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fire Audio
Alien Brain(異形)
類型:入耳式耳機
配置:1動圈+4動鐵
售價:¥8800
“可能以前很多人都覺得耳機,特別是高端耳機都應該均衡平穩,放諸四海皆準,在他們都不肯,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時候,Campfire總是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態度,Alien Brain未必適合所有發燒友,但如果你喜歡它,就一定特別喜歡。”
一、“營”造
可能出于自己專業的原因吧,每次聽到耳機里的聲音,就總覺得像是在蓋房子。
所謂的建筑,又名“營造”。比如普希金的詩里,就有“我愛彼得的營造”之類的句子,用以形容建筑給人的感官上構成的震撼;同時,營造的另一個含義則是烘托氣氛和情緒,這方面則是我們通常賦予音樂的意義。
每次我們聽到音樂,聲音的各種元素分列開來并依次展開,由一道道工序,給我們搭建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音樂空間,那些音樂的內容和元素也如同磚瓦土木一般,各有各的特色與質感、聲音的場面形態也如同營造的法式一樣,讓音樂有了獨特的輪廓與構架。
《古文觀止》上那篇著名的《晉獻文子成室》中“美哉輪焉、美哉煥焉”,其中的“輪”既可以形容建筑的宏大輝煌,也可以表示聲場的開闊和有序的布局、而“煥”則在形容房屋內部的明亮通透的同時,也能夠讓我們用來表示聲音空間的通透質感和音色的適度渲染。由此可見,建筑之美與聲音之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頗有互通效應的,所以我們這里也就用建筑的方式來探討一下耳機里的建筑美學吧。
Campfire Audio我們通常翻譯為“營火”,他們制造的這條Alien Brain(異形)耳機,我們姑且也稱之為“營”造吧。
二、材料
建筑學的門類里,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我們通常討論耳機里的聲音時,耳機的硬件情況也是逃避不開的話題。
Alien Brain在聲學結構上,采用了1動圈、4動鐵的結構。其中,10mm動圈單元采用了高能量雙磁體結構,振膜采用了玻璃材質。玻璃振膜在力學特性上與音響領域常用的鉆石振膜類似,具有較大的剛度和撓度(此處不展開解釋具體意義),大概意思是這種材料作為振膜來講,比較硬且振幅不小,在聲音表現上,更利于保障低頻的質量和可控性。
而4枚動鐵單元,兩枚負責中頻、兩枚負責高頻。雖然目前很多旗艦耳機的動鐵單元數量遠不止于此,但實際上,對于耳機來講,這個配置基本足以覆蓋全頻段了。
Alien Brain主腔體采用了不銹鋼機身,但耳機重量并不大,佩戴時間較長的情況下,也不會覺得疲勞。耳機的背板則采用了一個形似外星人腦袋的“半透明虹彩輕質穹頂蓋板”,某種程度上與耳機的“異形”命名相呼應,同時也可以讓我們隱約地看見耳機內部的結構。
當然,客觀部分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最讓我滿意的,是耳機搭載的配件。
Alien Brain原機搭載“Time Stream”系列單端、平衡鍍銀耳機線材各一條;附贈了一條Campfire TYPE-C DAC解碼轉接線(小尾巴),同時還附送翻蓋式硬質耳機收納盒和雙口保護內膽,以及質量非常不錯的耳機套近10對。
三、基礎
建筑的基礎是承載整個建筑重量荷載的底座;聲音空間的基礎是低頻及其烘托出來的氛圍感,有了這個低頻和氛圍感,整個聲音體系才有依托和承載,有了扎實的低頻,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整體氛圍之中,并感受到高低頻段錯落營造的反差感。
Alien Brain在低頻方面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可以說是我聽過的耳塞產品中,在低頻方面“質量雙佳”的典型代表。
早些年,HIFI耳機“談低色變”,仿佛低頻就是HIFI的天敵,就是不干凈,就是動次打次。這樣的看法,其實來源于二十年前耳機整體水平的滯后,我們沒辦法通過當時的材質和技術打造出真正純凈、真實、可控、高效的低頻,低頻稍微多一點,自然糊成一片,也自然很難讓發燒友喜歡起來。
二十年后的今天,Alien Brain以其雙磁路動圈結構和玻璃振膜材質,打造出了一個非常理想的低頻狀態。
應該說,Alien Brain低頻量很大,但整體收束得非常好,扎扎實實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密度極高、可塑性極強、下潛極深的能量體。不同于其他耳機低頻的自由擴散,Alien Brain的低頻更像是有序塑造出來的,或者用更形象的比喻——是鑄造出來的。Alien Brain的低頻形態是有張力的,也就是可以隨時放得開來、又隨時收得回去,這樣的低頻是通過堆積單元數量或者開放式結構等方式所不能做到的。
大多數耳機的低頻是在下潛、回彈過程中逐漸發散,就像一滴墨水落到了清水中,完全無法控制,彌漫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而Alien Brain的低頻,則真的很像建筑的基礎,扎實、牢固,同時還用鋼束進行了加壓,讓聲音內部產生應力,讓每一處低頻都似乎處于一種“蓄勢待發”的感官形態。
我用Alien Brain試聽了邦喬維的同名專輯,這張流行搖滾專輯很有代表性,就是典型的吉他貝斯鍵盤鼓加主唱的組合。通常我們在聽架子鼓的時候,感受到的是“鼓點”,也就是鼓聲以“點”的方式帶動節奏,但實際上對于氛圍感的作用并不明顯,但是Alien Brain則是將鼓聲立體起來,我們可以感受到,每一聲鼓,都有自己的起落過程,同時,也都蘊含著那種由內而外的迸發力道,讓人的感官也受到這種張力的沖擊,這顯然是其他耳塞那種“散發式”低頻做不到的;同時,Alien Brain更讓人驚喜的是,它對貝斯的演繹狀態,通常貝斯都是一個被忽略的器樂,最多也就是聽見斷斷續續的幾聲“嘣嘣嘣嘣”,而Alien Brain表現出了貝斯在低頻段位獨有的音色形態,那種暖色而勁道、圓融而有力的聲音也是我第一次在耳塞中聽到,同時,我們在Alien Brain也可以感受到貝斯的音階變化,這就更加難得了。
四、格局
有了基礎,我們就要考慮建筑的格局。房子是大是小?輪廓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內部結構如何布置?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聲音和耳機也是一樣,如何布置聲音空間的形態與構架?如何控制聲場?動態如何?
我覺得Alien Brain的聲場規模還是很開闊的,相較于同等級的大多數耳塞都不落下風,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感受到聲音近端與遠端的差異化形態,以及由此構成的完整聲場系統。同時,Alien Brain的各個聲音元素之間保持了適度的距離感,在任何狀態下,其聲音都不會出現混在一起難以分辨的情況。
同時Alien Brain也具有較大的動態表現,聲音力道豐沛、氣勢足備。尤其是得益于中、低頻極高密度的加成,我們可以感受到Alien Brain在聲音的上具有相當程度的沖擊力,如果打一個比喻的話,掄起一根木棍和一根鐵棍的時候,都是“呼呼帶風”看上去都挺唬人,但實際落地時的力道卻是天壤之別,而Alien Brain比一般的鐵棍更有分量,可能是銅棍了。
特別出乎我意料的是,Alien Brain在聽流行音樂時,能夠感受到歌手的站位是與我們保持了一定距離的,人聲的傳輸也有一個明顯的“過程感”,Alien Brain沒有壓迫式地一直向耳朵里傾瀉人聲,而是更加高級地以一種更加寬松、舒展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當然,如果用Alien Brain聽古典甚至交響樂的話,我們也可以分得清幾塊比較大的聲部的具體位置和方向,也具有不錯的層次感,但與一些專門的“古典旗艦”相比,還達不到那種層層遞進、絲毫分明的程度。
所以,我們聽到這里,基本上可以把這條耳塞認為是一條偏向于人聲流行、搖滾說唱風格的耳機。
五、結構
有了布局和空間,下一步我們要開始蓋房子了。
中頻是各個頻段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絕大多數聲音元素所屬的位置,就像建筑物的墩柱和大梁,承上啟下,擔負起整個房屋的主體結構。
Alien Brain的中頻準確、扎實、自然、穩重。就像一個房間的框架,沒有雕梁畫棟的渲染,以最直接、最真切的方式打動聽眾。
其實一開始我是比較擔心Alien Brain的中頻會比較直接,有可能缺少一點變化和層次感。但實際上,Alien Brain的中頻還是比較靈動的,至少在聽常規的流行女聲方面游刃有余,能夠把人聲中很多細節和層次都十分清楚地交代出來。
在試聽陳慧嫻《紅茶館》時,我可以感受到歌手人聲中嗓音與氣聲融合在一起,卻又涇渭分明的那種形態,在很多以女聲見長的耳塞中也很難表現的如此精準;一直到后面副歌部分,歌手嗓音中的力道遞進,Alien Brain也很敏銳地察覺到了由此產生的音色變化,并很好地展現出來;一直到中段的念白,Alien Brain也將獨白中歌手角色情緒的細微處進行了明確的交代,讓人感覺到那種羞怯與緊張并行的情愫。
六、封頂
高頻和極高頻就像樓房的封頂,他們的表現決定了聲音縱向上的差異化,也決定了聲音會不會“悶”。
我覺得Alien Brain在高頻上還是比較穩的,他沒有追求過高的延展和亮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高頻的信息量上。所以Alien Brain大的高頻聽起來自然、柔美,不刺激,不失控。
我嘗試用Alien Brain聽了幾段古曲,聽《十面埋伏》的時候,它還是很好地展現出聲音的金屬質感和高頻的沖擊力,總體樂感是非常協調的;而試聽《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就總感覺可能差點意思,雖然音準與調性都沒有明顯不妥,但就總感覺彈古箏那只手略少了些脂粉氣,而多了些剛猛力道。
當然,雖然Alien Brain的高頻并不算特別豐富,但也絕不影響其聲音的整體格局,Alien Brain的聲音還是開闊、通透的,無論如何也不會覺得悶。
七、采光
建筑需要采光,就如同聲音需要適當的亮度。
雖然Alien Brain在整體上略微偏一點中下盤,但實際上一點也不會影響其聲音的亮度和純凈度。
我覺得Alien Brain聲音整體亮度是不錯的,其聲音雖然圓潤渾厚,但從音色上來講,絕對不算昏暗。甚至我覺得在同等級耳塞中,比中間值還要稍微偏亮一點。
從純凈度上來講,Alien Brain也不錯,雖然確實達不到幾萬塊大旗艦耳塞那種十分剔透的程度,但對于大多數音樂而言,已經足夠了。
八、竣工總結
首先要說Alien Brain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耳機,甚至說它稍微有點偏科也不為過。
Alien Brain具備比較高的聲音素質,但并沒有完全以素質為主體表現對象,而是更加有針對性地打造出了一種極具個性,也特立獨行的風格。我覺得如果在搭配、配件等方面多下功夫,Alien Brain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潛力和可能性,也就是說,Alien Brain是一個具有很高可玩性的耳機。
對于流行、搖滾、說唱、布魯斯類愛好者而言,這條耳機顯然是個非常值得嘗試的選項,特別是對于搖滾樂、金屬樂而言,這條耳機目前在耳塞領域中具有獨特魅力。
而對于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純音樂愛好者,則并不一定適合;同時也不適合年輕人喜歡的ACG類音樂。
做耳機也好,做聲音也好,其實和蓋房子一樣,要有“胸中丘壑”的格局與眼界;要有扎實穩固的基礎,也要有合理、巧妙的結構和框架、通透干凈的空間環境,但最重要的還是對于審美的自我認定和明確的設計目的。
可能以前很多人都覺得耳機,特別是高端耳機都應該均衡平穩,放諸四海皆準,在他們都不肯,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時候,Campfire總是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態度,Alien Brain未必適合所有發燒友,但如果你喜歡它,就一定特別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