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19天 2025第五屆起點兩輪車換電大會 及輕型動力電池技術高峰論壇 活動主題:換電之城 智慧兩輪 主辦單位:起點鋰電、起點鈉電、起點兩輪車及換電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0-11日 活動地點:深圳寶安登喜路國際酒店
“8年質保期”來臨,鋰電回收市場爆發在即!
中國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為1125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數量的41.83%,與2023年相比增加382萬輛,增長51.49%,從2019年的120萬輛到2024年的1125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
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
隨著首批動力電池逐步到達“8年質保期”,及各項新能源車換新補貼政策落地,動力電池回收等后市場正陸續井噴,再疊加小動力及儲能產品的“下場”,將推動回收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起點鋰電注意到,在回收市場,除了格林美、賽德美等專業回收企業外,原本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也成為了布局鋰電回收市場的“主力軍”,其中不乏龍頭電池企業。
近期,寧德時代、億緯鋰能、LG新能源等紛紛出手,加快構建電池回收網絡,以迎接電池退役潮。
01
寧德時代回收板塊“落子”天津
在回收及梯次利用領域,寧德時代主要依靠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環進行布局。
比如在2023年1月,寧德時代通過邦普循環在廣東省佛山市佛北戰新產業園投建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238億元,建成后將具備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能力。目前該基地已經投產,不僅實現了廢舊電池資源的循環利用,還實現了生產過程中廢氣、廢水、廢渣的近零排放。
據悉,邦普循環已在全球設立7個生產基地,項目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構建起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6月19日,邦普循環回收網絡進一步擴充,天津邦普泰達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正式注冊成立。該公司由邦普循環全資子公司廣東邦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泰達股份全資子公司天津泰達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2024年6月,泰達股份曾與邦普循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退役新能源汽車及廢舊電池循環利用政策研究、回收網絡體系搭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處理基地建設、碳資產管理及綠色電力等領域達成合作共識。
行業認為,本次合資公司的設立,是雙方合作的實質性推進,也標志著寧德時代回收業務及能力在持續擴張。
據寧德時代2024年9月透露,當時其已具備27萬噸廢舊電池處理能力,未來將達到100萬噸的廢舊電池回收產能。2023年公司回收了10萬噸廢舊電池,重新生產1.3萬噸碳酸鋰,鋰回收率達到91%,鎳鈷錳回收率達到99.6%。
據曾毓群預計,到2042年,全球生產的電池將一半用回收鋰,一半用礦產,滿足社會需求。
早些時候,寧德時代地區運營主管Jason Chen表示,該公司正在與包括匈牙利在內的歐洲各國政府討論可能的電池回收業務廠址,以便與歐洲電池制造基地形成閉環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量達到12.87萬噸,同比增長了28.7%。截至去年底,寧德時代在國內建立了240余個廢舊電池回收網點,并與全球60余家回收處置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覆蓋2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
02
億緯全球鋰電回收網絡平臺啟動
6月18日,第二屆鋰電池大會暨億緯鋰能24周年慶活動期間,億緯鋰能公布了其MB56大鐵鋰、4695大圓柱電池、醫療檢測用膠囊電池、26105以及氫燃料電池等新產品的進展,并公布了2026年營收展望。
其中,在鋰電回收板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與包括格林美、華友鈷業、晉景新能在內的多個全球領先能源企業代表共同啟動了“全球鋰電回收網絡平臺”。
據悉,在今年6月,億緯鋰能正式啟動了“搖籃計劃”,即啟動覆蓋全球的電池回收網絡,同步上線可以查詢具體回收網點的網站,構建起1000個全球回收網點的巨型網絡。
億緯鋰能將與各地企業合作共建這些網點,截至目前,億緯鋰能電池回收網絡已完成246個網點的搭建,其中159個網點位于國內,另有87個網點位于海外,覆蓋北美、歐洲、亞太等地的30多個國家。
億緯鋰能表示,“搖籃計劃”的目的是解決傳統電池回收體系網絡分散、跨國回收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實現退役電池“隨退隨收。上述搭建的網點已具備運營能力。
在回收技術層面,億緯鋰能通過關聯公司金泉新材料布局拆解再生,目前年處理能力達2萬噸,鎳鈷回收率超98%,鋰回收率92%。
03
LG新能源聯手車企布局回收
6月19日,LG新能源宣布與日本豐田汽車旗下的豐田通商在美國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綠色金屬電池創新公司(Green Metals Battery Innovations),專注于電池回收。
該合資企業將在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塞勒姆建造并運營一家預處理工廠。通過拆卸和粉碎電池生產廢料來提取含有鎳、鈷和鋰等有價值的原材料金屬的黑色物質,從而進行預處理操作。
據悉,該工廠計劃于2026年開始運營,以期達到最大處理13500噸廢料的年處理能力,相當于40000多個汽車電池。在合資企業運營初期,LG新能源將向豐田汽車提供電動汽車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
此外,合資公司還計劃建立一個電池到電池的閉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這些原材料將作為回收資源用于生產新的電池材料。
事實上,從2024年LG新能源公布多元化戰略布局以來,就將電池回收業務納為重要發展板塊,并通過與當地企業合資進行布局。
起點鋰電注意到,今年4月,LG新能源還與法國環境服務商Derichebourg成立了電池回收合資企業,將投建電池回收工廠。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各為50%。
工廠選址于法國北部瓦茲河畔布呂耶爾,預計2026年動工,2027年投產,年處理能力超2萬噸。
從以上布局企業來看,回收業務全球化發展是當前的主要方向,背后的推動因素主要有2個方面。
一方面是電池退役高峰將至,提前卡位有力獲得市場份額以及鋰金屬等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為首要力量的電池加速向全球市場滲透,而歐盟《新電池法》強制要求生產者承擔電池全生命周期責任。這也意味著電池退役后必須依規由生產國回收,推動電池企業加速海外布局。
起點鋰電認為,電池企業集體涌入回收賽道必將加大行業的競爭力度,但同樣,有利于促進回收行業標準化、制度化發展,并持續優化電池全生命周期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 者:焦 亞
聲 明:本文由起點原創,版權歸屬起點研究,如需轉載聯系小編(微信:qd-Lib1222)!
01
02
03
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