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大南門特色文化街有一座建筑叫“南水關(guān)22號”,是在陳獨秀故居(又稱“三陳故居”,即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故居)舊址上復(fù)建的,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2404.18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進。
陳獨秀故居,安慶人習(xí)慣稱為“陳家大洋房”。房子是光緒末年由陳獨秀嗣父陳衍庶蓋的一座公館,三天井四院,五開間六進,后二進為重檐樓房,宅前宅后均有花園;共有三個大門樓,一個是洋式,一個是老式,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后門,一處平房,一處樓房,合起來一共二十七大間;大門面江而開,外圍建有柵欄,尤其是門樓,典雅大方,高闊端正,典型俄羅斯建筑風(fēng)格。
上世紀80年代初,因自來水廠建設(shè)需要,陳獨秀故居被拆,有識之士在故居拆除之前,拍下了照片,繪制了房子的草圖,現(xiàn)如今才得以在舊址上照樣復(fù)建。今年五一,南水關(guān)22號作為紅色文化地標正式對外開放。
自清末至安慶淪陷,陳衍庶家族聚族而居,陳獨秀曾在南水關(guān)22號居住,陳延年、陳喬年在此成長。1915年,17歲的陳延年和13歲的陳喬年,一肩布包,一個書箱,離開熟悉而溫暖的“陳家大洋房”,揮別鄉(xiāng)關(guān),尋求真理,一直到他們血灑刑場,再也沒有回過安慶老家。陳獨秀從南水關(guān)22號出發(fā),走向北京的箭桿胡同,再到上海的老漁陽里。南水關(guān)“陳家大洋房”是近代安徽重要的記憶場,濃縮了從清末到大革命時期風(fēng)起云涌的歷史。
南水關(guān)22號陳獨秀故居舊址及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連城一片,已成為安慶的文化坐標及紅色旅游景點,距離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qū)和人民路步行街也不過一公里,繁華熱鬧、人聲鼎沸的街市,陪伴著英烈們永垂不朽的靈魂。
信息來源:精彩安慶綜合安慶文旅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并注明出處,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聊聊安慶的發(fā)展
分享安慶的精彩
歡迎加“精彩安慶”為好友
進群坐一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