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名叫小杰(Michael)的年輕人沖進急診室。他今年29歲,對他而言,一場普通的胸部不適都可能演變成一次恐怖事件。小杰患有鐮狀細胞病(SCD),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會導致他的紅細胞扭曲成新月形或“鐮刀”形 。這些黏稠僵硬的細胞無法順暢地在血管中流動,而是會聚集在一起,堵塞血流,引發劇烈疼痛和器官損傷 。
今天,他感到胸痛、咳嗽,并且呼吸困難。在外行看來,這可能只是肺炎。但對小杰和他的醫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場更致命危機的開端:急性胸部綜合征(ACS)。這是鐮狀細胞病成年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這是一種突發的、危及生命的肺部損傷,鐮狀細胞被困在肺部的小血管中,使其缺氧 。
急診團隊迅速行動起來。他們給小杰吸氧、使用止痛藥和抗生素 。但在他們忙碌的同時,一個關鍵問題懸而未決:他到底病得多重?這是一個輕微的病例,在普通病房接受標準治療就能好轉,還是他正處于急轉直下的邊緣,需要重癥監護室(ICU)的持續監控和高級生命支持?
這正是醫生們面臨的痛苦困境。急性胸部綜合征的臨床病程是出了名的難以預測 。有些患者情況穩定并逐漸好轉,而另一些患者則可能以驚人的速度惡化 。做出正確的決定——并且盡早做出——可能就是完全康復與悲劇結局之間的區別。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依賴于一系列線索的拼湊:胸部X光片上有多少片狀陰影 ,患者呼吸有多費力 ,或者他們的血氧水平。但這些指標可能帶有主觀性,或者變化緩慢。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一個簡單的、客觀的數字,在床邊幾秒鐘內就能計算出來,并能充當一個預警系統呢?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決定尋找答案,他們最近發表在《血液進展》(Blood Advances)雜志上的研究,指向了一個出人意料地簡單卻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尋找一個更好的“水晶球”
問題的核心在于,急性胸部綜合征的嚴重程度定義一直不統一 。一家醫院可能根據X光片來定義“嚴重”,而另一家則側重于輸血需求。這種標準的缺失使得比較治療效果和確保每位患者在正確的時間獲得正確水平的護理變得困難。芝加哥的研究人員假設,一個更可靠、更客觀的衡量標準其實就藏在眼皮底下:患者的外周血氧飽和度。
他們進行了一項細致的回顧性研究,這是一種醫學上的偵探工作。他們分析了2017年至2021年間在該三級醫療中心發生的227例與ACS相關的住院記錄。這些患者平均年齡為29歲,超過一半是女性。研究人員追蹤了所有信息:人口統計學特征、病史、實驗室化驗值,以及最關鍵的——他們血氧水平和所接受支持的實時數據。他們的目標是觀察是否有一個特定的計算公式,本可以預測出哪些患者最終需要被轉入ICU。
默默無聞的英雄:解析SaO?/FiO?比值
他們研究的核心工具是SaO?/FiO?比值,通常縮寫為S/F比值。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專業,但其概念卻非常簡單,并且依賴于任何呼吸困難患者都已在持續監測的兩項信息。
SaO?(動脈血氧飽和度):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手指夾式血氧儀上顯示的那個數字。它測量的是紅細胞攜帶氧氣的百分比。一個在室內空氣下呼吸的健康人,這個數值應該在98-100%之間
FiO?(吸入氧濃度):這代表了患者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我們周圍的空氣大約含有21%的氧氣,所以對于一個自主呼吸的人來說,他的FiO?是0.21。當醫生給患者戴上鼻導管吸氧時,他們就在提高這個百分比,以幫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S/F比值就是第一個數字除以第二個數字。例如,一個在室內空氣中血氧飽和度為98%的人,其S/F比值為 98 / 0.21 = 467。
為什么這個比值如此有用?因為它創建了一個標準化的分數。一個在室內空氣中血氧92%的患者,比一個正在接受高流量吸氧且血氧92%的患者病情要嚴重得多。S/F比值考慮了患者正在接受的支持水平,從而為醫生提供了一個更準確的、“同類相比”的肺功能真實狀況評估。最棒的是,它是無創的、廉價的,任何護士或醫生只要有一個血氧儀和一個計算器,就能在床邊即時算出。
用數字檢驗:“神奇數字”的出現
當研究人員分析了那227例住院數據后,一個清晰的模式浮現出來。雖然患者剛進入急診室時的S/F比值并不是一個很強的預測指標,但在ACS被正式確診時計算的比值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它與患者后來是否被轉入ICU密切相關 。
在通過復雜的統計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團隊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臨界值:310。
這個數字就像一個轉折點。
在確診時S/F比值高于310的患者,需要重癥監護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S/F比值降至低于310的患者,其被轉入ICU的風險急劇飆升。調整后的風險比(odds ratio)是高于該臨界值患者的近9倍
。該臨界值的敏感性為63%(它正確識別了63%需要進ICU的患者),特異性為82%(它正確識別了82%需要進ICU的患者)。
讓我們回到小杰的案例。為了讓這個“神奇數字”更具體,310的比值大致相當于在使用每分鐘2升的鼻導管吸氧時,血氧飽和度低于90% 。所以,如果小杰正躺在病床上,鼻子里插著那根小小的塑料管,護士看到他手指上的血氧儀數字從91%掉到了89%,一個無形的警報就此拉響。這個簡單的變化使他的S/F比值跌破了310的關鍵閾值,向整個醫療團隊發出信號:他病情嚴重惡化的風險已大大增加。研究發現,在確診后的24小時內,S/F比值低于310的患者中有35%被轉入了ICU。
當然,這并非唯一的線索。研究還證實,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被轉入ICU的可能性也更高 ,這一發現需要更多研究來充分理解。但S/F比值因其簡單性和預測能力而脫穎而出。
從預測到行動:指導治療
S/F比值不僅僅是一個預測工具,它有潛力直接指導挽救生命的治療決策。在研究中,S/F比值低于310的患者不僅更有可能進入ICU,他們也更有可能接受一種更積極、資源消耗更大的治療——紅細胞置換術(RCE)。該程序包括移除患者自身充滿鐮狀細胞的血液,并用健康的捐獻者血液取而代之,這是治療嚴重ACS的關鍵干預措施 。
通過使用S/F < 310這個臨界值,醫院可以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它可以幫助醫生,特別是那些對鐮狀細胞病經驗較少的醫生,更快、更客觀地做出轉入ICU或進行RCE的決定。危重病人越快得到他們需要的高水平護理,他們的生存機會就越大。
前路展望
研究人員保持著應有的謹慎。他們指出,他們的研究是回顧性的,并且只在一個學術中心進行,這意味著結果需要在其他環境中得到驗證 。臨床實踐可能有所不同,在大型大學醫院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到大多數患者接受治療的社區醫院進行檢驗。
然而,這個工具的前景是巨大的。為了使其更加普及,研究團隊已經創建了一個免費的在線S/F比值計算器,以幫助臨床醫生實時使用它 。下一步是進行前瞻性研究——積極使用S/F比值臨界值來指導護理,并衡量其對患者結局的影響,包括對患有SCD的兒童 。
對于像小杰這樣的患者以及全球數百萬鐮狀細胞病患者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份切實的希望。它將一個復雜、可怕且不可預測的危機,用一個簡單、客觀的工具來幫助管理。在急診室這種高風險的環境中,S/F比值就像一座清晰的燈塔——一個來自指尖血氧儀的簡單計算,卻能賦予醫生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并可能挽救無數生命。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展示了巧妙的數據驅動型醫學如何在患者床邊產生巨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Wesevich A, Woelkers M, Adegunsoye A, Wesevich AJ, Ratain MJ, Lapping-Carr G. Triaging acute chest syndrom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using bedside SaO2/FiO2 ratio. Blood Adv. 2025 Jun 24;9(12):2970-2979.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5139. PMID: 4017939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