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苗擠苗還是留空當?科學密植藏著增產密碼。老輩人稀植圖單株壯,每畝3000株像撒芝麻,棒子大卻難撐總產量。
如今密植成主流,5000-6000株一畝地,靠群體優勢挖潛力,可別以為就是多撒種。吉林省農科院試過“先玉335”,5500株時畝產880公斤,比稀植多收230公斤,過了6000株就易倒伏減產。
美國玉米帶密植到6000株以上,單產翻了幾番,咱得學這“擁擠里求高產”的門道。密植頭一條得挑對種,鄭單958這類株型緊湊、稈子硬的品種,擠在一起也能站直腰。肥地能多扛苗,瘦地撐不住密植,就像人吃飯,肚子飽了才能長個,玉米也得看地力“飯量”。
西北干旱區沒灌溉別硬密,3000-4000株保穩當,水跟不上苗子全蔫巴。黃淮海夏玉米區有灌溉,4500-5500株合適,旱天別忘澆水補墑。東北黑土地肥沃雨熱足,5500-6500株能“吃飽喝足”,棒子結得又多又勻實。
寬窄行種法像給玉米地開走廊,80cm加40cm的間距,通風透光不憋悶,后期棒子灌漿快。
密植田愛鬧病蟲害,葉子擠著濕度大,得常去地里轉,發現斑點蟲眼早打藥。河南舞陽有農戶試過6000株,靠精準施肥澆水,棒子大小均勻,畝產奔著1000公斤去。咱老輩人看天看地種莊稼,如今科學密植就是給老經驗插上翅膀,不是胡擠亂種。
有人怕密植倒伏,其實稈子硬、鉀肥足、播種齊,苗子抗風能力強著呢。具體咋算自家地的黃金密度?
先看品種說明,再量地力墑情,別照搬數據。
后天就下地數數苗,稀了補苗密了間,別等苗子打架了才動手,耽誤生長期。拿不準就找農技站,現在都有測土配方服務,告訴你每畝該留多少苗、施多少肥。
密植不是盲目求多,是讓每棵苗都曬到太陽、喝夠水,土地不浪費,產量才上得去。
玉米要高產,密植不是擠熱鬧,是給每棵苗算準陽光賬、水肥賬,講究平衡門道。記住了:良種配密植,水肥跟得上,行距留順暢,病蟲早預防,這才是高產組合拳。
明天就把播種機調準間距,別嫌麻煩,現在多費點心思,秋后棒子堆成山。種地沒有死公式,咱得看天看地看品種,密植里的學問,多跟農技員嘮嘮錯不了。
玉米地里走一走,數數苗子稠不稠,科學密植抓得緊,豐收底氣足三分。最后提醒:密植關鍵期就這幾天,趕緊行動別拖延,錯過時節難補救,產量跟著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