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
撰文:潘農菲 產品經營顧問、前深交所上市公司副董事長
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曾說明“定價”的重要性,他指出,“1000個工程師才能降低1%的成本,但CEO如果有能力調高定價1%,兩者結果是相同的”
1
為什么定價經常
被經營者忽視?
一流企業的定價策略是最核心的商業機密,很少公布出來。大多數企業又根本不具備定價權,也從未有機會學習到一流企業如何把定價作為業務成功的核心要素。
因此,在所有的企業經營戰略中,定價可能是最被忽視的一個要素。然而,定價卻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業務的成與敗。
芯片巨擘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以人效來說明“定價”的重要性,他指出,“1000個工程師才能降低1%的成本,但CEO如果有能力調高定價1%,兩者結果其實是相同的,但定價不能隨便調整,定價取決于客戶與市場環境,只有客制品(差異化獨家產品)才有自定義價格的空間。”
2
企業出海與國際品牌競爭,如何贏在定價?
筆者認識的絕大多數企業,在出海業務的產品定價,都用了成本加成法,也就是計算出完全成本后,根據自己可以接受的利潤率定出一個基準價格。然后坐等客戶砍價。
然而,成本加成法是最差的定價策略。
那么,好的定價策略是什么呢?價值定價法(value-based pricing),在有些跨國企業,這個被量化成了一項指標:PFV (Pricing Fair Value)。
基本方法如下:
1.首先定義出自己產品的對標品牌。
2.基于客戶對自己產品品牌與對標品牌的價值認知,制定出PFV。
3.基于PFV,定出自己產品的市場價格。
4.基于自己的市場價格,制定自己產品的成本。
舉一個實際案例,當年聯想在海外,對標品牌選擇了惠普,ThinkPad品牌對惠普品牌,由于ThinkPad在商業高端客戶中的價值認知,PFV可以做到惠普的1.05~1.1,而Lenovo品牌由于在海外初來乍到,只能做到惠普的0.9~0.95。而通過在營銷和產品上的不斷投入,后來Lenovo品牌對惠普的PFV已經做到了1,在中國市場對惠普品牌更是有溢價。
可以看出,這和成本加成法是截然相反的定價策略,成本加成法是以產品供給側為出發點,推導出市場價格,然后試圖讓用戶接受這個價格做出購買行為。而價值定價法,是從用戶對產品與品牌的價值認知出發,推導出價格,再推導出成本。這里,用戶價值就真正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這樣的定價方法有幾個益處:
1.用戶價值起到引領作用,并且有了量化指標。
2.營銷投入不再是蒙眼投入,也有了量化指標,用戶對產品價值的認可度反映在用戶愿意支付的價格,這個價格的升降就是衡量營銷投入的關鍵指標。
3.如果這樣推導出來的成本,產品部門根本無法做到,那就可以果斷放棄,不要硬上,硬上就會有硬傷。退一步,開始在產品和營銷上投入,提升用戶價值,從而使PFV指標上升,最終用戶愿意支付的價格區間上升,從而使成本空間上升,這樣就可以滿足達成產品合理成本。
這個案例是to C產品的價值定價法,在市場端需要用價格管控保證價格在各個渠道的穩定。
那對于to B市場,通常不是用一個固定的價格,而是基于充滿變化的市場、客戶與競爭對手,進行動態報價,爭取訂單并且贏得利潤。
這兩年,很多互聯網企業開始進入to B與to G市場,習慣to C業務打法的互聯網企業明顯感覺陌生,沒有好的參照學習對象。
其實,一個行業的難題,往往在另一個行業早已有成功案例。在代工制造業這種典型的to B行業,早已有不少最佳實踐,其中報價策略又是其中的關鍵。
我們就從代工巨人富士康集團的報價策略說起。
3
先進的報價策略是富士康贏得大客戶訂單的關鍵
筆者在企業經營中,因為贏得了亞馬遜等超級大客戶,為了能夠成功交付,專門向行業最卓越的企業富士康集團學習。筆者一直對富士康公司所謂的“赤字接單、黑字出貨”的能力很好奇,也就是富士康公司經常會以看似不賺錢的價格接到大客戶訂單,出貨的時候卻是賺錢盈利的。
行業中普遍的解釋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用超強執行力,提高生產效率和良品率,再壓成本,出貨就能賺錢了。但是,富士康的競爭對手也是大廠,也能這樣操作。通常希望通過虧本接單改造效率的乙方,事實上都很難在一個項目的期間內完成這樣的改造。
第二:整機不賺錢,靠結構件、外殼和關鍵零組件賺錢。但是,國際大客戶手上都有兩三家零組件供應商,除非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做獨家供應商,零組件供應商也面臨激烈競爭。
然而,后來我得知,這兩個行業流傳最廣的解釋,都有所偏頗,未能觸及核心。當時我有幸結識了富士康集團一個上市事業群的退休CEO,專門請教了其中的奧妙。
真正的奧秘是什么呢?其實是先進的報價策略。這不僅可以應用在制造業,也普遍適用于科技業、互聯網業等新進入to B市場的企業。
真正要做好報價,以達到既有競爭力以獲取訂單,也能在交付訂單時實現盈利,背后是準確的精算,真實的成本,并基于戰略目標制定準確的報價。
這里分享下其中的關鍵:
1. 徹底理解“成本”:三種成本
? 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包括了料工費,這些都是與總產量成等比例增加的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變動制造費用(消耗用品、水電費等)
損耗
? 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等于: 變動成本 + 固定制造費用
固定制造費用就是不隨著產量增減而改變的固定成本。例如:設備、廠房的折舊與租金等等。
一般而言,在有足夠的大客戶訂單在手,未來訂單量預期向上,才會投產新廠房,投資新設備等,就是因為固定制造費用。
對于芯片產業、面板產業這樣的重資產公司,例如臺積電,張忠謀就說過,董事長參加的會議是最重要的資本性支出的決策會議。
? 運營成本(cost of operation):
等于: 銷貨成本 + 管銷研
管銷研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也將按照“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區分。
2. 徹底理解“利潤”:三種利潤
? 邊際貢獻利潤 = 營收 – 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率 = 邊際貢獻/營收)
?毛利 = 營收 – 銷貨成本 (毛利率 = 毛利/營收)
? 營業利潤 = 營收 – 運營成本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營收)
3. 產能稼動率(utilization):
通常公司報價,需要經過財務部門審核批準。初級的財務會僅僅僵化地以部門KPI為導向,根據成本會計準則,堅持報價要有一定的毛利率,或者一定比例的凈利率,而不會注意到工廠產能的“稼動率”。
稼動率公式:
? 稼動率=實際工作時間/計劃工作時間
? 計劃工作時間 = 實際工作時間 + 計劃外停線時間
4. 為什么報價不應死守一個固定利潤率
當公司產品線的競爭力下降、經濟不景氣導致需求降低、或者公司增擴新廠,導致閑置產能增加的時候,固定制費占銷貨成本的比率就會大幅增加,間接促使銷貨成本上升。因為產品的單位成本必須背負更多閑置產能的折舊與租金。這時,如果財務部門仍然堅持報價要有固定的毛利率或者凈利率,就會導致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此時,至少要有一些訂單,雖然是沒有營業利潤的,但是可以養廠養人。
放在科技行業,養廠的訂單就是養服務器,養寫字樓的訂單。
記得在有次會中,一位資深財務背景的外部董事看過業務的報價策略,馬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應該用固定成本法靜態地報價,他用了一個極端的比喻,說你的廠房是1億元建的,假設目前只生產一件產品,難道要按1億元報價嗎?
報價需要分以下幾種情況和原則:
(一)邊際貢獻必須大于0
?無論任何時候,報價的邊際貢獻率都不能是零或負值,否則報價低于變動成本,賣得越多,虧損越大。
?因此,需要將變動成本準確的計算出來
BOM成本(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
工廠設備的變動部分
設備因特定項目的變動部分,模具費由客戶支付
?管銷研的變動部分
管理費用比較少有特定項目的變動成本
銷售費用的變動成本也比較少,包括銷售人員的提成
請注意:研發費用在特定項目的變動成本,通常報價協商后由客戶直接支付,即所謂的NRE費用。
(二)產能稼動率<50%時
?產能稼動率低于50%時:要用邊際貢獻率來報價,而不用毛利率或者凈利率來報價。高固定制費的產業,即使零毛利或負毛利報價,仍然比產能閑置好,至少可以支付一部分固定制費(養廠)。
?透過有競爭力的報價爭取更多訂單、加速規?;?、再透過種種手段降低變動成本、提高良率、降低損耗、提升效率、降低制費,經??梢耘ぬ潪橛?。
(三)產能稼動率在75%左右
?產能稼動率在75%左右時:此時雖然可以用低于公司的目標毛利率,甚至是零或負凈利來報價,以便爭取更多訂單、填飽產能,但是必須是正毛利率,才不至于虧損。
(四)產能滿載或者產能不足
?產能滿載或者產能不足時:如果產能滿載,但是受限于無法立即擴充產能或者利用外包時,可以透過漲價或者拉長交貨時間,來挑客戶、挑訂單。這時應該以凈利率為目標,增加公司的獲利。
?以上50%,75%,100%的分界點為參考,絕不能照搬,應在實踐中找到準確適應公司的幾個分界點。
?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做出決策,例如,雖產能滿載,但是某個戰略性質的客戶的訂單,如需要以利潤換取該訂單,也可以做彈性處理。
5. 第二種報價思路:盈虧平衡點
?另外一種報價方式,就是看是否達到全年的盈虧平衡點,以便改變報價策略。
?固定成本 = 運營成本 – 變動成本 = 固定制費+ 運營費用(管銷研)
?盈虧平衡營收= 固定成本 / 邊際貢獻率
?營收過了全年的盈虧平衡點時,即全年的固定成本已經完全攤平,之后的報價就可以很有彈性,因為過了盈虧平衡點之后,所有產品的邊際貢獻金額,都直接成為利潤。如果環境好,就可以提高報價多賺錢,如果競爭激烈,報價就可以大膽降低,爭取市場占有率。
通過如此動態地,結合自己產能與實時經營狀況,靈活的報價,富士康公司就可以做到既用有競爭力的報價贏得大客戶訂單,又能讓全年的經營中獲得最大利潤。
大家可以看出,報價在這里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而且對企業的實時經營各項指標要有精準及時的計算,定價能力就是企業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
4
定價權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既要高增長也要高毛利,這件事情就相當有挑戰,需要在根本上反思業務模式,在許多要素上仔細考慮。以定價舉例,
在經營結構第一模型:
經營結構 = 產品模式 × 擴張模式 × 盈利模式
定價是至關重要的要素,反映在里面的每一個方面。產品需要有定價,定價需要考慮到擴張的成本,盈利的結構。
雖然“定價”只是業務流程中的各個環節之一,但是能反映出公司一系列的問題。可以說,定價權是企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當越來越多的領先互聯網企業進入to B市場,也開始降本增效??梢姛o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今天的AI企業,遲早都要回歸經營本質。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成為更長久更健康的企業,是無論哪個行業都必須重視的目標。
跨界學習,一直是企業尋求進步的重要方法。在這方面,造車新勢力向豐田生產方式的集體學習,就是好的榜樣。
企業的經營者,不應被動地理解定價,認為是產品做出來后再考慮的事情。To C產品的定價,to B客戶的報價,都是業務成敗的關鍵要素,而且,應該需要提前規劃并決策的核心戰略。
經營者應高度重視定價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擺脫內卷式惡性競爭的關鍵。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