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不起眼的黃荊,現在能賣萬把塊?以前當雜木砍,現在當寶貝養。老輩人常說“荊條不挑土,種下就活泛”,這話一點不假。
山東有個小伙,養了棵黃荊,有人出價1.
8萬他都沒賣。枝條舒展得像跳舞,藍紫色小花星星點點,放客廳里就是活的藝術品。以前總覺得這樹普通,現在才明白“土疙瘩能變金疙瘩”。
黃荊咋突然金貴了?先說盆景這門道。老樁扭出滄桑弧度,新芽從裂縫里鉆,生死交替的勁兒,比啥裝飾都動人。
造型好的根樁,幾百上千是常事,懂行的搶著要。再看生態價值。耐旱耐貧瘠,石漠化治理全靠它,現在當綠化樹也搶手。
湖南那邊育黃荊苗,種子收購價10塊一斤,村民多了條增收路。還有蜜源這頭。黃荊花蜜是“四大名蜜”之一,甜得清爽,清熱去燥,老輩人早知道這好處。
葉子里含鉀鈉,能消炎抗菌,現在科學也驗證了。
養它其實不費勁。
土干發白再澆水,別手欠;薄肥勤施,豆餅肥就行;夏天超35度拉紗簾,冬天挪屋里。最有意思的是塑形。
拿鐵絲慢慢繞,像捏泥巴,等一年半載拆了,造型就定住了。有人嫌費時間,說“花幾年養棵樹不值”。
可這年頭,能慢悠悠看棵樹抽芽長葉,反倒是種奢侈。老樁上每道疤,都是風雨的見證,養著養著,人也跟著磨平了性子。比買天價綠植強多了,親手帶大的,哪能比?
春開碎金,夏長濃翠,秋染橙紅,冬現枝骨,四季換著樣兒美。
放南窗通風,定期修雜枝,新芽冒出來,跟開盲盒似的。
好盆景是“養”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時間鍍的味,錢買不著。
樹皮裂得像龍鱗,主干扭出老態,新芽嫩得能掐出水——這種對比,比啥都打動人。生活不就圖個慢工出細活?
養盆景就是養心。哪天盤出個蛟龍勢,真能當傳家寶呢!
想知道咋挑黃荊樁?過兩天聊聊選樁小竅門。
個人養護環境不同,具體方法還得看實際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