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虞城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創新“互聯網+明廚亮灶+虞食安”模式,構建“科技+制度+監管”的新格局,緊盯“校園餐”食材采購、資金管理、食堂運營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切實守護學生“盤中餐”。
織密“全鏈條”監管網絡。該縣紀委監委強化政治監督,壓緊壓實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責任,督促建立“紀檢牽頭、部門聯動、學校主責、社會參與”的四方協同機制。對46個學校實行“一校一專班”巡視監督,下沉一線查找風險隱患。推動312個學校食堂全部接入“虞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實現“數據預警—線上督辦—線下整改”的閉環監督鏈條,為精準監督提供有力支撐。
斬斷“微腐敗”利益鏈條。針對食堂資金“體外循環”頑疾,該縣紀委監委聯合財政、教育等部門開展專項清查,推動建立食堂獨立賬戶、收支兩條線管理。督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行食材“供應+自營”及大宗食材公開招標配送。為防范廉政風險,推動將170個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的640余名從業人員工資納入縣財政保障,杜絕擠占挪用伙食費問題發生。
筑牢“全閉環”監督堤壩。該縣紀委監委以建設一個“虞食安”平臺與實現學生吃得“營養、健康、安全”一個總目標,督促構建“2135”全閉環管理模式,通過完善食堂端、校領導端、供貨商端、監管端和家長端“5個終端”,著力達成讓供應食材順心、食堂管理省心、校領導盡心、監管部門安心、家長放心“5個心”,最終實現工作、提醒、結算、監管、監督“5個便利”。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智慧監管,對‘校園餐’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零容忍,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吃上更安全、更營養、更滿意的‘放心餐’。”該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曉輝表示。(趙丹丹
來源:河南省紀委監委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