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60歲的劉邦忽然接到呂后急報:韓信已死。他猛地坐直身子,臉上露出一抹松弛。突然,他似想到什么,劇烈咳嗽起來,眼睛盯著報信宦官:“他……臨死說了什么?”
一、游手好閑
公元前228年,16歲的韓信跪在土墳前。
他抓起黃泥中半截斷劍,在父母墳前石碑刻下一行字。
“待吾封侯日,萬戶守此塋”。
鄉鄰看到后,全都狂笑起來。
不會種田、不善買賣的浪蕩子,整日游蕩。
幸而有個亭長賞識他,可亭長妻子看韓信整日游蕩市井,索性將他關在門外。
韓信無處可去,只能靠乞討為生。
淮水老婦人遞來熱騰騰的麥飯:“堂堂一個七尺男兒,怎么能終日乞食為生?”
漂母的一聲質問,讓浪蕩少年幡然醒悟,自此埋下命運轉折的伏筆。
他先去投靠項梁起義軍,卻被項羽無視。
繼而他又去投靠劉邦,同樣都遭受到冷遇。
他決定離開漢軍。
二、蕭何月下追韓信
消息傳到蕭何帳中,蕭何顧不上稟告劉邦,連夜追出漢中城門。
他追上韓信,厲聲追問:“將軍真要回楚營,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執戟郎中?”
這句話讓韓信猛然勒馬。
誰能想到,那一晚,楚漢爭霸的格局已被悄然改變。
接下來的4年,是韓信的時代。
他暗度陳倉的奇謀,撕開三秦防線。
背水一戰的英勇,更是震破井陘關隘。
憑一人之力,幾乎打下了半壁江山。
他也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成為威震天下的大將軍。
公元前203年,韓信接連攻破趙、代、燕三國,正要乘勝追擊攻打齊國。
這時,漢使來報,說劉邦已經派酈食其勸降了齊國,不用打了。
韓信正打算收兵,謀士蒯通卻站了出來,力勸道:“大將軍,您帶兵多年,千辛萬苦攻下50多座城,現在酈食其憑一張嘴,勸降齊國70多城。這怎么行?”
韓信一聽,覺得蒯通說得有理,立刻改變主意,帶兵攻打齊國。
齊王田廣正和酈食其談笑風生。
聽說韓信打過來了,以為酈食其出 賣了他。
一怒之下把酈食其烹殺了,齊王兵敗逃亡。
韓信自認為立下大功,便寫信給劉邦,要求封他為假齊王。
三、君臣裂痕
而此時的劉邦,正在滎陽被項羽圍困得焦頭爛額。
當他展開韓信“請封假齊王”的帛書時,案幾上的酒樽被他一掌掃落。
“豎子!”劉邦怒極反笑,“朕在此受困,日日夜夜等著他來救援,他倒好,要當齊王!”
張良與陳平對視一眼,前者輕聲道:“陛下息怒。韓信手握重兵,不如……”
“封!”劉邦咬牙切齒,“封他個真齊王!”
實則,當時韓信拿下齊國后,兵力已達30萬以上。
而劉邦被困在滎陽,如果此時韓信自立,就可形成“楚漢齊三分天下”的局面。
但韓信猶豫再三,認為“漢王不負我,我就不負漢王”,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但他卻不知這一刻,他提出想做假齊王時,已被劉邦恨上。
這也是他第一次錯失稱王機會。
韓信得到冊封時,歡喜異常。
后來,他立刻出兵,解了劉邦之圍。
在垓下之戰,直接導致項羽敗亡。
而隨之而來的勝利,卻沒有帶給韓信多少恩賞。
劉邦反而將他封為楚王,封地縮水。
而他收容項羽的舊部鐘離眛,更讓劉邦抓到了把柄。
韓信后來雖殺了鐘離眛,以表示對劉邦的忠心。
但劉邦還是借著機會,將他貶為淮陰侯。
而當時韓信手中有兵,又處于富庶之地,如果能利用楚國貴族對項羽的懷念,舉兵也不是難事。
這也是韓信第二次錯失稱王機會。
轉眼到了陳豨叛亂之時。
60歲的劉邦披掛上陣,當問到韓信時,韓信卻推脫染上風寒。
劉邦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對韓信更為疑心。
卻不知,呂后的眼線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而呂后也收到韓信家奴的密報。
說韓信因為劉邦將他貶為淮陰侯并削奪兵權,很是不滿。
而且還說韓信曾陳豨密謀反叛,想要趁著劉邦外出時,趁機襲擊呂后和太子。
實際上,陳豨叛亂時,韓信并沒有進行兵力支持。
自此,他徹底錯失第三次機會。
呂后聽聞消息,迅速找來蕭何。
兩人商議,用計先將韓信誘入宮中。
他們聲稱,劉邦已經平定了陳豨的叛亂,群臣要一起入宮慶賀。
但他們都知道韓信此人之能,故而行事萬分小心。
還讓蕭何親自上門勸說。
韓信剛開始推脫身體不舒服不愿意入宮,奈何蕭何百般勸說。
看在蕭何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再想到也許他和陳豨密謀之事應是沒有被揭穿,故而他心存僥幸入宮。
可沒想到,長樂宮的弓箭正等待著他。
四、韓信被誅
公元前196年,韓信進入長樂宮,并沒有看到其他群臣。
他已預感不妙,快步要走卻沒想到,殿門轟然關閉。
數十名甲士從帷幔后涌出,戈矛將他團團圍住。
蕭何轉過身來,眼中閃過一絲不忍:“淮陰侯,得罪了。”
韓信愣在原地,忽然仰天大笑:“好一個蕭相國!好一個呂后!”
他猛地扯下腰間佩劍,“我韓信一生征戰,想不到竟會……”
而此時呂后從后走出,斥責其私通陳豨,圖謀不軌之罪。
更是不待他反抗,命甲士一擁而上。
韓信奮力掙扎,卻終究寡不敵眾。
當他被按倒在地時,忽然想起當年在淮水邊,漂母遞來的那碗麥飯。
“悔不用蒯通之計……”他喃喃說道,“竟被一個婦人算計了……”
刀光閃過,鮮血濺上長樂宮的銅鐘上。
韓信死后,呂后夷滅三族。
消息快馬 報給劉邦。
劉邦猛地坐直身子,臉上終于露出一抹輕松。
突然,他似想到什么,劇烈咳嗽起來,眼睛盯著報信宦官:“他……臨死說了什么?”
宦官 戰戰兢兢跪伏在地:“他說……悔不用蒯通之計!”
劉邦的手微微發抖,后背一陣陣發冷。
如果當初韓信聽了蒯通的話,那現在這皇帝寶座能不能輪上他,還真說不定。
但想到現在人已被除掉,心中大石終是落了下來。
在淮陰韓侯祠前,有一副楹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可以說,是韓信一生最好的寫照。
他能成為大將軍,靠的是蕭何的引薦,卻也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中。
他得漂母一飯之恩得以存活,但同樣也死在同為婦人的呂后手中。
亂世中,雖靠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巔峰。
但卻因為功高震主,原本刺向敵人的利劍最終回向自己咽喉。
您認為韓信是否真的有意謀反?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
來源:《史記·淮陰侯列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