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萬萬沒想到,娛樂圈“塌房”已經進化到“自爆式”級別了。
前有仝卓自曝高考舞弊,翟天臨博士畢業卻不識知網,如今“臥龍鳳雛”行列又添一員大將——
在電影《封神第二部》中飾演鄧嬋玉而嶄露頭角的新生代演員那爾那茜。
她親手“爆料”自己不同尋常的升學路,不僅給自己的演藝生涯畫上了句號,也給代言的品牌帶來了輿論危機。
高考前夕,演員那爾那茜因“定向委培違規”事件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她在《封神》宣傳中自述,2008年以“定向委培生”身份進入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本可獲得“鐵飯碗”工作,卻因“想出國玩”選擇違約。
圖源:那爾那茜采訪片段
定向委培政策是國家為邊疆地區輸送人才的專項計劃,考生需簽署協議,以降分錄取和學費補貼換取畢業后返鄉服務的承諾。
不僅如此,網友還發現那爾那茜的北京十一學校教育背景與其內蒙古考生身份形成強烈反差——
若學籍掛靠內蒙古,則涉嫌“高考移民”;若戶籍在內蒙而學籍在北京,則構成“人籍分離”。
無論哪種操作,都觸及了教育公平的紅線,升學路徑疑點重重。
圖源:微博網友
一時間,相關各方的回應反而加劇了輿論質疑:
對于那爾那茜所說的“鬼混三年回來當助教”說法,上戲回應校方承認其委培生身份,但否認其有助教經歷。
圖源:真相探索俱樂部&微博
然而,多張公開活動照片顯示她曾以“表演系老師”身份參與教學。
家庭背景也被扒出,其母親奧登高娃是上戲首屆定向委培生,現為表演系教師;
父親塞納被曝為節目制片人,引發了關于“家族資源”的猜測。
在影視資源上,同樣顯現“破例”痕跡。
例如,電影《封神》要求25歲以下的女主角由當時28歲的她飾演;《鏢人》原著中18歲的女主角由34歲的她出演。
正在熱播的新劇《長安的荔枝》中,那爾那茜飾演胡商“阿彌塔”,但原著并無此角色,且原著胡商為男性,被質疑是為其量身定制。
圖源:小紅書
在高考查分季到來之際,一則官方通報揭曉了謎底。
內蒙古自治區聯合工作組查實:
那爾那茜在2008年高考報名時材料造假,她以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應屆生身份報名,但并無該校實際就讀經歷與學籍。
圖源:新華社
同時,通報也證實,她畢業后未按委培協議返回內蒙古工作,而是選擇赴挪威留學后進入娛樂圈,其行為構成違約。
通報還澄清了網傳的179分高考成績,確認那爾那茜2008年高考成績為449分,專業課87分,符合當年上戲錄取要求。
然而,在虛構的高考報名資格面前,討論成績的真偽已失去意義,無法掩蓋其升學路徑存在嚴重違規的事實。
通報一出,徹底將那爾那茜“錘”在了坑底。
那爾那茜被通報,牽一發而動全身,一眾代言品牌不淡定了。
據網友整理,雖然那爾那茜從《封神2》走紅并不久,但代言資源已經遠超一眾新生代女演員了。
涉及汽車、奢侈品、牛奶、運動服飾和茶飲等?多個領域,拿下橫跨多領域的頂級代言矩陣:
從 LVMH 集團旗下的阿瑪尼美妝,到運動品牌頭部阿迪達斯;
從伊利高端線金典牛奶,到新能源車企極狐汽車,甚至覆蓋保健品頂流 Swisse 與新消費品牌霸王茶姬。
圖源:微博
這些代言不僅跨度廣,更暗含精準策略——
奢侈品拔高逼格,運動品牌走潮流路線,快消品鋪下沉市場,活生生搭出一個覆蓋全年齡層的商業帝國。
尤其是長期合作的代言占比極高,出事前還被當成"品牌選代言人重穩定性" 的成功案例。
其名氣與資源的“不對等”,也引發了外界對其背后是否存在資本強推、團隊運作的猜測。
然而,通報發布后,一夜之間,相關品牌聞風而動,紛紛開啟“危機公關”模式:
阿瑪尼美妝官方旗艦店客服率先回應,稱與那爾那茜的“品牌摯友”合作已到期,被外界解讀為迅速切割。
圖源:@吃瓜衛視
極狐汽車通過媒體回應,那爾那茜“之前擔任過”品牌大使,但目前合作已結束,“沒有進一步的合作計劃”。
對于具體結束時間,客服表示不清楚。
其他品牌,如金典、阿迪達斯、Swisse斯維詩、霸王茶姬等雖未公開聲明,但已默契地在社交平臺上隱藏或刪除過往與那爾那茜相關的宣傳信息。
更有網友拍到,阿迪達斯線下門店已緊急撤下其代言物料。
圖源:@娛樂顯微鏡
品牌的迅速響應,清晰表明了態度,面對如此重大危機,采用“冷處理”降溫,避免在輿論高點引火燒身,加劇品牌與爭議代言人的負面捆綁。
在眾多代言品牌中,一個熟悉的身影再次引發大眾關注——
那就是素有“娛樂圈紀檢委”、“代言冥燈”之稱的Prada。
原來,Prada曾認領過那爾那茜的一次品牌推廣活動。
圖源:Prada普拉達
雖然雙方合作層級不算深入,未達到代言或大使級別,但那爾那茜演藝事業節節高升,不少業內和粉絲都相信那爾那茜早日會升級代言關系。
現如今看來,這般自信代言架勢必是懸了。
而在其“誰用誰塌房”的玄學風評下,Prada自然成為最顯眼的“梗圖”素材。
一時間,段子與調侃如期而至,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塌房”味道。
Prada的眼淚,啪嗒啪嗒地掉,果然經典永不過時。
看來Prada的代言魔咒含金量還在上升,真的笑不活了。
猜測Prada是有意為之,故意反向買股,賺的就是違約金。
各家明星粉絲哀求Prada別再找代言人了,堪比行走的不定時炸彈,調侃聲此起彼伏。
不過,對于Prada而言,這次情況遠不如以往代言人塌房嚴峻。
畢竟僅是淺層推廣合作,網友的調侃反而在客觀上為品牌帶來了額外的討論度和熱搜效應。
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用一次認領換來了高曝光,連廣告費都省了。
在這場代言品牌風波里,Prada才是最大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那爾那茜的翻車,折射出當下品牌代言的一個新趨勢:
品牌與代言人之間的關聯正變得愈發脆弱。
以往明星塌房,網友會強烈抵制其代言品牌,品牌方通常高調發聲、迅速解約以劃清界限。
如今,品牌則更傾向于采取“鴕鳥式”應對策略——先觀望輿論風向,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對于大眾認知中與品牌形象綁定不深的代言人,往往首選“冷處理”,以求盡快從風口浪尖脫身。
圖源:微博
然而,這種消極回避只能應付一時。
代言人暴雷,暴露的核心問題是品牌在代言人風險管理上的系統性缺失,這涉及前期背調、價值觀匹配評估、消費者定位、危機預案等一系列復雜環節。
簡單“裝死”并不能當無事發生,品牌需要建立與消費者平等、透明的溝通渠道,在危機時刻清晰闡述自身立場和堅守的價值觀。
在流量更迭加速、輿論瞬息萬變的當下,品牌方依賴“鴕鳥式”應對,看似精明地規避了短期風險,實則是對消費者信任的持續透支。
每一次沉默或敷衍,都在無形中將消費者推遠,讓品牌苦心經營的形象蒙塵。
另一方面,代言人暴雷是危機,但也是契機。
當危機來襲,如果品牌能坦誠告知決策邏輯、展現積極整改的態度和行動,反而能贏得一個重新圈粉的機會,瘋狂刷新好感度。
畢竟在危機公關里,真誠才是最大的必殺技。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