷研發齊下,仍微利或虧損
面對訴訟,公司直面挑戰。
首先,加大研發。
歷史數據來看:自2020年開始,公司豪擲15%以上的營收用于研發。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進行產品迭代。公開信息來看,自2017年開始,公司開始自主研發新產品,努力替代上一代對講機;
第二,拓展#高端制造業務。具體包括#新能源 及#汽車電子、#智能機器人 和#AI終端應用 等。近期在蘇超比賽中,海能達的機器狗作為“安保”再次亮相,成為其在安保領域的應用落地;
來源:研發費用占比
雖然如此,但無論是智能機器人還是AI,均尚未迎來爆發性的商業化落地,無法彌補歷史問題留下的虧空。
其次,公司也在持續拓展市場,銷售費用投入一直維持在總收入的12%-15%之間。2025年6月,公司還成功中標沙特阿美北方華錦項目無線通信系統建設項目。
市場拓展雖有重大進展,但業務周期往往較長,從招標到建設驗收可能耗時數年,短期內公司業務影響不大。
再加上拓客和大額研發,公司目前的業績要么微利要么虧損。2024年,公司又因計提37億元的訴訟費用,巨虧約35億元。
來源:凈利潤
三、賠款壓頂,減持成風
業績造血不足,再加上巨額賠款壓頂,2024年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躍飆升至77.54%。根據市場消息,最終的罰款決定將于2025年11月公布,巨額賠款將成為壓在海能達身上的一座大山。
面對公司現狀,內部似乎人心動蕩。
自2019年以來,公司高管及實際控制人多次減持。2025年,累計共有四位高管處減持狀態中。
來源:增減持計劃
此外,雖然自2024年開始,公司實控人承諾不再進行減持,但股權質押卻在持續進行。截至目前,實控人陳清州質押比例約為40.74%。
來源:股權質押
從某種程度來說,此刻的塵埃落定,也算一種“長痛不如短痛”。但卸掉包袱后,能否真的能身輕如燕,還得看海能達新入手訂單的盈利情況。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