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聚焦這一變革的“AI賦能律師業務新方程”主題沙龍在滬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市律師協會法律科技委員會、長寧區律師工作委員會指導,北京新橙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于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舉行。熱愛法律科技的技術專家和律師同行,以“案例實操分享”的方式共探AI重塑法律服務鏈。海華永泰高級合伙人葛蔓主持。
上海市律師協會長寧律工委主任陳峰在致辭中指出,AI正深刻改變法律服務市場,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帶來數據合規與“幻覺”風險挑戰。他呼吁律師界“積極擁抱AI,主動學習工具技術,以提升競爭力”,并強調法律科技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iCourt創始人胡清平強調“技術驅動法律不是顛覆法律”,并高度評價上海新政:允許個人投資法律科技公司、鼓勵律所設立科技部門、吸納工程師擔任特別合伙人。他以真實案例說明AI落地的多個應用場景及路徑,例如:北京律所將執行案件拆解99步實現文書秒級生成;云南團隊分析數千份拒執罪判決提煉證據模型;鄭州團隊借AI年審3000份國企合同等。他重申,“AI可完成填表等枯燥工作,但合同解除或撤銷等方向性決策仍需律師把關。”
上海市律師協會法律科技委員會主任衛新介紹了2023年11月上海市委市府發布的全國首個省級法律科技專項政策《推動法律科技工作方案》(20號文),該文件要求打造數字律所示范點、設立法律科技基金,并突破性允許律師以自然人身份投資科技企業。他透露,上海正探索跨所籌建法律科技基金,并與上海聯通合作推進算力支持以降低使用門檻。衛新強調,律師應用AI需重構流程,將其作為決策輔助工具而非替代品,“AI是專業能力的杠桿”,需正視初期成果并通過迭代提升價值。
觀韜(上海)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張烜律師聚焦AI在法律檢索等訴訟實務中的應用,強調需認清不同模型特長(如騰訊元寶適合理觀點檢索,訊飛擅中文處理),并結合專業工具提升精準度,指出“提示詞工程”是關鍵。
蘭臺(上海)律師事務所張銘律師則展示了AI在案件辦理中的實操,如運用Kimi高效檢索、AI生成合同風險清單等,并提煉了提升人機效能的“高質量提示詞四步法”。
在《AI之下,律師服務創新思考》圓桌對談中,海華永泰高級合伙人王進主張基礎咨詢可交AI,專業審核須律師把關;海華永泰陳元熹律師認為AI是輔助工具,建議用法律垂類AI建壁壘并堅守服務價值;觀韜張烜強調AI在復雜法律邏輯中的局限;蘭臺張銘警示青年律師需強化自身能力,使AI成為優化工具而非替代品。
本次論壇通過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視頻號直播,吸引全國近2千名法律從業者在線參與。未來,上海律協法律科技委將啟動“未來法律人進化營”,持續挖掘AI時代法律創新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