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天考試,昨晚就給我說,要去買根脆骨腸,再煎雞蛋兩個,吃的時候還得先吃脆骨腸,再吃雞蛋,否則順序顛倒,分數也顛倒。不曉得他咋如此想。
小學的時候也有同學這樣操作,然并卵。迷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大家都信,才會蔓延。但謎底揭開后不靈光,迷信就不攻自破。怕的是,明明知道謎底,但故意不說,可能會發展成為秘密組織。
中年,開始思考活著的意義。雖然知道毫無意義,但每天都得思考上幾遍。買早飯,吃了,上班,下班,再吃,再睡,如此周而復始,然后就是死掉。哪里有什么意義?
作為普通人,不婚不育,不房不車,或許才是尋找意義的不二法門。把這告訴兒子,他陷入深思,反問為何不能結婚,我說也不是不能,只是可以選擇,一旦選了,可能會跟想象的不一樣罷了。
當你明明知道是胡說八道,你還去糾正的話,這便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因為這浪費了時間,還有,胡說八道的人也聽不進你的話。浪費時間即是謀財害命。
因探墓,建了群。群友見過幾次面。多是愛書人。戲言群閱讀量已經超越周圍99%的人,此言不虛。別人讀不讀不重要,關鍵是自己每天都在讀。群里還在反饋,這種小眾愛好結緣,善哉。
看新聞,清華大學校園內,一位外校的教授張愛玲去世。因為啥,被樹木砸中。清華大學回應是校外違規修剪。哎,那么這人才58歲就消失了,實在是太悲戚了吧。
伊朗和以色列,將會如何?伊拉克、敘利亞已經擺在前面了,結局都寫好了,也就看看過程罷了。作為吃瓜群眾,不嫌棄事情大,越大越好看,就是這么個局面。
我常在想一件事:如果一件事本來就沒有對你帶來任何正向的收益,你還會不會去做呢?
比如你發現一輛車違規操作變道壓實線,你會撥打110電話舉報嗎,在并沒有威脅到你的正常行駛的情況下?
人到底是在什么趨勢下做出行為的決策的,有的時候,靈機一動往往是瞬間的迸發,有的是好事,有的則是壞事,甚至是邪惡的念頭,來自于一瞬間。
師弟給訂閱的《新華文摘》,其中的文藝作品欄目超級喜歡,每天中午都要閱讀一二。
睡前錄制視頻一則,發布視頻號,旋即被直接刪除。我說的是兩個漢奸的事兒,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神經錯亂了。而小紅書則成功發布。
從中可以得出結論,每個平臺的監測都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有的平臺神經兮兮,生怕出一點問題;有的平臺則相對比較開放,這當然是一種諷刺,因為我說的都是書本的內容。
審核。這兩個字本身就存在著問題。既然文責自負,審核的意義何在?規避平臺的責任,就會一棍子打死。到底該發布什么內容呢?估計只有閹割,自我閹割。
發布之前,會自我閹割一下,自我審核一下,能不能發呢?思考再三。這樣以來,即是在不斷培育新型的太監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