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行業傳承現狀呈現明顯分化:超半數“修二代”明確拒絕接班,多數持觀望態度,僅有少數選擇承接家業。
2022年6月大學畢業的陳文滔,在經歷半年職場歷練后,基于雙重考量選擇回家接班。
“從小都是看著父母辛苦過來的,他們年紀也開始大了,有一些責任也是需要我去承擔的。”
另一方面源于家庭與米其林品牌長達二十年的深度合作。其父親03年開始代理米其林輪胎,06年成為馳加首批加盟店,目前已開出5家馳加店,行業基因早已滲透其成長軌跡。
然而,與其它行業相似,汽修行業的二代接班也遭遇了一些獨特的行業挑戰,比如傳統經驗與現代管理思維的沖突,以及在開拓新業務、吸引新流量的同時,如何保持核心團隊的穩定等問題。
陳文滔坦言,在接班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從一個汽修行業小白變成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我并非一線技術出身,又欠缺汽修行業的管理經驗,如何贏得員工、店長的認可?”
幸運的是,陳文滔迅速找到了解決之道——持續學習,構建系統化的能力體系。他通過馳加店主精英班系統培訓及零售學院實戰課程(含崗位培訓、技術培訓、專項培訓),快速補足管理知識缺口,同步在門店運營中驗證學習成果。
更關鍵的是,他確立了以業績立信的理念——自2024年全面接管馳加車博匯店以來,該門店實現跨越式增長:
2024年經營數據顯示,年度毛利率同比提升24%,維修臺次增長22%,核心單品米其林輪胎銷量增幅達45%,新項目大底盤業務月均產值同比激增66%。
對于業績增長的具體策略,陳文滔從三個維度展開解析。
01、挖掘新流量,讓客戶做門店“代言人”
馳加車博匯店2022年開始選址建店,2024年上半年完成規模擴充,在原有10個工位(維保5個+洗美5個)基礎上,新增了兩個維修工位。
伴隨門店擴容,流量增長邏輯也需要同步優化。
陳文滔表示,接管后首要舉措即重構線上獲客矩陣:全面入駐與馳加達成合作的高德、美團、抖音三大本地生活平臺,形成線上主流流量入口全覆蓋。
在具體運營方面,總部與平臺服務商建立的深度協作機制為門店提供雙重賦能:既可獲得標準化產品上線支持,確保服務套餐的線上曝光效率,又能直接復用總部驗證成熟的運營方案,避免單店摸索成本。
同時,總部統籌線上線下活動聯動,并通過多平臺直播持續為門店導流。
在數據支持方面,陳文滔透露,每半月會有顧問進店進行數據診斷,針對不同平臺的運營策略及優化方案會給到門店明確的指引。
在他看來,這種"總部統籌策劃+門店標準化執行+顧問精準診斷"的模式正是門店破解線上流量困局的關鍵。
當下,線上流量稀缺,引流成本水漲船高。單店在平臺普遍面臨內容產出乏力、質量不穩定、投流成本失控以及流量留不住等痛點。
“馳加連鎖的規模效應和米其林的品牌背書,以及憑借標準化服務流程留客,在獲客層面以及降低消費決策上都有著單店不具備的優勢。”
實際運營數據印證了這套體系的成效:陳文滔的門店在三個平臺的評分都是區域第一名。這個成績的取得絕非偶然,背后是訂單量與好評率的雙重保障。
“讓客戶成為我們的代言人”,陳文滔將此理念作為線上平臺運營的準則。
在他看來,不管客戶是來自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消費10元還是1000元,門店都需要嚴格執行服務無差別標準,從接待到交付全流程貫徹馳加標準化服務體系。
這種"線上引流不降質,線下服務無等級"的經營理念,使客戶滿意度始終保持在高位,為門店構建起扎實的口碑護城河。
02、輪胎底盤下“苦功夫”,業績增長新引擎
面對平均車齡增長與新能源滲透率提升的雙重變量,傳統保養業務利潤空間持續承壓,但輪胎及底盤業務正釋放出結構性機遇。
面對這一趨勢,陳文滔在接班的兩年時間,圍繞輪胎底盤項目下了“苦功夫”。
首先是提高輪胎庫存。據其介紹,2024年年初,5家店流通的庫存胎數量是500條左右,下半年開始擴充,截至目前庫存已經達到1000條左右。
輪胎備貨更全,才能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這種變化直接反映在銷售結構上:2023年-2024年,主力輪胎已經從16-17寸經濟型輪胎向18寸規格升級,并針對新能源車型保有量攀升趨勢,提前布局19-21寸大尺寸輪胎產品線。
其次,在輪胎銷售場景營造方面,打破傳統陳列邏輯,將輪胎展示區遷移至客戶動線核心位置,甚至不惜占用停車位存放輪胎以強化視覺沖擊。
輪胎銷量攀升后,如何拉動底盤業務的增長呢?
“為做好底盤業務,我們安排兩位技術主管參加馳加定盤星的培訓項目,回來后立即組織全員實操轉訓。”
在他看來,底盤項目只有經過系統性培訓,讓技師變得更專業,才是做好該項業務的基礎。
“以前的老員工也能做好四輪定位,唯一的缺點是他很難跟車主講清楚其中的原理。現在培訓學習完以后,不僅技術升級,關鍵還能告訴客戶,為什么你的輪胎偏磨,底盤容易壞,更容易增加客戶的信任。”
第二,增加查車的比例,并且不允許員工使用千斤頂、而是龍門或大小剪對車輛進行舉升。
一是考慮到使用千斤頂帶來安全風險,二是只有將車輛整個升起來才能做全面的排查,而且客戶也會覺得更專業。
第三,底盤業務在門店的裝修陳列及設備升級方面會有直觀體現,包括底盤的展示道具、四輪定位儀等。
最后,嚴格按照馳加招牌四輪定位服務流程執行,針對跑偏問題用卷尺預檢、到輔助工具檢查底盤、再到負重精準調整等,徹底顛覆過往"憑經驗作業"模式。
可以看到,從擴充輪胎庫存、到強化陳列提升周轉,再配合技師專業講解、專業設備以及標準化四輪定位服務,陳文滔的馳加店已經形成從輪胎銷售到底盤業務的增長閉環。
03、專業服務+私域深耕,從單次交易到長期關系
今年1-4月,不少汽服門店反饋客戶進店量和單車產值雙雙下滑,這在短期內或是行業常態。
面對這一困境,陳文滔另辟蹊徑,通過專業服務+私域深耕雙輪驅動,實現客戶復購率逆勢增長。
在專業化服務方面,陳文滔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位駕駛價值80多萬改裝車的資深玩家,進店更換了4條米其林輪胎。換完輪胎后,車主反饋,他在很多修理廠補過胎、修過車,發現那些門店的技師在拆卸輪胎螺絲時,與馳加店使用技師扭力扳手不同,采用的是風炮。
從這位客戶的反饋中,不難看出服務細節上的差異,也反映出如今的年輕車主愈發懂行,特別是在 AI 技術盛行的當下,車主們的養車知識迅速增長,傳統的營銷手段已然失效,只有憑借專業價值建立信任基礎,方能收獲客戶的好評。
陳文滔坦言,自己之所以會向在異地自駕時遇到車輛問題的朋友推薦馳加門店,正是源于對馳加培訓體系及施工標準的深度信賴。
再者,在培育客戶粘性方面,陳文滔在門店大力推行馳加的企業微信應用,這在鎖客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比如,當添加了企業微信的客戶在查車時發現隱患問題,系統便會自動向技師派發協作任務,技師只需依照提示發送標準話術,即可實現邀客回店。
此外,通過企業微信,客戶會定期收到實實在在、毫無套路的滿減優惠信息,加之米其林品牌的背書,其轉化效果比非微信客戶高出 50%。
借助 “離店不離線” 的觸達模式,陳文滔的門店將服務場景拓展至線上,再配合有節奏的優惠活動,維持客戶活躍度,徹底顛覆了傳統門店繁瑣且套路滿滿的促銷方式。
當專業能力成為客戶選擇的基本門檻,真誠的私域運營則是將單次交易轉化為長期關系的核心密碼。
未來五年,馳加將實現從“軟加盟”到“強連鎖”的升級轉型。
陳文滔認為馳加的強連鎖是富有人情味的,“強”是強強合作,而不是所謂的強管控。
在他看來,馳加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當體系內涌現出表現卓越的“尖子生”門店時,總部會提煉標桿案例形成可復制的方法論進行推廣;
對于暫時落后的成員,專業顧問團隊將提供定制化輔導,確保其運營水準始終維持在行業基準線以上。
這種"授人以漁"的支持理念,體現在從定盤星底盤專項到新能源售后等新項目的全周期管理中。總部先行試點驗證商業模式,待流程跑通后再向門店輸出標準化方案,既保證項目落地的成功率,又給予加盟商充分的自主經營空間。
陳文滔將馳加視為加盟商最大的“靠山”,為他未來持續擴張提供了信心。
在他的計劃里,未來2年新增3家店,重點打造200-300平方米的小型社區店模型,采用2+2或3+3的精簡工位配置。
“以前我父親經營的門店都是大店,普遍十個幾個工位,這種大店模型在過去優勢明顯,但現在的業態趨勢是小而美、小而精。小店憑借米其林的品牌影響力和馳加總部的運營支持,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服務效率的最大化。”
在行業專業化與細分化趨勢的背景下,這種“小店模型”顯然更具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