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露肉的夏季,減肥似乎成了許多人長期奮斗的"事業",有人甚至為了瘦身直接省掉了晚餐。然而,長期不吃晚飯不僅難以真正減重,還可能適得其反,讓體重不降反升。因此,即便是減肥期間,晚餐也絕不能輕易省略!
那么,晚餐究竟該怎么吃才能更有利于瘦身?幾點吃最合適?吃多少才科學?選擇哪些食物更健康?這篇文章谷老師就來幫大家解答這些關鍵問題。
一、不吃晚餐減肥還是增肥?
▲圖:攝圖網
晚餐作為一日三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提供了人體每日所需能量的30%-40%。乍看之下,直接省去這頓餐似乎能大幅減少熱量攝入,從而達到快速減重的效果
可是,有觀察性研究結果卻并非如此。
發表在《營養》雜志上的研究,分析2.5萬名日本大學生的用餐時間,跟進觀察3年的結果顯示,不吃晚餐是體重增加和隨后發展成肥胖的最大的預測因子,但不吃早餐或午餐并沒有顯示出這種聯系;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不吃晚餐都會導致至少10%的體重增加。[1]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可能是:
1、不吃晚餐睡前餓得不行,然后吃零食充饑,但是沒意識到看起來不多的零食,能量卻可能比一頓正兒八經的晚餐還高,于是減肥不成反增肥。
2、堅持一段時間不吃晚餐確實瘦了,可是食欲卻變得很旺盛,以至于即使早午餐都吃得挺飽,兩餐之間還是很渴望吃東西,也就是出現了報復性飲食,自然很容易胖回去。
另外,不吃晚餐即使瘦了也還沒胖回去,也可能已經傷害了身體。
看下面這兩位朋友,一個晚餐只吃西紅柿,結果月經不準還掉頭發,另一個是晚餐完全不吃,堅持了4個月,然后最近兩個月即使開始吃晚餐,月經還是不來。
▲粉絲留言1
▲粉絲留言2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不吃晚餐造成的能量、維生素、礦物質虧空大,身體就會啟動「保命機制」,然后關閉跟命比起來不那么重要的功能比如來月經。
所以如果要不吃晚餐減肥,那就建議在下午四五點鐘來個小加餐,女生大概吃200千卡,男生大概吃300千卡。
這種安排能夠避免全天能量缺口過大,顯著減輕饑餓感,從而防止出現睡前暴飲暴食或長期不吃晚餐后的報復性進食。同時,建議額外補充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填補因跳過晚餐造成的營養不足。
200千卡的加餐怎么搭配?建議復雜碳水、蛋白和蔬菜三者組合的加餐,如此高纖高蛋白的加餐飽腹感更強,具體搭配舉例如下:
1片全麥面包(約35克)+一個煮雞蛋+一根黃瓜(200克)
25克燕麥片+一杯無糖酸奶(130克)+一個西紅柿(200克)
二、晚餐怎樣吃更利于減肥?
▲圖:攝圖網
1、早吃晚吃?最好早點吃
多項研究顯示,晚餐吃得晚會增加肥胖風險[2-4],其中睡前兩小時進食較多,與超重或肥胖的幾率增加80%相關。[3]
雖然這些研究只說明晚餐晚吃和容易胖之間存在相關性,還不是因果。
理想情況下,盡量把晚餐時間提前。 拖到太晚才吃,餓過頭的后果往往是控制不住暴飲暴食。
最佳安排是睡前3小時完成晚餐——比如11點入睡的話,8點前就該吃完。這樣既能在餐后1-2小時舒適地運動(跑步或力量訓練都不會胃部不適),又能留出足夠時間消化,洗個熱水澡輕松入眠。
實在無法早吃怎么辦? 有個折中方案:傍晚6-7點先吃些易消化的"墊餐",比如一片面包配酸奶,或水果加牛奶。這樣等到正式晚餐時,就不會餓到失去理智地大吃大喝。
2、吃多少?關鍵看兩點
2017年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對4項觀察性研究和5項臨床試驗進行了mata分析,結果發現BMI和晚餐攝入量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相關性。[5]
也就是說:晚餐多吃點少吃點,跟肥胖之間沒直接關系。
"晚餐的進食量需要根據白天的飲食情況靈活調整。若白天攝入較多,晚餐可適當減少;反之若白天吃得較少,晚餐則可適量增加,核心在于保持全天的總熱量平衡。
同時要注意,晚餐提供的能量應當能夠維持到入睡時刻,避免出現明顯的饑餓感。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因饑餓而額外進食宵夜,導致熱量攝入超標的情況發生。
3、吃什么?12字秘訣請記牢
哪12個字呢?清淡少油、粗細搭配、菜多肉少。
清淡少油除了烹調要少放油外,食材選擇也盡量低脂,畜肉選瘦肉,禽肉去皮。粗細搭配是指主食粗細搭配,粗糧可以根據一天吃粗糧的情況靈活調整,做到一天里有1/3~1/2是粗糧就很好。
菜多肉少里的肉是指蛋白,除了真正的畜禽魚蝦貝,還包括雞蛋、牛奶和大豆,總之蔬菜大概2拳頭,蛋白大概1拳頭,主食大概一拳頭就行。
谷老師給大家搭配了7天的減肥晚餐,還有食材選購、互換技巧,一起來看吧。
第一天晚餐(375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藜麥飯:大米15克、藜麥35克
西紅柿菌菇蝦仁湯:西紅柿200克、青蝦仁50克、北豆腐100克、香菇50克、橄欖油10克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 藜麥可以換成糙米、紫米、燕麥米、綠豆、紅豆、鷹嘴豆等雜糧雜豆,50克米相當于做小蛋糕的杯子半杯。
2、 一個稍大個頭的西紅柿約200克,為了節約時間,西紅柿也可以互換成西紅柿塊的罐頭,不過要配料只有西紅柿的,無添加糖。
3、 7個青蝦仁約50克,也可以替換成50克巴沙魚,都是低脂的優質蛋白。
4、 北豆腐鈣含量很豐富,100克大概是5塊麻將大小。
5、 3小朵香菇約50克,可替換成金針菇、海鮮菇、杏鮑菇。
6、 橄欖油比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更穩定,更適合炒菜,有朋友擔心加熱會損失其中的活性成分,其實不用擔心,因為油99%的成分都是脂肪,活性成分真的很低。
第二天晚餐(370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玉米棒子1根 300克
青椒炒雞胸脯肉:雞胸脯肉50克、青椒100克、花生油7克
小圣女果50克、無糖酸奶100克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 減肥建議選能量較低的甜玉米,一根玉米約300-400克,可以替換130克米飯作為一餐主食。
但是不要頓頓吃玉米,畢竟它的蛋白含量不及米面,其中的煙酸屬于結合型,不能被人體吸收,雖然加堿煮可以轉化成游離型煙酸,可是會破壞我們更易缺乏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所以煮玉米時別加堿。
2、 青椒維生素C含量為59毫克/100克,100克青椒就能滿足人體每日維生素C需求的59%。
不過它口感較辣,吃不了辣的朋友可以替換成彩椒,彩椒維生素C含量更豐富(104毫克/100克)。
3、 50克雞胸脯肉大概有3個麻將大小,可以替換成等量牛里脊肉。
第三天晚餐(372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紫米饅頭70克
香煎雞胸肉50克
小白菜拌豆腐湯:白菜200克、豆腐100克、7克山核桃、橄欖油3克、亞麻籽油2克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紫米饅頭可以替換成等量玉米窩窩頭、全麥面包。
2、雞胸肉煎之前用少許淀粉、料酒和奧爾良烤雞翅粉腌制10分鐘,煎出來的雞肉更嫩。
3、5顆小白菜約200克,小白菜需要沸水焯30秒撈出過涼再拌豆腐,焯水可以去除影響鈣吸收的草酸。小白菜也可以替換成菠菜。
第四天晚餐(377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蒸南瓜100克
蒸土豆100克
芹菜炒肉絲:芹菜200克、豬瘦肉40克、花生油6克
脫脂牛奶200毫升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 蒸南瓜的南瓜是貝貝南瓜,它的能量、碳水含量都和土豆相當,可以替代部分主食,南瓜、土豆,還可以替換成鐵棍山藥、芋頭。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薯類每天吃50-100克,不是天天吃就可以加倍吃,但是不能經常用薯類完全替代主食,因為它的蛋白含量比米面要低。
2、 芹菜可以替換成萵筍、秋葵。
3、 40克瘦豬肉大概相當于2.5塊麻將大小,瘦豬肉跟其它瘦肉比,很補維生素B1。
第五天晚餐(377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全麥面包70克
香煎青花魚75克
蔬菜沙拉:生菜100克、小圣女果50克、4克扁桃仁、沙拉醬10克、油1克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70克全麥面包可以替換成50克燕麥片,或70克雜糧饅頭,選全麥面包時建議選全麥粉含量在50%以上,少糖或無糖。
2、青花魚比三文魚還補DHA,卻比三文魚便宜,煎之前用廚房紙擦干水分,打花刀撒點混合鹽腌制10分鐘就行,它脂肪含量高,煎的時候不粘鍋里刷不刷油都行,出鍋時淋點檸檬汁,味道更好。
3、為了控制能量和脂肪攝入,建議減肥時盡量選低脂的沙拉醬。
第六天晚餐(372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雜糧飯:大米12.5克、紫米12.5克、燕麥25克
海帶丸子湯:牛肉丸75克、海帶100克
黃瓜100克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 為了節約時間,可以周末做多點兒雜糧飯,分裝冷凍起來,作為1頓主食最少吃130克,吃得時候微波加熱一下就行。
2、 海帶一定得多泡幾遍,太咸了,另外煮湯時不用再加鹽。如果泡好幾遍還咸,就多加水煮湯。
3、 肉丸最好選肉的含量在90%以上的。
4、 黃瓜可以替換成生菜、西紅柿、小圣女果等方便直接吃的蔬菜。
第七天晚餐(371千卡)
▲食材圖
▲成品圖
脫脂牛奶沖燕麥片50克、脫脂牛奶200毫升
蒜苗炒蟶子:蟶子75克、蒜苗100克、花生油5克
100克櫻桃蘿卜
食材互換及營養貼士:
1、 燕麥片盡量選壓片完整一些的,升血糖更慢。
2、 蟶子的鐵和鋅含量很豐富,75克蟶子相當于帶殼132克,10個蟶子,達到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水產品(40-75克/天)的量。
蟶子也可以替換成蛤蜊,也是低脂優質蛋白,不過補鐵略差一點兒。蟶子需要沸水焯1分鐘,焯水時加點料酒去腥,出鍋過涼去殼再炒。
這就是谷老師給大家編制的7天減肥晚餐,適合沒啥活動的大多數女性朋友。
如果你這么吃睡覺前就餓了,那就適當增加一點兒主食。細嚼慢咽的吃,先吃菜和蛋白后吃主食,大概6-8點吃飯,睡前不餓是晚餐吃的量是否合適的標準哦。
關鍵執行要點
堅持"飽而不撐"的原則細嚼慢咽;
延長進食時間進餐順序:湯→菜→肉→主食;
定期監測體重和體脂變化。
今日互動:關于減肥與晚餐,你還有哪些經驗或疑問,留言呀。
參考文獻:
[1]Yamamoto R , Tomi R , Shinzawa M , et al. Associations of Skipping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with Weight Gain and Overweight/Obes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Nutrients, 2021, 13(1):271.
[2]Lopez-Minguez J, Gómez-Abellán P, Garaulet M. Timing of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Effects on Obesity and Metabolic Risk. Nutrients. 2019;11(11):2624.
[3]Xiao Q., Garaulet M., Scheer F. Meal timing and obesity: Interactions with macronutrient intake and chronotype. Int. J. Obes. 2019;43:1701–1711. doi: 10.1038/s41366-018-0284-x. [PMC free article]
[4] Yoshida J., Eguchi E., Nagaoka K., Ito T., Ogino K. Association of night eating habi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 longitudi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8;18:1366. doi: 10.1186/s12889-018-6262-3. [PMC free article]
[5]Fong M, Caterson ID, Madigan CD. Are large dinners associated with excess weight, and does eating a smaller dinner achieve greater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 J Nutr. 2017 Oct;118(8):616-628. doi: 10.1017/S0007114517002550. Epub 2017 Oct 2. PMID: 289673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