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西麗湖校區,清晨的陽光斜斜鋪在德業樓的玻璃幕墻上,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維璇握著校園卡穿過溪湖旁的林蔭道,卡片上的二維碼即將為她開啟當天的《德語基礎課程》。
這是深職大面向16所高校開放的19門優質選修課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改革浪潮中職業教育與研究型大學課程互通的生動剪影。
當不同高校的學生帶著各自的校徽在校園里穿梭,深職大的教學環境與設備正以開放姿態訴說著職業教育的全新可能。這種開放姿態源于深職大對人才培養的前瞻性布局。
作為首批參與深圳跨校課程互選試點的院校,深職大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打破傳統教育壁壘,學生憑臨時校園卡即可跨校修讀德語、人工智能等跨學科課程,同時將本校的PLC 編程、工業機器人調試等19門產業前沿課程推向聯盟高校。
這種“一卡在手,學遍鵬城”的體驗,讓深職大的課堂不再局限于圍墻之內:清晨在本校知行園智能制造實訓中心跟著企業工程師調試工業機器人,下午便可走進南方科技大學的教室聆聽《科幻文學與科技倫理》,傍晚回到宿舍打開“深職 i學習”平臺,還能回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量子計算課程直播。
漫步校園,教學環境的“虛實融合” 處處可見科技溫度。
西麗湖校區的知行園內,智能制造實訓中心的落地窗外,溪湖碧波與機械臂的金屬光澤相映成趣,數億元的教學科研設備在此構建起真實產業場景:電子技術基礎實訓室里,泰克示波器陣列整齊排列,學生們用單片機開發系統搭建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信號模塊直接接入校外道路的實時車流數據。
跨校選課為深職大學子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深職大的學生可以通過跨校選課,選修不同高校的課程,而參與跨校選課的學生在技能競賽獲獎率、企業錄用率等方面均高出普通學生。
對于深職大而言,跨校選課形成了良性的雙向互動。在吸收其他高校反饋的基礎上,可以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推動職業教育課程與研究型大學課程的深度融合。
如今,深職大的教學環境不僅有碧波蕩漾的溪湖、設備先進的實訓中心,更有打破邊界的課程體系、虛實融合的數字平臺。在這里,每一位學生能在無界的學習環境中,勾勒出屬于自己的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